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環狀和氏璧,為什麼能做成玉璽?不知道的快來看看!
文史
04-18
歷史上環狀和氏璧,為什麼能做成玉璽?不知道的快來看看!
大家所熟知的和氏璧,源於戰國時期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後來這個和氏璧被秦始皇製成了印章,李斯在上面還提了「受命於天,即受永昌」八個大字。這個和氏璧就成了後來歷代帝王的御用印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傳國玉璽。那麼有一種說法,說這個和氏璧當初是一個環形的,為何它能做成後來的印章的形狀呢?
據記載,秦始皇的玉璽色綠如藍,溫潤而澤,為整塊玉石打磨透雕而成,方圓四寸,約合11.2厘米,可以說是特別大的,但是不要小估和氏璧的大小,和氏璧厚度達10厘米,東西是很大的,而且秦始皇的玉璽並不是和氏璧整個用,因為這樣太浪費了,和氏璧先由匠人取玉石中最為精華的部位,製成了古今馳名的「和氏之璧」
畢竟玉不像金或者銀其他的金屬可以先進行熔化,然後再重新澆築成型,有人說可以把玉先磨成粉,再塑成長方體,但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一般不會破壞成型的玉,畢竟玉不像金屬,再者,用玉粉弄成的東西,在色澤等方面都要差極大,另外還得考慮到工藝問題,所以這種可能性實在太小。
秦漢時期的玉璽也有比較小的,而且秦漢時期的皇帝有專門處理政事用的「六璽」,而傳國玉璽不屬於六璽,只是一種皇權的象徵,這種象徵極有可能只是作為一種隨身攜帶的物品或者是專門收藏的物品,就像傳家寶一樣。所以傳國玉璽也許不是很大,和氏璧又不是很小,那麼和氏璧做成一種可以佩戴的小尺寸玉璽也不是不可能。
TAG:歷史心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