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除了上陣殺敵,這些國產戰機還有救人功能,改裝後可實現特殊用途

除了上陣殺敵,這些國產戰機還有救人功能,改裝後可實現特殊用途

如果從職業養成的費用角度看,飛行員特別是軍用飛機飛行員(其中以戰鬥機飛行員更為突出)可能是花費最為高昂的職業。據說,一名飛行員培養的費用相當於其自身重量的黃金的價值,可見飛行員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而且,生產一架飛機的時間是可以大幅縮短的,而培養合格的飛行員卻難以大幅度縮短所用時間。正因為如此,各國軍隊特別重視飛行員在飛機失事之後的搜索與救援,以保證最大限度減少飛行員損失。戰鬥搜索與救援是指在作戰期間派遣小分隊使用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及專用裝備對地面和海上遇險的戰鬥人員,尤其是對彈射逃生的飛行員進行搜尋和救援。這種行動方式在美軍被稱為CSAR,即戰鬥中的搜索與救援的意思。本文將就外軍實施戰鬥搜索與救援這一作戰行動的有關情況加以介紹,並且針對其給我軍提供的啟示進行探討。

美軍模擬演練救援F-16戰鬥機的飛行員

外軍戰鬥搜索與救援的發展歷程

戰鬥搜索與救援(以下簡稱戰鬥搜救)是與空軍的大發展,及其在戰爭中發揮作用越來越大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隨著空軍在戰爭中作用的增強,飛行員的地位也隨之提高。加上作戰飛機和航空武器越來越複雜,對飛行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一切都使得飛行員成為一種寶貴的作戰資源。各國軍方開始意識到採取各種措施使得被擊落的飛行員歸隊,是保持空軍飛行部隊戰鬥力和提高飛行員士氣的重要措施。戰鬥搜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和發展起來的。

我們今天所說的戰鬥搜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誕生的。大戰全面爆發後,德國雖然在東西兩線都迅速取得了極大戰果,輕取波蘭和法國,但卻在有海峽阻隔的英國面前裹足不前。德國隨即利用其佔有優勢的空軍發動了不列顛空戰,企圖軟化英國海空防禦後進行登陸作戰。在這一作戰過程中,德國空軍發現英國飛行員跳傘之後都能夠及時得到己方的救助,而德國飛行員由於是在海峽上空和英國本土上空作戰,其被擊落後幾乎全部損失。這使得德國空軍第一個認識到針對飛行員救援行動的重要性。當時建立起來的戰鬥搜救單位中,德國空軍的救援勤務處是最有效率的。這個單位與當今的戰鬥搜救單位有所不同,其主要任務是在英吉利海峽內搜救德軍飛行員。因此,其裝備也相當有針對性,裝備了相應的船艇和水上飛機。不僅如此,今天很多通用於各國軍隊的求生裝備也是他們發明的。如手持式無線電設備、橡膠充氣小艇、橘紅色的海上救生衣等,都被其他國家所借鑒採用。德軍還首次採用過使用ME-110戰鬥機掩護其HE-59水陸兩用飛機,在英吉利海峽執行戰鬥搜救任務。與德國的需求類似,英國也需要在海峽內救助己方攔截德國轟炸機時被擊落的飛行員,而且英國還希望能夠將德軍落在海峽內的飛行員加以俘獲。因此,英國從德國那裡借鑒到這一經驗,迅速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這就是英國海軍和空軍於1940年8月聯合成立的戰鬥搜救單位。英國對於戰鬥搜救的貢獻在於,其建立了一套搜救被擊落飛行員的標準作業程序,使得其實施能力大為提高。美國參戰時並沒有專門用於戰鬥搜救的單位,其空軍的前身——陸軍航空隊不得不依託英國來實施最初的戰鬥搜救行動。直到1943年7月,美軍的第一支緊急救援中隊才正式成立。不過,美國對於戰鬥搜救的發展最大的貢獻是首先使用直升機遂行這一任務。1944年4月,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哈曼中尉第一次駕駛直升機進行了人員搜救行動。當時,哈曼駕駛的是美國西科爾斯基公司的R-4「食蚜蠅」直升機。他深入到緬甸日軍防線的後方,降落到一片稻田內,救起了1名被擊落的飛行員和3名受傷士兵。這是對戰鬥搜救行動的重大發展,此後直升機成為了遂行這一任務時不可缺少的裝備。不過,這種直升機當時並非是作為戰鬥搜救裝備使用的,其最初的用途是用於當地美軍指揮官的觀察機使用。誰知,這種東西一旦用於戰鬥搜救,就成為了其中不可缺少的主力裝備。

