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上投法、下投法,中投法,你知道分別對應哪些茶嗎?

上投法、下投法,中投法,你知道分別對應哪些茶嗎?

在平時的綠茶推送中,總能看見類似的貼心提示:

「建議使用上投法,水溫低一些,85℃為宜,可以更好地體驗甘露之鮮美。」

可是往往當下記住了,泡茶時候又迷糊了。

「要用上投法,還是下投法來著?」

沒關係,等看完這篇,明白此中規律、其中原理後,以後泡茶肯定不會糾結了

01

上、中、下投法,分別怎麼泡?

首先來看看,各種投法的泡茶順序。

上投法:先注水至七分滿,再將茶葉放入。

下投法:先投茶到杯中,再倒水至七分滿。

中投法:又稱「三明治法」,先注水1/3,投茶浸潤,後再注水。

很多茶友遇到綠茶,一味地用一種方法隨性沖泡,很容易就糟蹋了小嫩芽的清爽鮮甜。

所以,在了解各種投法之後,還要了解沖泡對象,是個什麼脾氣。

02

不同的投法,跟毫毛的多少有關

在研究這個話題之前,聽過一種「重心論」。

「像碧螺春、徑山茶這種捲曲形的,因為浮起來之後重心下沉,會自然下墜,所以更適合上投法。」

看起來很有道理,但相關性不強。

雖然重心朝下的茶,確實沉得快,不代表用上投法就能泡得好喝,這是兩回事。

其實規律是這樣的:毫毛多的綠茶,最好用上投法。

原因有二:

一是毫毛一旦用水衝擊,容易讓茶湯渾濁,俗稱「毫混」。

二、特別是早春的一些細嫩芽茶,用上投法,讓毫毛自然流落,湯清味甜,喝起來更鮮爽。

不至於一兩泡後,就沒了滋味兒。

03

需要考慮工藝因素嗎?

要考慮,這兩者也有關係,舉個例子。

同樣是西湖龍井,手工炒制與機制的,手工炒的就是沉下去更快一些

為了驗證這一點,我們做過多次小實驗。

來自半山裡茶空間

這裡要考慮的是:茶葉的緊結程度、以及形狀。

所以,要是遇到了很難泡開的茶,不妨摒棄下投法,試試中投法,可能會有更驚艷的效果~

保姆級別的中投法示例

1.溫杯後,注水1/3,再備一個公道,晾涼一部分沸水(之後有大用)

2.稍等半分鐘,投茶2.5克,剛好能覆蓋表面一毫米。

3.稍稍轉動玻璃杯,讓茶葉浸潤。這也是嗅茶香的好時機,可別錯過了

4.然後再注入涼至90度左右的水,到七分滿。

茶葉被水流沖得上下竄動,好好欣賞一番後,就可以享用啦~

簡單來說,中投法可以通過軟化和浸泡茶葉,加快茶內質析出,使得香氣、茶湯更為立體飽滿。

04

跟採摘標準之間的關係

採摘時間早的名優綠茶,氨基酸多,味鮮,用上投法溫柔對待,是妥帖的。

而一些採摘時間相對晚,葉質相對老的茶,則需要用突出香氣的下投法

因為高溫、高沖可以激發茶香,讓芳香物質大程度地揮發。

總結一下,強化記憶

上投法,適合茶葉毫毛多、茶形細嫩的綠茶,比如碧螺春,這樣就不會破壞了茶形、氨基酸。

下投法,適合茶形較大、芽葉較大的綠茶,比如六安瓜片,這樣可以更好的泡出茶味、茶香。

而中投法,則比較合適茶形緊結、扁平的綠茶,通過軟化和浸泡茶葉,加快茶葉內質的析出,使得茶葉能迅速出湯。

對應上自己的需求,是要喝鮮?還是喝茶香?就知道要用什麼投法啦~

鮮美清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小眾到絕跡的紅茶,99%的人都沒喝過
書法愛好者們常備案頭的實用指南!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