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伐蜀?司馬昭一語道破真相
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伐蜀?司馬昭一語道破真相
導語:在三國歷史上,只有一人可以和孔明稱得上是棋逢對手,他們在三國中期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對壘,竟讓孔明終生無法踏入中原,最終飲恨而亡,此人正是司馬懿,他的隱忍和沉著正好與孔明的聰明睿智相剋,雖然他贏得和窩囊也很艱難,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能力要遜於孔明,只是隱忍和被動一直是他的行事風格,這樣的成功所付出的成本才會最小。
司馬懿出生名門,祖上幾代都是朝廷中的大官,而他也是年少成名,在名士風評中獲得的評價很高,年輕時候的他還有幾分傲氣。當曹操控制了朝廷成為司空後,想要徵召他,而他不願與國賊為伍而拒不受召,還假裝自己中風了。但是公元208年,曹操掃平了河北的袁氏勢力,並進位丞相,一度權勢滔天,面對再次徵召,司馬懿也不得不出仕,做了一名文學掾,也就是負責一些抄寫地文書工作,卻也清閑。
與之相比,諸葛亮就沒有這麼好的家族背景了,雖然他的祖上也是官宦世家,但他的父親早逝,十幾歲時撫養他的叔父也去世了,為此他不得不一面親自下田耕種,一面刻苦讀書。他的眼光很高,自比是"管、樂"這樣的人才,同時也想要找到一位像齊桓公那樣的主公,所以對於劉表之流他是看不上的,直到他27歲時遇到劉備,才終於是覓得賢主,於是他決定出山。
司馬懿在曹操時代一直過的謹小慎微,職位也沒有多大變化,但他和曹丕一直交好,後來在他的幫助下,曹丕成功坐上了皇帝位,他也就一下成為了朝中的尚書,並被封了列侯,7年後曹丕去世,他又成為了託孤重臣,期間在江夏擊敗了東吳軍隊,又千里奔襲新城斬殺孟達,一時威震朝綱,但這也引起了曹睿的忌憚和猜疑,一度被罷免職務回歸鄉里。
回鄉之後,司馬懿並沒有因此而絕望,他一直在蟄伏等待機會,他有的就是耐心。公元228年,孔明正式出兵伐魏,率軍攻入隴右,成功降服了天水等三郡,使得關西震動,曹睿這才不得不重新啟用司馬懿。第4次北伐期間,雙方進行第一次的直接交手,結果是諸葛亮略勝一籌,斬首魏軍三千級,但由於後方糧草不濟而被迫撤軍。司馬懿自此認識到蜀軍紀律嚴明,戰力強悍,不可與之爭鋒,所以他果斷採取守勢,在五伐時他堅壁清野,死守不戰,最終耗死了孔明。
我們知道,孔明一死也就意味著蜀國的支柱塌了,此時司馬懿若是乘機攻打,不說一舉消滅蜀漢也能將其重創,可諸葛亮去世後,他為何終生不伐蜀呢?30年後的一場宴會上,司馬昭一語道破了真相,他對當時已經淪為階下囚的劉禪說:"縱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確實如此,諸葛主政雖然殫精竭慮尚無法恢復中原,像姜維這種才智遠不及諸葛的人又怎麼能夠輔佐劉禪,保住蜀國的長治久安呢。
結語:司馬懿的一生就是一個"忍"字訣,前半生他忍曹操,結果不聲不響地成為了輔政大臣,後半生他又先後耗死了曹魏兩代年輕帝王以及最大的外部對手諸葛亮,而在諸葛亮死後,他預見到蜀漢朝中再無能人,蜀國必定會在內耗中不斷衰弱下去,自己雖然看不到滅蜀的那一天了,但是只要時機一到,自己的兒子就能輕而易舉地滅亡蜀漢,這遠比自己興師動眾,耗費巨大精力去滅蜀要經濟多了。
※司馬徽推薦諸葛亮時說了半句成語,後面還有7個字,沒敢和劉備說
TAG:小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