梅塞施密特Me-110戰鬥機是德國空軍二戰前期的主要戰鬥機,航程較大,適合執行遠程掩護任務

二戰德國用於海上搜救的HE-59水上飛機

二戰之後,戰鬥搜救單位成為了各大國空軍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戰鬥搜救行動中使用的直升機主要有HH-43B救護直升機、HH-3E「快樂綠巨人」直升機、HH-53重型直升機等。此時,固定翼飛機也在戰鬥搜救中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其中美軍在大部分時間裡使用的主要有O-1「捕鳥獵犬」和O-2「空中霸王」前進空中引導機,負責從空中定位待救人員的位置和附近敵軍的位置。到1970年,OV-10「野馬」機開始替代這兩種老式引導機,擔任前進空中管制任務。此外,美軍還在戰鬥搜救單位中裝備有改裝自C-130「大力神」運輸機的HC-130P飛機,不僅可以擔負戰鬥搜救行動的空中指揮平台,還可以對HH-3E和HH-53E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為了適應越南熱帶叢林的特點,美軍還發明了直升機裝載的被稱為「森林穿透器」的救援裝置。這種裝置是一個重量很大的像鉛錘一樣的設備,可以穿透密集的樹枝和樹冠到達地面,使得樹下的被救人員登上去再用吊車將其救出。在越南戰爭中,戰鬥搜救的一個重大發展是開始使用搜救特遣隊的組織形式。越戰時期典型的戰鬥搜救特遣隊編成包括1架用於任務指揮的空中控制飛機、1架負責對付地面敵軍的戰鬥轟炸機和至少2架直升機,有時其編成內也包括擁有強大對地火力的AC-130武裝運輸機(即著名的「炮艇機」),並能得到空中巡邏戰鬥機的掩護。這種編成方式使得戰鬥搜救成為一個集救援、指揮控制、掩護和強大火力於一身的有機結合體,大大提高了戰鬥搜救的成功率。例如,1969年12月,美軍伍迪·伯傑中尉的飛機被擊落,其降落地點是靠近胡志明小道的一個守衛森嚴的轉運站。伍迪發出求救信號後,不斷避開越南人的搜索,躲藏了好幾天才被不斷搜索他的特遣隊救回。因為越南戰場上防空火力很密集,美軍執行戰鬥搜救任務的部隊損失也比較大。據美軍統計,其戰鬥搜救行動中平均每救回9.2人就會損失1名搜救人員和2架飛機。雖然代價巨大,但戰爭期間,美軍戰鬥搜救部隊共從越南、寮國和柬埔寨救出4120人,其中有2780人是從戰區救出的。這使得飛行員大大減少了作戰時的心理負擔,提高了其士氣。到越南戰爭結束時,現代意義上的戰鬥搜救已經建立起來,無論是裝備、組織形式還是作業程序都已經發展到比較完善的程度。

