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到底被誰害死的?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到底被誰害死的?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兒時電視劇中主角們聖母心爆發了,想把一切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時,就會這麼說。有時候事情根本與他們無關,也要內疚自責一下,體現自己的善良、正義。而觀眾看了通常都會有點鬱悶,關你屁事啊?

歷史上說這句話的人,也曾是某個時代的大男主,比現在五部大IP男主加起來都啥耀眼——王導。

王導之於現在,就像一個過氣明星,還沒有李白杜甫有名氣,甚至不如唐朝詩名更弱一點的詩人。比如,那個前度劉郎的劉禹錫打CALL王導的詩,比王導自身普及度還廣。這大概就是粉絲蓋過了偶像的真實現場吧。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謝,指的就是當年平分天下流量的兩大明星王導和謝安。

那年,劉禹錫追星追到了南京烏衣巷,就寫下了這首詩。烏衣巷是王謝當年拼搏奮鬥過的地方——王導力挽狂瀾延續晉祚在此,謝安東山再起於此鞠躬盡瘁,倆人都是晉朝的再造之臣。後來的只要寫王導必提謝安,倆人捆綁著走過了千年,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風貌。至今南京烏衣巷邊,還有王導和謝安的紀念館。

謝安畫像

那麼,王導是怎麼「搞死」伯仁的呢?伯仁到底是誰?

已知王導是東晉的大忠臣,對司馬家有恩,那伯仁想必就不是什麼正面人物了?

恰恰相反,伯仁也是當時的名士。

伯仁叫周顗(注意,叫yǐ,不是頭),字伯仁,在主要看氣質的魏晉時期,伯仁從小就有端莊穩重有威望的美名在外,氣質方面也是時代佼佼者。都說玉樹臨風,如果晉朝名士們是一棵大樹,伯仁至少是站在樹梢上的,經常抹月秕風。

當時伯仁就是大家的標杆,誰要是說自己有氣質,那就來見見伯仁,比比看誰更威風凜凜。就像齊國的城北徐公,比美一定要找他。

伯仁有點像李白,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喝酒,而且經常因為喝酒耽誤事。但,李白沒有伯仁幸運,唐玄宗不喜歡喝酒,跟李白沒啥共同語言,而晉元帝司馬睿卻嗜酒如命,伯仁就成了他的好酒友。為此,司馬睿很看重伯仁,經常任命他做大官,畢竟,聘誰不是發工資,把這錢拿去給J友,多好!

晉元帝畫像

哪怕伯仁剛出去當官時,被流民賊寇端了老窩,一口氣嚇跑了,司馬睿也罩定了他。因為長期酗酒,很少有清醒的時候,於是,伯仁就在當官、醉酒被開除之間起起落落。實在是沒辦法了,司馬睿就給他加了個太子少傅的官職,一下成了未來皇帝的老師,德高望重。也讓那些喜歡打小報告彈劾他喝酒誤事的人收斂收斂。

喝酒,兄弟!

伯仁很知道自己的缺點,連忙寫信推辭:這個真幹不了,謝謝!

結果,司馬睿的聘任書又下來了,說:老兄你謙虛啥,太子也聰明,該學的差不多都學了,讓他跟著你也不指望你教他什麼,所謂近朱者赤,他只要跟著你混,自然思想道德也就上來了,你就是活體行為準則啊。

話說回來,伯仁和王導都在晉元帝朝工作,是同事關係,倆人私下其實關係是很不錯的。伯仁經常喝酒,啤酒肚是難免的了,王導還曾躺他膝蓋上指著他plus的大肚說:「你這裡面裝的都是些啥喲?」

伯仁見王導哂笑,懟道:「沒啥,也就裝幾百個你這樣的人。」合著兄弟是福建人啊,嚇得王導趕緊轉移話題。這畫面有點美,試想一下一個男人躺在另一個男人的膝蓋上,一邊摸著他肚子問話,氣氛也是像極了愛情……

伯仁畫像

你以為王導和伯仁就是這樣互相傷害的模式么?並不!

又有一次,王導坐直了,問伯仁的志向:「你是想當阮籍、嵇康那樣的名士么?」

伯仁說:「我幹啥拋棄眼前的偉大人物不效仿,而去前面那麼遠找偶像啊?」

好嘛,倆人完全就是鐵哥們互相傷害、互相欣賞的模式。

但,王導的弟弟王敦就不這樣了。

東晉的朝廷是琅琊王氏的王導、王敦兄弟們努力扶植起來的,俗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日子久了,幾乎名士只知道有他們,而不知道有皇帝,司馬睿坐不住了,想加強皇權把自己的地位搞上去,於是,司馬睿排擠王氏兄弟,選了幾個其他人來當親信。

王導很受傷,王敦也受傷了,但他決定不能我一個人難過,要反擊。

在互相試探,互相戳來戳去了一段時間後,朝廷的北伐名將祖逖死了,王敦終於決定起來搞事情,什麼王與馬共天下,今天他小王要一個人當天下。於是,大軍在手的王敦氣勢洶洶往中央進發,口號是清君側。

