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密碼:其內竟然隱藏有「商王被殺謎案」的真正元兇!
作者「過期大還丹」創作的「烽火兵史」系列第16篇,為您剖析「殷商與有易氏」的恩怨情仇(中篇)。
引子
「殷王子亥賓於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也。」(見於《竹書紀年》)
以上記載講述的是先商與有易氏之間的一場恩怨。前文(上古懸案:"殷商與有易氏"的恩怨情仇,華商始祖"王亥"被殺之謎)講到商族首領「王亥」在按照對偶婚制的習俗到女方入贅期間,因違反了有易氏一族的婚配禁忌而被殘酷處死。然而事情的真相併沒有這麼簡單,王亥違反禁忌究竟是無心之舉還是另有懸疑呢?另外,細心的朋友可能都會注意到《竹書》中的「殺而放之」這句話,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殺的是王亥,「放」的又是誰呢?很令人費解,案情似乎越來越有趣了。
真相帝
一、一個猶如幽靈般隱藏在事件背後的人物。
根據本人的經驗:古籍言簡意賅,每個字都不是無的放矢,越是語焉不詳的地方,越有可能隱藏著一段狗血劇情。無論從哪方面看,「殺而放之」這句話都非常可疑,似乎在提醒大家,有個若隱若現的人物隱藏在其中。正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泛起的漣漪,總是預示著微風的存在。
從蛛絲馬跡中還原真相,吾之所好也。抱著一顆八卦的心,本人開始在故紙堆里翻閱查找(哈哈,誇張了)。記載王亥被殺事件的古籍並不多,除了甲骨文卜辭中的隻言片語外,主要就是《竹書》、《山海經》和《楚辭·天問》。其中《天問》尤為詳細,感謝同樣具有濃厚八卦之心的屈原老夫子!
八卦帝
讓我們看看《天問》中相關的原文(為了解讀方便,本人進行了注釋和編號):
「①該(即王亥)秉季(王亥之父)德,厥父是臧。胡終弊於有扈(即有易),牧夫牛羊?干協時舞,何以懷之?平脅曼膚,何以肥之?有扈牧豎,云何而逢?擊床先出,其命何從?②恆秉季德,焉得夫仆牛?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③昏微遵跡,有狄不寧。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④眩弟並淫,危害厥兄。何變化以作詐,而後嗣逢長?」
《天問》中,句①講述的是王亥,其中「季」是王亥的父親(又叫冥)。句②講述的是「恆」。根據「恆秉季德」和句④中的「眩弟」可知,「恆」是王亥的弟弟。句②的大意是:王恆也像王亥那樣,秉承父親的德行到有易氏那裡去謀取同樣的福祿,為何就能返回本族呢?
由此真相大白,原來王亥去有易氏入贅時果然還有個人跟隨,那就是王亥的弟弟王恆!他最終安然返回了本族。《竹書》中「殺而放之」放的應該就是王恆。王恆去幹什麼呢?可能是陪從吧,畢竟王亥不可能孤身一人在外。
二、王恆是殺害王亥的幕後元兇?
①屈原的大膽質疑和推斷。
喜好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天問》中所問之事都是上古傳說中不甚可解的怪事。王亥被殺是一樁上古懸案,連屈老夫子也忍不住提出了一連串的疑問:為啥兄弟倆幹了同樣淫亂的事,結果哥哥死了,弟弟卻完好無損呢?屈老夫子在發問完後仍意猶未盡,還進行了很陰謀論式的推理:眩弟並淫,危害厥兄,即王亥的死和王恆有關!這一下就將王恆推向了風口浪尖。
可以說屈老夫子的這一推斷切中要害:按常理,有易國君在殺掉商族首領王亥之後,應當將其隨從們一併關押或者殺掉,反正撕破臉了嘛,放這些人回去幹什麼?因此王恆能活著回去非常可疑,元兇很有可能真的是他!
②生長在哥哥陰影下的王恆。
王恆為什麼要殺掉哥哥呢,是為了當上商族首領么?這可能是一個原因。但本人以為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他的哥哥王亥太過光芒萬丈。
本人猶記得古龍小說中薛衣人和薛笑人這兄弟倆。哥哥薛衣人的成就太高,以至於弟弟長期生活在哥哥的陰影下,心理扭曲。薛笑人死前說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這一生已被你壓得透不過氣來!