奠定西克斯基公司在直升機領域行業領導者地位的R-4直升機。

西克斯基公司第一種搜救直升機H-5公馬直升機

使用獨特交錯雙旋翼的HH-43醫療直升機外形極其怪異

外軍戰鬥搜救的現狀

當今,以美軍為代表的先進國家都建立了功能比較完善的戰鬥搜救部隊,其相應的能力建設也比較突出。這既包括其專用裝備建設,也包括指揮管理體制和搜救行動的作業程序等等。及時詳細了解有關情況,對於我軍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加強我軍戰鬥搜救能力建設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在今天的各國軍隊中,美國軍隊無疑是技術裝備水平最高的。其自冷戰時期以來利用充足軍費積攢下來的裝備,是各國都無法企及的(當然,這一優勢正隨著時間推移呈縮小趨勢),在戰鬥搜救方面同樣如此。美軍目前裝備的主要搜救直升機是HH/MH-60救援直升機,固定翼飛機主要是HC-130N/P,有時也利用特種部隊裝備的MH-53直升機和MC-130特戰飛機執行搜救任務。HH-60和MH-60救援直升機均是著名的「黑鷹」直升機的改進型號,而MH-53和MC-130則是CH-53直升機和C-130運輸機的改型機。HH/MH-60救援直升機是美軍戰鬥搜救部隊最常用的直升機,其中後一個字母H指的是直升機,前一個字母H指的是救援,M則是指多用途,主要用於特戰用途。HH/MH-60救援直升機的現役型號主要是HH/MH-60G,其最大時速為360公里左右,巡航時速為268公里,最大航程600公里,可裝載11—14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4—6副擔架。機上主要設備包括甚高頻、特高頻話音保密通信和衛星通信設備,GPS系統、數據鏈、空中受油設備和升降機等。該型機還裝備有較強的武器,主要有包括「米你岡」轉管機槍在內的各種機槍、干擾彈發射器等。此外該型機還裝備有較厚的防護裝甲,以提高對輕型武器的防護力。為了救治可能受傷的飛行員,美軍救援直升機上也配備有醫生和護士,及相應的醫療救護設備。HC-130系列最初的型號是HC-130B,此後發展出HC-130H等改型。HC-130N是在HC-130H基礎上的改進型,加裝了更先進的定位裝置,以用於對飛行員發出的無線電信號進行精確定位。同時,該型機還擔負有回收航天器返回艙的任務。HC-130P則是在越南戰爭期間利用20架HC-130H改裝而成的可以為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的型號,其加油吊艙被布置在機翼外側。目前,這兩種救援飛機仍是美軍的主力裝備型號。經過最新改進的HC-130N/P飛機巡航時速為590公里,最大航程可達7876公里,機組成員4人,機上裝備有絞車1台,照明彈發射裝置,救生筏4隻,擔架2副等設備。MH-53和MC-130都是主要用於特種作戰的機型,主要裝備於美軍特種部隊,其上增加了較多的特種設備,更有利於在敵後實施滲透行動,特別是夜間滲透行動,也很適合實施戰鬥搜救行動。目前,美國空軍戰鬥搜救部隊共裝備130餘架救援飛機和直升機,其中包括50架HC/MC-130飛機和87架HH-60G直升機。此外,美軍特種作戰部隊裝備的包括HC/MC/AC-130和MH-53/60在內的224架飛機和直升機,也具有很強的戰鬥搜救能力。除了裝備有大量專用救援直升機和飛機的美軍外,其他國家都沒有如此規模龐大的專用機群。其他國家要麼購入美國的有關機型,要麼使用其它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總之其戰鬥搜救能力均大幅落後於美軍。例如印度空軍戰鬥搜救裝備的主力是米-8、米-17、「印度豹」和「獵豹」直升機;法國空軍使用自己生產的SA-365「海豚」和SA-330「美洲豹」直升機作為戰鬥搜救主要裝備;以色列空軍使用法制「超黃蜂」、美製CH-53和貝爾212等直升機;俄軍主要使用米-8或米-17直升機,在米-24武裝直升機的掩護下執行戰鬥搜救任務;日本航空自衛隊則使用引進的UH-60J救援直升機和U-125A搜索機擔負戰鬥搜救任務。

