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做善事 修善行:不求果報,果報必然殊勝;不求功德,功德必然無量

做善事 修善行:不求果報,果報必然殊勝;不求功德,功德必然無量

丨文章節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文昌帝君陰騭文》開示錄音

捐資以成人美。

捐贈一些錢財成就別人的好事、善事,幫助別人服務社會,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努力做到盡心儘力。凈宗的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開示說:「無論出家在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它消滅,常生慚愧心和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矜自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作事須循天理。

天理就是良心。做人做事,乃至起心動念,都要符合天理良心。如果循個人的私慾,就沒有辦法循天理了。所以要把自己的慾望克服住,天理才能在我們的心裡升起來。

出言要順人心。

古人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口為禍福之門。言語是一門非常了不起的學問,禍福的樞機在此。孔夫子在教學的四種科目里,德行為首,其次就是言語,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學,如此可知,孔夫子對於言語的重視。因為孔夫子深知,言語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乃至於天下人的禍福之門。所以教我們從小就要言語謹慎,修學好這一門學問。

見先哲於羹牆。

因為心地純善,與古聖先賢心心相印。相印之極,就有這個事相的發生,這是從果報上來說的。先哲是指古聖先賢,羹牆是代表我們的日常生活。羹是指在飲食的時候,牆是指房屋的牆。這是說,仰慕古聖先賢,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要想到古聖先賢的教誨,要去身體力行,不可須臾離也。

慎獨知於衾影。

古人云,獨行不愧影,獨我不愧衾。衾是指被子。走路對得起自己的影子,獨我的時候對得起自己的被子。即使在暗室屋漏當中也不敢放肆,這是講慎獨的功夫做到了極致。不要以為自己一個人在私人的房間里,別人看不到我們,就可以隨便放逸。這也是不可以。這時候也必須要如臨大眾,要知道神目如電,所謂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還知道檢點,知道謹慎,言行舉止都能合乎法度。做學問,修身修德,在這些地方才能看得到真實的功夫。這種真實的功夫,必須要認真老實地檢點修學。這是真正純養聖賢功夫,要在慎獨上下手。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弘一大師說:「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這兩句話便是佛教大義,佛教的大義就在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這十二個字。這是諸佛菩薩、歷代祖師教化一切眾生的綱領,是佛教教學的宗旨之所在,也是心行之極致。

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

這是人人所祈求的,希望得到上天、神明的保佑。惡曜是指惡星,因為不作惡,惡星就不會加到頭上。做善事自然有善心、吉神來護佑。自然就日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真能象文昌帝君所垂訓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一定可以得到上天神明的護佑。

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

近報是自己,這一生就能得到殊勝果報,來生的果報就會更加的殊勝。遠在兒孫,這是講的遠報,《周易··文言》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自己能夠積善修福,子孫也必定昌盛。孔夫子是萬世師表,至聖先師,世世代代受人尊敬。孔夫子的子孫繁榮昌盛,這是因為孔夫子對我們有無盡的大恩德。提倡孝道,維護我們民族的根本,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我們永遠報答不盡,所以孔夫子一直到現在都受到人們的尊敬,真心希望全世界每一個人都能夠覺悟,敬愛祖先,這是真正的至善。無論是近報還是遠報,功德都十分殊勝。

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百福和千祥,這一句是總結。顯示出福報是積陰功得來的。所謂陰就是不顯露在外邊,陰騭就是陰德。我們存好心、說好事、做好事、做善事,修善行,不必要大家都知道,也不必要大家都去表揚,不必要大家稱讚。而我們自己,不斷地盡心儘力,努力去修道,不求果報,果報必然殊勝,必然不可思議。不求功德,功德必然無量無邊,這是文昌大帝君給我們的垂訓。周安士大居士為我們又詳加解釋,這位大善知識對我們的恩德也是無量無邊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報答文昌帝君的恩德,報答周安士居士的恩德。最好、最殊勝的方法就是依教奉行、為人演說,善巧方便地勸化一切眾生,共同地修學,這樣才能夠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四大皆空真的是什麼也沒有嗎?
這樣念佛身心不亂,自然安樂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