祖逖、劉琨,聞雞起舞

這樣一來,在京城幹活的王家人境地尷尬了,小王聚集了一批人,大王王導很震驚。司馬睿身側即將被清理的那批人也急了,當即提了個要求,要把琅琊王氏全部殺了,否則,大小王一個文一個武,他們文武雙全又裡應外合,司馬家天下就完了。

司馬睿還沒抉擇,王導先帶了家族裡20多號人跑去宮門口下跪,聲明自己沒有異心,但司馬睿哪有空理他們。恰巧這會兒周伯仁也去見皇帝,王導跪在地上見有人大搖大擺地走過來,心想真是「蹇驢避路立,肥馬當風嘶」呀,一看見是伯仁才慶幸有救了,趕緊托關係,噎著嗓子喊「伯仁伯仁,我家百來口人的性命就靠你了」。

託付全家的交情,普通同事哪敢開這個口?足見倆人關係硬核。

結果,王導大跌眼鏡,伯仁當沒聽見似的,頭都不歪一下。王導心都涼了,暗嘆人心隔肚皮啊,一有困難,連好兄弟都要撇清關係了。

伯仁繼續往宮裡走,見到老酒友,當即陳說王導無罪,王氏一族也只有王敦幾個老鼠屎。司馬睿和王氏兄弟合作多年,也多少知道點倆人性情,情知王導不是那種人,再加上老酒友這道德榜樣來勸,也就聽進去了。伯仁一看,今個兒真高興呀,當時又和皇帝擺上酒喝起來了,喝得醉醺醺地才出去。

出了門,王導一家還跪在門外。雖然有些心寒,但全家性命問題還是要搶救一下的,王導繼續喊伯仁伯仁,周伯仁不僅不理,還跟左右的人說:「今年殺這幾個亂臣賊子,咱們升官發財的機會來嘍。」話隨著風吹到了王導耳朵里,縱然王導這樣的君子,也忍不住仰頭怒嘆世態炎涼啊。

喝醉了,扶我一下

伯仁搖搖晃晃走回家,一到家馬上又寫信去給王導說情,沒辦法,皇帝喝了酒,萬一不記得前面說的話,或被周圍的其他人啰嗦兩句改變主意了呢?

與此同時,小王的部隊也在挺進,很快就帶著人打進了東晉的首都建康城,見到了王導。王敦見哥哥的頹勢,埋怨他不幫自己,還去給皇帝下跪求饒,差點滅族了吧。兄弟倆都不知道,其實晉元帝司馬睿早就被伯仁說服了。

叛亂到了尾聲,將帥和皇帝見面,司馬睿槍杆子不硬,打不贏只有求和。而王敦也知道自己沒法一舉把司馬家趕下台,只好繼續維持「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但現在,王比馬要大多了。

一切收拾妥當後,王敦想到了周顗周伯仁。當初,因為伯仁的威重,王敦還挺怕他的,在他面前經常緊張得變成了關公臉,冬天都不例外,就算拿著扇子扇,也經常熱得臉紅心跳的。輪到做主人翁後,王敦問王導,該怎麼處置周顗以及另一位頗有名聲的戴淵。王敦自己先提出一個方案:「二位德高望重,讓他們繼續當三公?」王導不說話,不想說,心寒中呢。

王敦又問:「三公不行,那當個尚書令、僕射什麼的?」王導不說話,不想說,心灰著呢。

王敦說,既然哥哥不說話,那我明白了,殺了他們唄。王導還是不說話,腦子裡還在糾結,當初你不救我,現在我也不想為你說話。

王敦說做就做,派人殺了周顗和戴淵。

就這樣,伯仁死了,間接死於王導的不肯施救上面。

回歸正常秩序的東晉王朝還要繼續運作,王導著手清理中書令文書方面的事,一不小心看到當初伯仁寫給晉元帝要救自己的信,內容殷勤款至,給自己說了一大籮筐的好話。王導驚詫不已,悔恨自己馬齒徒增,年紀大了,卻還看不透伯仁的用心良苦。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跟兒子們說:「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不是他殺的伯仁,卻也因為他當初的猶豫和銜恨心理導致了伯仁的死,而且,伯仁仍是他的摯友,是他的救命恩人。是他辜負了好朋友啊。

有人說,那麼伯仁不是自己作死么?為啥在王導求救的時候不搭理,顯示出一副劃清界限、高高在上的樣子?

因為,假設王導一求,伯仁馬上跑去許諾:「行行行,兄弟,包在我身上」,皇帝司馬睿即使再信任他,也會懷疑伯仁和王氏家族是朋黨,立場上都不對了,哪裡還肯再聽伯仁的勸導之詞?正是對王導不搭不理的態度,再去說情,才顯得公正不偏——我跟王導沒一毛錢關係,不過是作為一個正直的人,摸著良心為他說一句中正之言罷了。

王導畫像

不過,王導不知道,等他知道了,愧疚之心煎熬著,伯仁也不知道了。從此以後,只能在牆壁上,在飯桌間,在羹湯中看見伯仁的影像,體驗這追悔莫及的羹牆之思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奇說史 的精彩文章:

實拍日本人鎧甲:身高只有一米六九的他,被日本人稱「參天巨漢」
嘉靖皇帝為什麼突然因為別人叫呂芳「老祖宗」而大發雷霆?

TAG:小奇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