MH-60直升機是美軍用途最廣泛的直升機型號,救援任務是其中的重要任務之一

除了戰鬥搜救部隊的裝備外,飛行員自身的救生裝備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美軍飛行員在執行戰鬥任務前,都會穿上專門的救生背心。這個背心裡裝有各種救生裝備,包括1個指南針、1部GPS接收機、1部使用電子密碼信號的救生電台、幾節電池、1個小鏡子(用於對空中進行反光,以引起己方飛機的注意)、1個哨子、幾發照明彈(用於夜間提醒己方飛機注意)、孟加拉煙火和1個急救包。此外,救生衣內還有用於偽裝的迷彩塗料和寫有注意事項的「脫身卡」。因為軍用飛機座艙內非常狹窄,因此固定翼飛機駕駛員基本上都是只配備手槍,具備基本的自衛能力即可。而美軍直升機因為空間較為寬裕,其飛行員有時會配備像MP-5衝鋒槍這樣的自動武器,以加強自衛火力。與飛行員的降落傘連著的還有1個救生包,內部裝有包括電熱毯、偽裝網、食物和水,以及收集水的用具在內的救生設備。飛行員落地後,就可以利用上述設備和平時的求生訓練技能活下來,並且使用無線電台向外界發送求救信號。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飛行員必須在每個整點發出求救信號,收到回復後,飛行員要發送三個密碼。這三個密碼分別是1個字母、1 個數字和1個詞,以證實自己的身份。密碼每天都進行更換,以防止被敵方掌握。完善的救生設備是延續飛行員生命,爭取更多救援時間的關鍵之一,很多飛行員包括那位著名的F-16飛行員奧格雷迪,就是依靠這些才堅持較長時間得救的。

在指揮管理體制方面,美軍的戰鬥搜救體制也是最完善的。美國空軍戰鬥搜救部隊由現役和後備役兩部分組成,其本土內陸地區的搜救任務由美國空軍空中作戰司令部負責,擔負著對空軍所屬現役和後備役戰鬥搜救部隊的平時建設和在本土地區進行戰鬥搜救的指揮控制任務。當在海外戰區執行戰鬥搜救任務時,則在各地區司令部如太平洋司令部和歐洲司令部的空中作戰中心內,設立常設的空軍救援協調中心,負責對戰鬥搜救的指揮、協調和執行。有的地區司令部,如中央司令部和駐韓美軍總部內則設有聯合搜索與救援中心執行上述職責,雖然該中心為多軍種聯合機構,但空軍救援協調中心通常作為聯合搜索與救援中心的核心,其主任也通常兼任後者的主任。美國空軍現役戰鬥搜救部隊包括駐紮在本土的第347救援聯隊(下轄3個救援中隊和1個支隊),在海外部署的第33救援中隊(其主力駐紮在日本嘉手納基地,1個支隊駐紮在韓國)和第56救援中隊。後備役戰鬥搜救部隊則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空軍後備隊司令部所屬的第939救援聯隊和空軍國民警衛隊所屬的第106、第129、第176救援聯隊。由此可見,美軍將主要的戰鬥搜救力量編製在後備役部隊中,平時可維持較小的編製規模,而戰時則可以迅速將其轉為現役,達到了平時少養兵戰時多擁兵的效果。除了美國空軍外,擁有強大航空兵部隊的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也有相應的戰鬥搜救部隊。美國海軍對於戰鬥搜救的管理體制不同於美國空軍,其最高軍職軍官——海軍作戰部長是海軍部隊搜索與救援的最高負責人,具體計劃則由海軍航空兵司令部司令負責,並與水面艦艇部隊司令部司令進行協調。美國海軍戰鬥搜救的計劃、設備、規劃、手冊等標準化管理工作,並不是歸高級司令部負責,而是由太平洋艦隊所屬的第3直升機作戰保障中隊負責。該中隊受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和海軍航空兵領導,但在戰鬥搜救事宜方面卻直接向海軍作戰部長報告。美國海軍還規定所有級別的水面船隻和所有直升機,都要具備執行戰鬥搜救的能力和職責,其現役的航母打擊大隊、兩棲戒備大隊/遠征打擊大隊和水面行動大隊都編有搜索與救援分隊。在美軍的航母艦載機聯隊中,都編有2 個多用途直升機中隊,其主要任務是執行反潛、水面作戰和補給等任務,但同時也擔負搜索與救援任務;兩棲戒備大隊/遠征打擊大隊編有陸戰隊所屬的直升機小隊,其MH-60S直升機將主要執行搜索與救援任務,陸戰遠征航空分隊內的MV-22偏轉旋翼機和CH-46、CH-53等直升機也可以用於該項任務;水面行動大隊執行搜索與救援任務的直升機主要由航母派出。美國陸軍沒有成建制的戰鬥搜救部隊,但其在陸軍航空兵內有一些具備戰鬥搜救能力的分隊和小組。這些分隊和小組戰時可臨時編成戰鬥搜救特遣隊,如伊拉克戰爭中其第158航空團第5營就編成了幾個「災難援助反應」小組,裝備AH-64武裝直升機和HH-60救援直升機,進行戰鬥搜救行動。其他國家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採取了不同的戰鬥搜救指揮管理體制。如印度空軍的專業戰鬥搜救部隊有2支——第141和第142安全救生支援分隊,分別部署在西南部的賈姆納加基地和東部的巴格道格拉基地;英國的戰鬥搜救部隊分屬於海軍和空軍,分別有若干中隊的規模;義大利戰鬥搜救部隊集中編成空軍第15聯隊,分為3個中心負責整個國家範圍內的相關任務;日本航空自衛隊戰鬥搜救部隊由航空救援團統一指揮,下轄10個救援隊和4個直升機運輸隊,平時主要執行救災任務,戰時執行戰鬥搜救任務。

