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不只是一個花間詞人
提到溫庭筠,我們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詞便是"花間詞派的鼻祖",這得益於後蜀趙崇祚編輯的《花間集》,溫庭筠便是收錄在其中的第一個詞作者。溫詞穠艷華美,作品內容多寫上層貴婦美人日常生活和裝飾容貌,因此被人譏為"男子而作閨音。"但孟子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其實,溫庭筠不僅精通音律,也工於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為了更全面、更準確地評價其人其詩,本文著眼其詠史懷古詩,來一窺作為晚唐詩人的溫庭筠的情感和責任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詠史詩大多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詠史詩發端於秦漢時期,而唐代是詠史詩創作的成熟與繁榮期。杜甫、杜牧、李商隱都曾作有詠史詩。溫庭筠的詠史詩有24首,占其詩歌總量大約百分之七。呈現出韻格清拔、深沉飽滿的風貌。這些詩作表達了其對淫奢君王的嘲諷,吟詠出其感傷身世、悲嘆時事的思想感情,反映出溫庭筠"士行塵雜"外的一面。從內容方面來講其詠史詩大抵可以歸為三類。
1.以古諷今,探求歷史興亡之規律。
魯迅先生曾說:"真的"發思古之幽情",往往為了現在。"溫庭筠作為一個頭腦清醒的知識分子,面對唐朝後期皇帝耽於犬馬聲色,不理朝政導致國勢衰落之現實。他憂心忡忡,他借六朝的歷史故事,隋煬帝和唐玄宗的佚事傳說,以古喻今,作有《雞鳴埭曲》《春江花月夜詞》《馬嵬驛》《過華清宮二十二韻》等詩。《雞鳴埭曲》詩:"南朝天子射雉時,銀河耿耿星參差。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魚躍蓮東盪宮沼,濛濛御柳懸棲鳥。紅妝萬戶鏡中春,碧樹一聲天下曉。盤踞勢窮三百年,朱方殺氣成愁煙。彗星拂地浪連海,戰鼓渡江塵漲天。綉龍畫雉填宮井,野火風驅燒九鼎。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芊綿平綠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寧知玉樹後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齊武帝蕭賾耽於畋獵,終致亡國。齊自建國總共存在二十三年,成為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真是"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當同時代的文人墨客們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唏噓嘆惋之時,他以理智而又客觀的筆觸寫下了《馬嵬驛》:"穆滿曾為物外游,六龍經此暫淹留。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香輦卻歸長樂殿,曉鍾還下景陽樓。甘泉不復重相見,誰道文成是故侯。"公元756年,安史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與楊貴妃倉皇奔蜀,路經馬嵬驛,六軍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誅殺楊國忠和楊貴妃,玄宗無奈,只好讓人縊死楊貴妃,這就是"馬嵬之變"。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正因為玄宗縱情聲色,才使得"開元盛世"最終變為"天寶之亂"。而溫庭筠一生所歷經的唐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再也沒有一個像太宗一樣勵精圖治的君主,個個縱情聲色犬馬之中,這樣下去會亡國的,溫庭筠藉此表達出了深深的憂慮。
2.反對割據,張揚民族之大義。
歷經"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愈演愈烈,邊境也時時遭外族入侵。身懷憂國情懷的溫庭筠卻又無可奈何,當他瞻仰過蘇武廟後,感慨萬千,便揮筆寫下了《蘇武廟》這首憑弔之作。
《蘇武廟》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想當年蘇武初遇漢使,悲喜交加感慨萬千;而今古廟高樹肅穆渺然。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只有胡天明月;荒隴牧羊歸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回朝進謁樓台仍舊,但甲帳不見蹤影。奉命出使時是冠劍壯年。封侯受爵緬懷茂陵,君臣已不相見;空對秋水憑弔先皇,哀嘆逝水年華。蘇武是歷史上有名的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堅貞不屈,後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蘇武才返回漢朝。溫庭筠正是借這個愛國志士的形象,呼喚一種堅貞不屈,忠君愛國的精神。
3.追慕英烈,抒發自己之理想。
這部分詩歌多歌詠功臣英烈,抒發自己的情懷和理想。溫庭筠作為唐初宰相溫彥博的後裔,才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但恃才傲物,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羈束,一生坎坷,終身潦倒。但他始終關心國事,他自己也從未完全拋棄建功立業的理想和懷抱。所以他把自己對現實的強烈感受融注在這些詩歌當中。途經五丈原時,他為悼念蜀相諸葛亮而作《經五丈原》:
鐵馬雲雕久絕塵,柳營高壓漢營春。
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卧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錦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雲旗飄戰馬嘶,大軍浩蕩直奔長安城。函谷關西鼓號響,將星墜落渭水濱。卧龍鞠躬盡瘁輔佐劉禪,但統一大業終未完成。神龕遺像無言語,只任譙周隨意行。杜甫曾在《蜀相》中寫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溫庭筠也是懷著這種惋惜和仰慕的心情,寫下了這首詩。此外,溫庭筠還通過寫一些歷史人物的不幸遭遇,藉以表達自己的報國無門,請纓無路的失意。如《過陳琳墓》和《蔡中郎墳》。
《過陳琳墓》
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獨憐君。
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我也曾在史書上拜讀過您的文章,今日漂泊又恰巧經過您的墳塋。倘若您靈魂有知,想必會真正了解"我"這個飄蓬才士吧。我是空有經世之才而無主依託啊。您墓前的石麟被萋萋荒草埋沒,而魏武帝的銅雀台也是一片荒涼對著暮雲。臨風憑弔倍感惆悵。文章無用,霸才無主,只能棄文就武,持劍從軍。今昔對比,清晰地表達了生不逢時之感。
從溫庭筠的這些詠史詩中,我們看到一個封建文人一生的坎壈,看到封建社會一切被壓抑的文人士子的辛酸和不平。從而感受到從中唐杜甫到晚唐溫庭筠的那種一脈相承的憂國情懷,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溫庭筠不只是一個花間詞人,他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詩人。
此文章為一往原創,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