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美國科研圈風暴來臨,未來一兩周部分中國教授或遭解僱

美國科研圈風暴來臨,未來一兩周部分中國教授或遭解僱

來源:sciencemag

上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一席話掀起驚天巨浪:在接下來的一兩周時間內,將對各個大學違反NIH規定的科學家採取行動,有人將被開除。

目前,NIH正在對全國55個機構進行調查,主要內容是了解外國科學家是否遵守有關披露外國關係、保護同行評審的機密性和處理知識產權的機構規定。

柯林斯表示,一些美國大學將在「接下來的一兩周內宣布」,他們已經採取的行動,以防止外國政府不公平地利用NIH資助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這些研究人員可能將會被解僱,包括中國科研人員。

美國科研界未來一兩周「腥風血雨」

柯林斯的這番言論是出席上周的聽證會時發表的。

柯林斯說:「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有人不遵守適當的規則,正在利用這個國家的資金撥款。這完全不可容忍。」

他在聽證會上說,一些科學家被判犯有「double dipping」罪,沒有對外披露受到了國外資金的支持,但仍舊享受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對其的幫助;將本屬於美國機構的知識產權進行轉移;或者向其他國家發送贈款建議。

去年8月,柯林斯首次寫信給NIH資助的10000家機構,要求他們尋找問題。柯林斯在公開信中提到,有三個問題令人關切:

向包括其他國家在內的其他實體轉讓資助申請或轉移由NIH資助的生物醫學研究的知識產權;

與包括外國實體在內的其他國家的NIH同行審查員共享關於資助申請的機密信息,或者試圖影響資助決定;

受NIH資助機構的一些研究人員未能披露包括外國政府在內的其他組織提供的資源,這可能會扭曲有關NIH資金使用的決定。

同時NIH還公布了受資助人員可能違反報告規則的六個案例,並提醒審查撥款申請的研究人員不應與外界分享提案信息。

當時這封公開信引起了巨大爭議,遭到了包括北大理學部主任饒毅教授等人的聯名反對。不過,爭議並未阻止NIH的調查,柯林斯後來也出席了幾次聽證會,彙報了調查結果。

在上周剛剛結束的聽證會上,柯林斯說,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被解僱,被要求離開學校,其中許多人隨後回到了以前的他們國家的機構。

「我們正在採取行動,你會在媒體上看到更多的證據,特別是在未來一兩周。」

柯林斯也強調,NIH資助的大多數在美國工作的外國科學家都遵守這些規則,為研究做出了寶貴的貢獻。「我們不想介入一些看起來有點像種族定性的事情」,案件也不僅限於中國科學家。

高校出「訪問學者政策」,或影響近千名訪問學者

柯林斯的公開信已經在學術界產生影響。

去年10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份「訪問學者」政策引發熱議,讓人們擔憂赴美學術交流會受到當地限制。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發出一封名為「訪問學者政策」(Visiting Scientist policy)的郵件,根據媒體提供的郵件截圖,該學校響應NIH對(美國的)生物醫學受到威脅以及知識產權損失的擔心,決定終止訪問學者項目。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會響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對(美國的)生物醫學受到威脅以及知識產權損失的擔心,我們決定終止訪問學者項目,並且立即生效。

……

因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未來都不會招待任何訪問學者直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放心地感覺可以讓外國學者參與到美國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中,直到威脅解除。

郵件中還提到,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已經成立欺詐調查小組。

這一郵件引起了海內外華人學者的高度關注。一位駐美的中國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告訴《華盛頓郵報》,如果這一限制持續一年的話,取消該計劃可能會影響到將近一千名訪問學者。

10月22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在官方博客中發布了一篇文章作為對此事的回應。文章標題為「與NIH的多次互動引發了對其需要立即關注的2項政策合規性問題的考慮」,以下為這篇博客的截圖:

這篇文章中特意將NIH「涉外政策」的範圍框了出來,而這一範圍相當寬泛:無論是否有資金往來,任何同外國機構僱用的研究人員簽署的項目或部分參與的項目皆屬於涉外項目。文章還列出了符合這一定義的項目內容:來自美國境外的人體標本或脊椎動物資源;以收集數據、調查、採樣等為目的而受到國外項目資助進行的外國旅行行為;受到外國資助的可能涉及環境、資源的任何活動。

以上這些都需要提前向NIH申請、通報並獲得事先批准。

消息還提醒,如果醫學院人員有參與當前受NIH或其他聯邦資助的涉外項目,請準備一封解釋該關係的信函,並需取得項目官員的批准。

此外,在今年3月,兩名伊朗研究生到訪NIH時,遭到該機構安保人員拒絕,其中一名研究生的演講被打斷,隨後被帶離會場。這兩位研究生都在美國生活多年,持有美國綠卡和駕照。

對此,柯林斯在後來的公開信中致歉,表示該機構對訪客的通關流程處理不當。

科學還能無國界嗎?

科研機構很難對知識產權轉移進行界定、管理和防範,這也是美國從政界到學界一直在呼籲解決的問題。

去年12月,白宮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聲稱將「審查簽證程序,以減少非傳統情報收集者的經濟盜竊行為」,之後對STEM相關領域的外國學生、學術交流明顯增加,而中國留學生簽證的議題也頻頻被提及。

現在,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此前美國發布的《2017門戶開放報告》,2016-2017學年就讀於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的中國學生增至35萬人,在所有留美生源國中位居榜首。

對於NIH院長的公開信,北京大學饒毅教授曾公開發文,表示對柯林斯所謂美國生物醫學研究面臨威脅的言論感到震驚,因為「這是和平時期第一次政府官員限制科學交流」。

饒毅教授稱,30年來,NIH都資助了在中國國內的研究。這些中國研究人員自然都有中國機構的經費,他們的知識產權屬於自己的單位,中美兩國的政府基金都不能擁有其知識產權。

不過,也有人擔心,巴斯德曾經說過的「科學無國界」是否還能夠擲地有聲?未來國家間的科研交流還會順利嗎?

END

看累了嗎?戳一下「在看」支持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普渡大學使用3D列印製作軟機器人,無人船成為污染源排查利器等
歐空局公布了火箭發射十年後在軌道上解體的畫面,機器人手臂Apple II實現人工智慧驅動等

TAG:機器人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