MH-53E重型直升機也是搜救領域的重要空中平台

搜救任務中,AH-64D通常擔任掩護任務

在戰鬥搜救作戰編組方面,由於美軍裝備最為齊全且經驗也最為豐富,其編組形式無疑是最值得借鑒和研究的。美軍在執行戰鬥搜救任務時,一般採取以救援飛機為核心,編組包括大量支援保障裝備在內的特遣隊形式。這種特遣隊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增減規模,最小的編組可以只是1架救援直升機,規模最大的可能多達50多架飛機和直升機。作為特遣隊的核心,救援直升機一般由2—3架組成,以相互支援掩護及備用。此外,特遣隊一般要設置空中任務指揮官,可以由救援協調中心派出,或者是由像E-3、E-8這樣的預警指揮機擔任。現場指揮官要飛臨救援地域負責現場指揮,由空軍負責掩護任務的長機飛行員擔任,由於美軍通常要派出A-10攻擊機這樣的飛機進行支援,所以其飛行員也通常負責現場指揮;救援掩護編隊通常由A-10攻擊機編成,也可以使用F-15、F-16戰鬥機擔任,主要負責掩護救援直升機,使其免遭敵方火力威脅;空中巡邏編隊由制空戰鬥機組成,掩護整個特遣隊免遭敵方飛機的攻擊;空中加油編隊負責對特遣隊內飛機和直升機的加油保障;特種救援力量一般由特戰部隊編成,用於在救援直升機無法直接實施救援時索降或機降到地面進行掩護。整個特遣隊還需要得到偵察監視和情報系統、電子戰裝備的支持保障。這樣的編組形式是在敵軍威脅非常嚴重時採取的,並非是所有情況下都需要這樣大的規模。如果敵軍威脅較小,或者基本沒有威脅,那麼上述編組中的支援掩護編隊就可以視情況取消,以降低任務的複雜性。比如,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執行戰後維穩作戰期間,其對手——反美武裝沒有空中力量,所以就可以取消預警機和制空戰鬥機的編成,這樣也不會對執行任務的安全性帶來威脅。其他國家執行戰鬥搜救任務時的作戰編組要簡單得多,通常都是由在武裝直升機或戰鬥機掩護下的救援直升機執行任務。從這一點來看,各個國家都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和軍情靈活選擇作戰編組模式,美軍模式可以借鑒但是卻無法照搬。

