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發生饑荒時,老百姓都會做些什麼事情?他們是如何度過饑荒?

古代發生饑荒時,老百姓都會做些什麼事情?他們是如何度過饑荒?

饑荒發生後,朝廷通常都會採取救災措施,包括開倉放糧,鼓勵大戶人家捐獻糧食。朝廷給災民的糧食分兩種,一種是要還的,另一種是不用還的。

災民沒有離開戶籍所在地,則朝廷給他們按戶籍人口發口糧,這些糧食需要災民們在豐收後分批還給國家,這種方式秦國採用得多。

另一種是朝廷直接給災民發放稀粥,一日兩餐保證餓不死,這種不需要災民們還,漢朝之後的朝代多數採用第二種方法。

有借有還,故第一種方式餓死的人少,也十分有用。儒家批判秦朝的救災政策,認為秦朝暴虐,糧食應該免費分給災民,不需要還,更不能收利息。

秦法認為國民有交稅的義務,災年受國恩,就當借多少還多少,否則災民們都會變成疲民,不再勞動而是等著朝廷救濟,百姓認為朝廷救濟理所當然,就不再勞動,坐等朝廷救濟。

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爆發大饑荒,秦昭襄王最開始不救濟災民;後來開倉給百姓借糧,又開放王室禁苑讓有功有爵百姓進入採摘度災。無功百姓不救濟,只借糧,還加收利息還糧。

後世受儒家思想影響,國家救濟災民是理所當然,不但不能收利息,連借的本錢都不能收回,以此彰顯朝廷皇恩浩蕩。

於是災民大批量餓死,官吏中飽私囊,下撥的糧食被各級官吏高價出售,極少一部分做成清湯給災民吃。朝廷不會追問糧食那裡去了,因為官員們會說都給災民了,查也查不到。

救濟災民本是辛苦勞累的事,最終卻成了官員們的肥差,誰去救濟災民,誰就能名利雙收,苦了的只是百姓!

天災之時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十分稀少,能吃的都吃了,更不要說河裡的魚,林里的獸,天上的鳥了。

河裡沒有魚了,所以捕獲不到魚充饑;樹皮都吃光了,才開始吃觀音土。饑荒之時,想進山捕獸,下河網魚來充饑是不現實的,因為魚獸都死絕了;農業區不是原始森林,人們在豐年都捕魚捉獸改善生活,因此魚獸的數量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

大饑荒爆發後,最主要還是靠朝廷從饑荒區外圍調糧接濟災民,要百姓捕魚捉獸過日子一點不現實。

天災的目的就是要消滅過多的人口,人禍的目的就是要在天災中大賺一筆橫財。

天災人禍之下,饑民們不得不揭竿而起,攻城拔寨,開倉自救。

饑民們起義後,又是軍旅世家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朝廷撥軍糧派大軍剿滅各處起義,在戰爭中無數人被殺,嚴重的還會改朝換代。

所以治理大饑荒最關鍵的在於吏治,天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借天災而起的人禍。天災僅僅殺人數千,人禍則屠城過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秦之歌 的精彩文章:

捻軍起義,為何從開始到滅亡只用了幾年時間?派系林立,組織渙散
黃帝和蚩尤大戰是古代中國歷史故事,為何有人說這是星際戰爭呢?

TAG:大秦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