王恆的情況也應該類似,他的哥哥太優秀了:幫助父親冥治水,發展畜牧業,發明了牛車,開創貿易,帶領商族蒸蒸日上。而王恆呢?自小就生活在哥哥的光環之下,無論幹什麼,在族人乃至父母眼中都遠不如他的哥哥,以至於族人們介紹他時也說:這位是王亥的弟弟。從來沒有正面提起過他。王恆的心理越來越自卑,也越來越扭曲,總覺得如果沒有這個哥哥,自己是不是會過的好一些呢?這個念頭不可抑制的在心頭滋生成長,終於在跟隨哥哥去有易氏的時候爆發了。
王恒生活在哥哥的陰影之下
③王恆的陰謀。
王恆究竟策划了什麼樣的陰謀呢?本人研究後認為他應該是誘使哥哥觸犯了有易氏一族的婚配禁忌。對偶婚制下雖然對男女關係看的很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具有巫教色彩的婚配禁忌,比如亂倫。由於商族與有易氏存在聯姻傳統,因此有易氏族中的一些女子和王亥事實上存在一定的血緣關聯。王恆拐彎抹角的打聽到這樣的一位女子,並在篝火晚會上對毫不知情的哥哥說:「哥,你看那個女孩,多漂亮!怎麼樣,有沒有興趣?沒興趣的話我就上了。」風流倜儻的王亥在這方面自然不會示弱,他一曲時髦的干戚舞就成功的邀請到了那個女孩。
王亥成功俘獲美女
這正中王恆的下懷,他悄悄的將此事散播出去,於是有易氏族中炸了鍋,將王亥捉姦在床。有易國君綿臣很為難,族中禁忌自然是不能違反的,但王亥是商族首領,這事難辦啊。
真正讓綿臣下定決心的是王恆的一席話,王恆說:「哥哥有心將妻子、子女、世系和財產納入父族(對偶婚制下皆歸母族)」這令綿臣很憤怒,而且無法容忍!於是綿臣借著違反婚配禁忌的因由殘酷處死了王亥。
三、天算不如人算,王恆的謀劃最後成了自身的悲劇
①王恆是元兇的疑點。
別忙著高興,這種陰謀論的觀點有個最大的疑點,那就是王恆實際上並沒有受益,甚至後來史書上都沒有他的痕迹。史書中記載的先商國君中,王亥之後就是他的兒子上甲微,中間並沒有隔著王恆。而且根據《竹書》的記載,王亥被殺是夏帝泄十二年,上甲微攻伐有易氏是在十六年。前後僅間隔四年,考慮到上甲微的繼位以及做戰爭準備均需要時間,因此四年時間並不算長,中間也不應存在王恆執政的時間。如果王恆真的是大反派,那恐怕繼位的怎麼也輪不到上甲微。
②商族長老的決斷
其實王恆不僅沒能當上反派大boss,反而可能變成了悲劇。王亥被處死後,綿臣也逐漸從憤怒中冷靜了下來,越想越覺得受了王恆的挑唆,但木已成舟,也只能為將來做打算了:商族的貿易肯定是不會再有了,這是巨大的損失;更要命的是隨之而來的報復,甚至戰爭。一想到這些,綿臣就有些心痛和惴惴不安。怎麼辦呢?只能降低身板,把姿態做足,對王亥被殺一事做出誠懇的道歉和賠償,大概能夠略為平息商族的怒火吧。畢竟王亥有錯在先,婚配禁忌的神聖不可侵犯性商族應該能夠理解。
於是綿臣讓王恆帶著自己的歉意和豐厚的賠償返回商族,並對王亥被殺一事做了真誠的解釋。綿臣是幸運的。商人重利,王亥在大力發展商業貿易的同時,也不知不覺的在族中形成了利益為先的觀念。
商族長老們考慮到:首先,有易氏已經給了高額的賠償,而且確實是王亥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在先;其次,有易氏遠在他方,勞師遠征對商族無益,而且會失去一條重要商路,王亥雖是氏族首領,但人死不復生,沒必要再為一個死人而損害整體利益。
因此,他們選擇了和解,決定繼續維持與有易氏的關係。而且為了免除有易氏的疑慮,長老們決定繼續王亥未能完成的婚姻,由王恆來替代。而王亥的兒子「上甲微」則被推舉為下一任氏族首領。
長老們議事
我想:知道事情結果的王恆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千辛萬苦的謀劃原來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到最後終究還是擺脫不了哥哥的陰影啊。由於哥哥的高大形象的襯托,在長老們心目中,王恆的形象黯淡無光,根本就沒想過他也能作氏族首領。王恆按照對偶婚制的風俗入贅到女方,再也沒返回商族,不知心灰意冷之下是否也有對殺害哥哥的一絲歉意呢。
主要參考文獻:《論王亥之死》
[「烽火兵史系列」,從華夏第一戰講起,持續更新,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