美軍因為執行戰鬥搜救任務較多,其實施程序也最為縝密,可以作為其他國家制定相應程序時的參考。美軍進行飛行員搜救時第一步需要確定飛行員的位置,而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是依靠戰鬥搜救部隊,而是依託整個偵察監視系統和飛行員自身的報警。通常,美軍戰機被擊落時,空中的預警機和電子偵察設備是很可能發現這一情況,這樣就可以迅速通知戰鬥搜救部隊做好出動準備。此外,飛行員被擊落著陸後,首先要通過超高頻警戒頻道發出求救信號。信號中要包括自己的飛機代號,以保證己方正確識別。此後,飛行員要使用其配備的應急無線電系統及時發出自己的位置信號,其方位可以通過GPS接收機確定。這種應急無線電系統的功率並不大,作用範圍在80公里以內,但是卻可以被附近巡邏的預警機、電子戰飛機或戰鬥機接收到,如果救援飛機正在接近途中也可以及時接收到。例如,在科索沃戰爭中,被南聯盟擊落的F-117A戰鬥轟炸機的飛行員所發出的信號,就是被附近的1架F-15C戰鬥機接收到並通知戰鬥搜救部隊的。戰鬥搜救部隊接到飛機被擊落的情報後就可以根據命令出動,特遣隊編成內的HC-130飛機首先要趕到信號發出的區域,主要負責接收飛行員發出的信號從而進一步確定其位置。一般情況下,作戰期間HC-130飛機是要在戰區上空不斷進行巡邏的,以及時發現被擊落飛行員的位置。確定飛行員大致方位後,HC-130飛機上的協調員就可以將搜救部隊引導到飛行員所在地區。在海上進行搜救時,飛行員跳傘後要使用救生電台向航母通信中繼機發出信號,由其向航母編隊報告飛行員位置,從而將救援直升機引導到預定區域。第二步需要明確指揮控制人員。上面已經提到現場指揮官通常由擔任掩護的A-10攻擊機飛行員擔任,這時就需要進行明確。該飛行員不僅要駕駛自己的飛機執行掩護任務和保證自身安全,而且要隨時觀察現場情況並實施指揮,因此對其自身的素質有很高要求。第三步是在空中警戒和掩護下實施救援。在特遣隊中,負責空中警戒和掩護的飛機率先趕到現場,保證後續飛機和直升機不受敵方飛機和地面火力的威脅。同時,這些飛行員需要通過無線電與飛行員取得聯繫後,確認其身份才能通知救援直升機前來救護。在救援直升機到達現場時,負責掩護的攻擊機要壓制住附近的敵方防空火力,直到確認沒有防空火力威脅之後才可開始救援。如果地面火力太強,空中任務指揮官就需要調動其它作戰飛機加以增援以執行壓制任務。救援直升機開始救援時,要採取雙機一前一後、一高一低的方式進行相互支援。低處的直升機負責救人,高處的直升機使用機載武器進行掩護。如果低空直升機被擊落,那麼高空的直升機要立即接替其職責繼續執行任務。此時,飛行員如果已經受傷自己無法固定到救護器上,那麼就需要直升機放下一名航空救生員加以幫助。如果敵軍從地面接近,隨機的特戰分隊就要著陸搶佔周圍陣地進行抵抗,以掩護飛行員脫險。在海上實施戰鬥搜救時,因為敵方威脅較小,美軍一般出動的飛機和直升機較少。到達預定區域後,直升機一般採取方形搜索(即從最可能發現的一點開始,按方形航線飛行,每飛行一邊轉90度,先用1分鐘飛兩個邊,然後再用2分鐘飛兩個邊,以此類推逐步擴大搜索範圍)和柵形搜索(即在規定區域內沿往返平行航線飛行,直至飛完整個區域或找到飛行員)。在海上,除了直升機外還可以通知水面艦艇前來救援。如果有敵方艦艇接近飛行員,則由航母派出戰鬥機予以攻擊,也可以由水面艦艇前出實施攻擊掩護救援行動。飛行員被救上直升機後 ,一般需要由隨機醫護人員先進行身體檢查,如需要救治即應該立即採取相應的醫療措施。

