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校外培訓不能喧賓奪主

校外培訓不能喧賓奪主

近日,教育部發布《禁止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要求各地教育部門進一步加強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工作。

《規定》明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違法招收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開展全日制培訓,替代實施義務教育;不得以「國學」為名,傳授「三從四德」、占卜、風水、算命等封建糟粕,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規定》再次明確了義務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對教育領域一些潛滋暗長的不良風氣,明確予以禁止,可以說是對教育活動的一次去偽存真、正本清源。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能力的增強,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更是成了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在這樣的背景下,義務教育往往顯得有些「普通」,因而很容易被忽視。而校外培訓機構摸准了家長的心態,針對現有教育的弱點、難點進行「花式」宣傳,當然顯得更有吸引力。

目前,我國校外培訓行業已經發展成一個量級驚人的產業。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早在2016年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就已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輔導機構教師規模700萬至850萬人。而這個規模還在迅速擴大。

與迅速擴張伴生的,還有培訓機構水平參差不齊、培訓內容泥沙俱下等問題,對於缺乏辨別能力的家長來說,可以說是防不勝防。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特殊的性質決定了培訓機構不能僅僅追求營利,更要對教育效果負責。一些培訓機構甚至連相應的師資都沒有,僅僅學會了一些營銷套路和自我包裝的話術,就敢兜售自己的「特色」教育,更有甚者,還蠱惑家長放棄義務教育,用校外培訓取而代之,實在是誤人子弟。

這些年來,校外培訓特別是國學教育培訓引發的爭議屢見不鮮。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所謂的國學教育,打著傳播傳統文化的旗號,傳播的卻是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甚至封建迷信等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可以說是「偽國學」「假文化」。但由於披上了「傳統文化」的外衣,又利用了家長在教育上的焦慮,這些教育模式頗具迷惑性,一般人分不清是「李鬼」還是「李逵」。因此,在教育領域打擊「假冒偽劣」就更為必要而且迫切。

歸根結底,義務教育是傾注了我國無數教育工作者心血的、凝結著幾代人教育經驗和智慧的系統教育,是民眾最可靠、最應該依賴的現代教育模式。它固然有各種缺點和不足,但並沒有任何一種校外培訓可以替代。再好的校外教育,也只能是義務教育的補充,正如「零食」不能替代「正餐」一樣,校外培訓也不能喧賓奪主,成為青少年教育的主角。

家長們迫切想為孩子提供優良教育資源的心態可以理解,但這種心態也最容易被培訓機構所利用,成為無良企業瘋狂牟利的土壤。因此,教育部門的嚴格監管、正本清源,使教育活動回歸本心,是大快人心的舉措。相關校外培訓機構也該認清現實,不要再用「高大上」的包裝圍獵家長,而是踏踏實實地用優質教育去吸引學生,如此,才能在教育市場上站穩腳跟。

(作者:容易,系媒體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社會治理要讓「文化人」有尊嚴
成長浸透著汗水的味道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