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戛納評審團獎作品《何以為家》,內地定檔 4 月 29 日

戛納評審團獎作品《何以為家》,內地定檔 4 月 29 日

戛納評審團獎作品《何以為家》,內地定檔 4 月 29 日

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得獎作品《迦百農》將於 4 月 29 日登陸內地院線。電影的中文預告也在近日放出。迦百農是《聖經》中的地名,後來引申為了混亂之地的意思。《迦百農》的中文譯名定為了《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借著 12 歲小男孩贊恩把父母告上法庭開始。「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小男孩在法庭上說道。電影由此引出小男孩過去的生活,把混亂黎巴嫩狀態之下兒童無奈的命運呈現在觀眾眼前。

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試圖攜帶妹妹逃跑未果,自己憤怒離家。他在之後遇到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彼此相互扶持勉強生活。然而生活並沒有眷顧贊恩,重重磨難迫使他做出了包括捅人在內的驚人舉動……

《何以為家》入圍了去年的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過後,獲得了現場觀眾長達 15 分鐘的起立鼓掌。最終它在戛納獲得了評審團獎,後來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何以為家》也因此讓更多的人認識了來自黎巴嫩的導演娜丁·拉巴基。這位導演表示,電影的許多靈感都來源於她在黎巴嫩街頭目睹的現狀。一個街上的小孩告訴她:「如果沒有人會愛我,沒有人在我睡前吻我,每天我都要被打,我不知道我出生的意義是什麼。」

現實和虛構在電影中彼此交織。電影中,贊恩離家後遇到的母親因為沒有合法身份被捕。在這場戲拍攝完兩天後,飾演母親的演員也因為沒有合法身份遭遇逮捕。

「對我而言,拍電影和付諸行動是一回事情。我真的相信電影能夠促成社會變化。」娜丁·拉巴基對《衛報》表示。

事實上,電影也確實促成了一些變化。演技獲得認可的男主贊恩在聯合國的幫助下,和家人一起前往挪威定居生活。此前沒有上過學的他在那裡開始讀書並有了新的生活。

《何以為家》獲得了諸多褒獎。《紐約時報》把它排在了 2018 年年度最佳電影榜單的第九位。它在評價中寫道:12 歲的贊恩目擊並經歷了一些似乎並不算誇張的恐怖,但飾演這個角色的小演員用基頓式的堅忍和卓別林式的同理心捱過了最艱難的境遇。倒不是說這就是一部喜劇,但跟她之前的長片(《焦糖》和《吾等何處去》)一樣,拉巴基始終沒有忘記,人們即使是在最絕望的時刻,也會保持的活力、勇氣和幽默。

題圖來自:豆瓣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