在比較成熟的戰鬥搜救保障下,雖然實戰機會較多,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軍用飛機飛行員在越戰之後損失率非常低。其中包括1995年6月被波黑塞族武裝擊落的F-16飛行員奧格雷迪,其在敵後堅持6天後被救出;美軍科索沃戰爭中被擊落的F-117飛行員,在被擊落幾個小時後即被救回;俄軍2015年11月24日在敘利亞境內被土耳其擊落的蘇-24戰鬥轟炸機的2名飛行員,除一名被打死外另一人也被順利救回。這些情況表明,外軍現有的戰鬥搜救能力是比較強的,保證了實際作戰期間的一般性需要,對於飛行員放心執行任務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為飛行員知道,一旦他被迫跳傘是有一支可靠的飛行員「守護者」隊伍來援救他的。

E-3C通常在搜救任務中擔任指揮任務,負責協調各兵種的飛機進行協同

通過上述對外軍相關經驗的借鑒,我們就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加強我軍戰鬥搜救能力的建設。作為戰鬥搜救的主力裝備之一的固定翼搜救飛機,主要擔負的是對跳傘飛行員進行定位,以及引導指揮任務。在這一方面我軍可以利用現有的運-7或運-8飛機進行一定的改裝,當然也可以利用最新的運-9進行改裝,加裝比較完善的低空導航設備、通信設備、無線電定位設備和導航設備等,即可執行戰鬥搜救任務。值得期待的是,隨著直-18和直-20直升機的研製成功和投入試飛,其進入現役的時間已經指日可待。我軍需要在這兩種大型和中型直升機基礎上發展出適用於戰鬥搜救任務的救援直升機型號,即可大大增強這方面的能力。此外,有的情況下戰鬥搜救可能需要重型直升機的參與,而中俄聯合研製的重型直升機也可以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中國空軍裝備的直-8KA搜救直升機

米-171也能承擔戰場搜救任務

隨著我軍遠程作戰力量特別是遠程航空兵的發展,對敵實施縱深打擊已經成為我軍航空兵的一項重要職責。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我方飛機在攻擊敵縱深目標時被擊落,戰鬥搜救行動就需要深入到敵方的深遠縱深。而直升機的航程一般都比較近,這就構成了一對難以解決的矛盾。為此,我方可以參考美軍的經驗,將用於戰鬥搜救的運-7或運-8飛機增加空中加油能力,而救援直升機則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即可以大大增加其活動半徑。在救援直升機的裝備中,還有一種裝備需要引起注意,這就是直升機載艙門機槍。從目前的公開報道來看,我軍使用的艙門機槍基本上屬於臨時加裝性質,多在艙門焊接一個簡易支架,然後將陸用機槍直接架在上面使用。甚至有時還能看到我軍使用95式自動步槍作為艙門武器的畫面。這些武器特別是小口徑的自動步槍和機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射程近,彈頭威力有限,同時射速和彈容量也都不能滿足需要。我軍應該發展一種類似美軍「米你岡」轉管機槍的武器,這類武器已經有用於外貿的型號出現並公開展出,相信可以比較迅速地研製出自用型號。這種武器最大的特點是射速高,對於地面目標的壓製作用很強,同時採用加特林自動原理和無彈鏈供彈系統,而且其也有穩固的平台作為支撐,可以實施較長時間的連續精確射擊。加裝這種武器後,我軍救援直升機的自衛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可以非常有效地摧毀或壓制地面上威脅飛行員和直升機安全的目標。

此外,我軍還應該注意飛行員救生裝備的完善,可以參考美軍的救生裝備類型並結合我軍實際情況進行改進,以提高飛行員著陸或落在海上之後的生存能力。同時,航空救生員的訓練也是加強整個戰鬥搜救部隊建設的重要內容。飛行員和落難人員在很多時候會出現受傷或凍餓導致體力不支的情況,這時必須由航空救生員對其實施救助。但戰鬥搜救部隊的航空救生員不僅只是負責實施救助,而且其必須具備相當強的戰鬥素質,這是因為其必須要在敵方火力威脅下實施救助行動。這就對航空救生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航空救生員必須加強相應的綜合訓練。

