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春遊時的不同玩法:先秦時重「風情」,唐朝人愛吃喝

古人春遊時的不同玩法:先秦時重「風情」,唐朝人愛吃喝

古人春遊時的不同玩法:先秦時重「風情」,唐朝人愛吃喝

春暖花開,人們沐浴著和煦的陽光,踏青郊遊,好不愜意!我國古代郊遊已十分盛行,唐代詞人韋莊寫過一首《思帝鄉·春日游》:「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把郊遊描繪得淋漓盡致。

在我國,郊遊有春遊和秋遊之分,但春遊更受歡迎。古人郊遊玩什麼、怎麼玩?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玩法。

先秦的「風情游」

先秦是個熱衷於郊遊的時代,無論貴族還是平民,似乎都對郊遊情有獨鍾。孔子的弟子曾點就特崇尚「風乎舞雩,詠而歸」的郊遊生活。對此,孔子只說了四個字:「吾與點也!」贊成曾點的想法,可見孔子也是個郊遊迷。

先秦古人的郊遊浪漫而「風情」。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總集《詩經》里,有許多愛情詩篇,都是時人郊遊的記錄。《出其東門》詩起首便是「出其東門,有女如雲」,出了城東門,滿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遊女子。《溱洧》一詩也說「士與女,殷其盈矣」,在溱水和洧水的河邊,出來郊遊的鄭國男女,比比皆是。

魏晉時代,「風情游」的色彩淡化,轉向看重精神層面,把郊遊視為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許多士人「返璞自然」,把理想寄託於郊遊過程的山水之間。當時出現了許多郊遊名士,被稱為「竹林七賢」的嵇康、阮籍、阮咸、山濤、向秀、劉伶和王戎就是代表人物。

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記述:「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當時留下記載的郊遊活動也不少,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序》,便是書法家王羲之在三月初三這天,與謝安、孫綽等41名貴族郊遊後誕生的。

有「中國山水詩第一人」之稱的謝靈運,在郊遊方面最講究。《南史·謝靈運傳》載,他有一套郊遊的行頭,頭戴曲柄笠,腳蹬木屐。這種「木屐」被時人稱為「謝公屐」,前後都有齒釘,「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種登山專用旅遊鞋。

但郊遊出境界的,還要數陶淵明。有「千古隱逸之宗」美譽的他,辭彭澤縣令之職,把家都搬到了郊外,過起了悠然的田園生活。他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超凡脫俗,至今沒有哪位「驢友」能超越。

唐代稱郊遊為「踏履」

魏晉時期的「郊遊熱」出現在達官貴族之中,到了唐代,才成了群眾的喜好,尤以京城長安為最。杜甫《麗人行》稱:「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游蓋飄青雲」條也稱,「長安春時,盛於游賞,園林樹木無閑地。」

長安東南郊區曲江風景區,是當時長安市民郊遊的最佳去處。曲江是個人工湖泊,開鑿於隋初,依水建起了御用景觀。雖屬皇家花園,卻對市民開放。

古人春遊時的不同玩法:先秦時重「風情」,唐朝人愛吃喝

每到中和節和上巳節,曲江兩岸遊人如織,以致長安幾成一座空城。新科進士正式放榜也在上巳節前,會聚京城的學子,更會利用這個機會到曲江盡情遊玩,愉悅心情。

唐人郊遊特別在意物質享受,郊遊期間吃喝之風盛行。白居易的所謂「酬錢員」,便是請錢員外吃飯的意思。唐代郊遊的吃喝之風,吃出了不少可記載入中國飲食史的「游宴」,如設宴會地點在曲江風景區內的,便有上巳節游宴、新進士游宴、關宴等。

唐人熱衷於郊遊,除了與國力強盛、社會穩定有關外,與假期多和上層的大力提倡也有直接關係。《唐詩紀事》記載,唐代從皇帝到臣僚都喜歡郊遊,並因此形成了制度。每年春天,皇帝都會帶著后妃、朝臣游梨園,到渭水邊遊覽祭祀;夏天游葡萄園,秋天則登大雁塔。

古人春遊時的不同玩法:先秦時重「風情」,唐朝人愛吃喝

唐人稱春季郊遊為「踏履」,宋代人多稱「踏青」,並設有「踏青節」。在宋代,郊遊也出現過小高潮,但人們更喜歡選擇清明節外出,而非上巳節。

張擇端的傳世名畫 《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主要內容之一,便是北宋都城汴京人,在清明節這一天郊遊踏青的情景。南宋時,清明節踏青已成為時人風俗,周密《武林舊事》中即稱,南宋人「寒食祭先掃松,清明踏青郊行」。

宋以後古人郊遊的活動內容變得多元化,趨於簡樸,體育健身運動受到喜愛:宋人喜歡蹴鞠,明人喜歡打鞦韆,清代更迷戀放風箏。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淺談南派傳拓藝術
姚靖《唐宋八大家偶輯》評點柳文輯略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