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前德國人生活富足,為何還要發動戰爭?美國大兵也想知道答案

二戰前德國人生活富足,為何還要發動戰爭?美國大兵也想知道答案

1945年4月的歐洲戰場陰雲密布,蘇軍集結3個方面軍250萬餘人殺向德國首都柏林。然而越是深入德國境內,特別是經過那些因為沒有任何軍事價值,而未受炮火摧殘的德國村莊時,越令蘇聯士兵迷惑不解。

蘇軍向德國柏林挺進

原因無它,呈現在蘇聯士兵眼前的大多數德國村莊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富裕、精緻、秀麗、寧靜。這簡直就是世外桃源一樣的生活,是蘇聯士兵做夢都想擁有的,然而德國人早早就享受到了。這個發現,讓蘇聯士兵怒火中燒,有人情不自禁發出怒吼:「德國人的日子原來過得這麼好,那他們為什麼還要去毀掉我們的家?」

美軍在德國行軍,道路平整綠樹成蔭

對於這個問題,美國大兵也很想知道答案,為此有士兵曾反覆問那些德國俘虜:「你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為什麼還要打仗?」在未經戰火的德國村莊中,這些美國大兵同樣領教了德國人精緻的生活質量。他們想不通,這些日耳曼人還想要什麼?德國為什麼甘願冒著把如此美好的家園置於戰火之上的風險去發動戰爭?

希特勒受到民眾歡迎

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經濟危機和希特勒上台說起。

1929年一場經濟危機席捲全球,英國等老牌殖民國家依靠海外殖民地的「補血」挺了過去,美國則依靠自身強大實力渡過了難關,但是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各方面都受到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復甦乏力,失業率高達30%,整個國家瀕臨破產。

這時希特勒出現了,他宣稱這一切都是《凡爾賽條約》及戰爭賠款造成的,並在上台後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此時德國的失業人口超過了800萬。為了兌現承諾,希特勒在上台之初大力發展經濟,首先就是擴大基礎設施建設。

二戰前德國的高速公路和立交橋

在這一階段,德國修了公路、立交橋,建了水壩,甚至造出了德國版「高鐵」,但是這些努力,效果並不明顯。於是,他又把主意打到了工業生產上,只有工廠有活干,才能僱傭更多的工人,更多人有班上,生活條件才能改善。他提出「工作、工作、再工作」的口號,大力發展工業生產,特別是軍工,擴軍備戰。結果,在二戰前德國的經濟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實現了增長,二戰爆發前實現了充分就業。

德國軍工企業內景

有了工作富裕起來的德國人,生活質量提到了極大的提升,他們甚至可以享受到比歐洲其它國家都多得多的假期,這使得德國人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旅遊,希特勒適時提出了「休假」和「全民汽車」的概念,結果幾乎每個德國家庭都擁有小汽車,就成了當時德國人的生活寫照。而「大眾汽車」也由此發展起來。

戰後的德國,曾經的一切已不復在

巨大的成功,使希特勒得到了民眾狂熱的支持,也使德國一步步走向了深淵,因為這一切建立在德國還將這樣高速發展下去,但是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軍工生產都有瓶頸,不可能持續下去,除非爆發戰爭,於是對外擴張就成了必然,世界大戰由此而展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歪史正說 的精彩文章:

明朝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吃鵝?身份的象徵
這位軍統特工原是旅行家,為報國投身空軍,因刺殺汪精衛被捕遇害

TAG:歪史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