其次是要加強戰鬥搜救指揮管理體制的建設和完善。一般說來,戰鬥搜救因主要針對跳傘的飛行員實施,其實施的主體是空軍。但隨著各軍種兵種合成程度的提高,以及一體化聯合作戰體制的不斷深入發展,這一行動不再是空軍的「專利」,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都應該在自身建制內建立專職或者兼職的搜索與救援單位。按照上文提到的美國有關資料的說法,目前我國空軍只有東部戰區所屬的一個航空團是專業搜救部隊,裝備有直-8KA、米-171直升機和運-5飛機。對於面積廣大的我國來說,這樣的力量配置是很難滿足要求的,需要大力進行加強。按照一般的推測,我軍海航部隊和陸航部隊應該也有一定的戰鬥搜救部隊,或者是兼有戰鬥搜救職責的隊伍,特別是直升機部隊。這些專業或非專業戰鬥搜救隊伍,無論是平時搶險救災、應對突發事故還是戰時都需要強有力的指揮控制才能順利發揮作用。我軍應該在戰區指揮體制當中考慮到戰鬥搜救的有關要求,在戰區空軍指揮機構中成立常設的指揮機構,戰時(或者平時)可以融入海航和陸航的有關人員,使其成為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戰鬥搜救指揮控制才能與整個作戰指揮系統融為一體,發揮平時和戰時都要高度戒備隨時出動救援的能力。

空警-500預警機在未來我軍搜救任務中也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最後要加強與支援掩護力量和特種部隊的協調和配合。支援掩護力量和特種部隊是戰鬥搜救部隊成功執行任務的保障,如果沒有他們的通力合作,那麼戰鬥搜救是不可能成功的。戰鬥搜救中的支援掩護力量主要是偵察監視力量、指揮控制力量、制空掩護力量和對地攻擊力量。這些力量實際上是整個聯合作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聯合作戰能力建設中加以統籌解決。我軍上述力量進行建設時,需要考慮到平時和戰時如何與戰鬥搜救部隊進行協同,在平時的聯合作戰訓練和演習中也要將戰鬥搜救行動融入其中。如偵察監視力量要考慮到如何保證跳傘飛行員或落難人員被發現;指揮控制力量要考慮如何確保及時收發有關戰鬥搜救的情報和命令;制空掩護力量要考慮到戰鬥搜救行動中如何對以直升機為主的救援力量進行掩護,特別是兩者之間速度差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協同;對地攻擊力量則要考慮在低空飛行中如何區分地面己方飛行員、救援人員和敵方人員,並準確對敵方人員實施攻擊的問題。只有這樣,戰鬥搜救行動才能在戰時和平時的搶險救災中成為整個作戰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特種部隊的重要職責之一是拯救人質,如果將其適當延伸的話就可以適用於戰鬥搜救行動。在平時的聯合訓練中,戰鬥搜救部隊應該多與特種部隊進行合練,確定雙方在戰時如何協同,以確保順利實施戰鬥搜救行動。而特種部隊應該指定一定的分隊專門進行戰鬥搜救訓練,以提高其在實施這種行動時的作戰能力。

做好我軍戰鬥搜救能力建設,不僅是戰時營救我方被擊落飛行員的需要,也是平時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導致的事故的需要。對於仍然面臨著多方面潛在戰爭可能,以及自然災害頻發的我國而言,建設好戰鬥搜救部隊是必須進行戰略層次籌劃的因素。在借鑒先進國家經驗基礎上結合我軍實際情況,建設一支實用高效的戰鬥搜救力量,同樣是我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美軍最困難時期什麼樣?沒有航母可用,只能用油船改成航母上戰場
俄軍終於「下餃子」?罕見同時造5艘戰艦,總噸位不如2艘055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