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內科搶了外科的活兒——內鏡下治療簡述

內科搶了外科的活兒——內鏡下治療簡述

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發展,外科醫生總是抱怨消化內科搶了外科的活兒:

消化道的息肉、早癌等可以內鏡下治療,

消化道出血、異物也是內鏡治療,消化道狹窄梗阻也可以內鏡下處理...

那麼,內鏡到底有多神奇?

內鏡下治療到底都能治療些啥?

都有哪些好處?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個五毛錢的!

在大家眼中對於胃、腸鏡的普通檢查已經不陌生,通過鏡下直視的手段可以清晰地觀察胃、腸黏膜的形態、顏色、血管、息肉等,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隨著內鏡技術和工藝的迅猛發展,內鏡下治療越來越多地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

消化道黏膜下腫瘤、早期癌和癌前病變(如不典型增生、腺瘤型息肉等)的增多,對於消化道的這些病變,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切除,療效確切,但手術創傷大、恢復慢、住院時間長、治療費用高,術後生活質量也大為降低。

而經內鏡介入治療技術改變了外科手術的概念,因為大部分消化道病變可以在內鏡下切除,而不再需要傳統的外科手術。

內鏡下微創治療有哪些好處?

1、創傷小,易耐受。既能將腫瘤完整切除,又能保留消化道的正常機能,避免了外科手術(如開胸、開腹等大手術);

2、治療費用低:一般僅為外科手術的1/3~1/2左右,甚至更低;

3、術後恢復快,住院時間短。

哪些疾病適合內鏡下微創治療呢?

胃腸道息肉

胃腸道息肉是消化道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性病變,也是消化系統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一般早期多無癥狀,往往在伴有腹脹、腹瀉、出血,胃腸道不適時通過胃腸鏡檢查發現。消化道息肉在病理上分為增生性和腺瘤性兩種,後者癌變率變高。

內鏡下切除是消化道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簡單、方便、損傷小、恢復快,還可以通過內鏡下定期隨訪,監控息肉的複發情況,達到及時治療、防止癌變的目的。

黏膜下腫瘤

黏膜下腫瘤包括胃腸間質瘤、平滑肌瘤、類癌、脂肪瘤、異位胰腺等,是一組來源於黏膜下方各層結構的病變的統稱。它們在內鏡下形態相似,表現為隆起型病變,表面覆蓋正常黏膜。黏膜下腫瘤大多為良性病變,部分有惡變潛能,如GIST等,當腫瘤生長到一定體積,可出現臨近組織器官浸潤、血液或淋巴轉移等。

對於黏膜下腫瘤,可用特殊的器械將腫瘤完整挖除出來,這種內鏡切除方法醫學上稱為「內鏡黏膜下挖除術(ESE)」,即在消化道上「挖」腫瘤。

食管、胃、腸道早期癌

對於胃腸鏡發現的早期食管癌、胃癌和大腸癌,首先用染色劑給腫瘤點「顏色」使腫瘤著色,再在腫瘤周圍做一環狀標記,在腫瘤下方注射生理鹽水使腫瘤明顯抬起。沿腫瘤邊緣標記好切除範圍後切開周圍正常黏膜,使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分離,再用特殊的剝離器械將腫瘤從其下方的正常組織上完整切除下來。

這種內鏡切除方法醫學上稱為「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也就是消化道上「鏟」腫瘤。

染色

手術

這裡就簡單介紹這幾大類,其實內鏡下的治療項目還遠不止這些。各路消化內鏡的大咖們仍然在不斷地努力提高內鏡技術,例如由ESD手術演變而來的POEM手術,超聲內鏡引導下的穿刺,雙鏡聯合手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硬化劑治療,ERCP手術等等,旨在造福於深受疾病痛苦的患者,也正是因為這些滿懷期待、飽受疾病痛苦的患者及家人更加鞭策著我們醫務人員必須不斷地進步。

作者:兔子牙 來源:胃腸病

投稿郵箱:DDP@high-med.com

關注消化界,海量專業知識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消化科醫生需要了解的肝癌診療指南
同樣是便血、拉肚子、便秘,為什麼有人沒事,有人是腸癌?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