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僑鄉 安逸保山入畫來
保山城市生態化成效明顯,萬畝青華海生態濕地已建成開放,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取得實效。圖為青華海景色。汪金芳攝
襟滄江、帶怒水,保山深藏於滇西邊境的崇山峻岭間。數百年來,無數人從這裡出發,遠赴海外,打拚生活。
如今,作為全國重點僑鄉之一,保山是雲南省海外華僑華人最多的地區,50多萬名保山籍僑胞生活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果這些年經常回鄉,海外鄉親們定會忍不住驚嘆保山的日新月異。近年來,以建成「山水田園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開放創新之城」為目標,保山不僅大手筆「繪綠」、大力度「留根」,還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對外開放合作,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保山市委書記趙德光這樣形容這座城市的活力與潛力——保山之於雲南,正如深圳之於廣東。二者都是各自省份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
當然,如果你還沒來得及重回故里,也別著急,且跟著記者的腳步,趁大好春光,共赴保山,同賞這千年古城、百年僑鄉的清新、文雅與安逸。
顯山露水
繪一幅青綠長卷
從保山市隆陽區老城出發,向東驅車不到半小時,高樓大廈還在身旁,一片極其開闊的水域便已豁然入眼。下車沿湖而行,微風拂過,波光瀲灧,水面宛如明鏡。一條長堤從中穿過。堤上,草木蔥蘢,繁花似錦;水中,水草豐茂,魚鳥成群。
聽當地人說,這片面積1.05萬畝的水域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青華海。為其命名的,是明代文人楊慎。
史料記載,保山壩子在遠古時期就有一個哀牢古湖。至明代,這裡多數區域仍是湖泊沼澤。20世紀後半葉起,伴隨興修水利、圍湖造田,近萬畝水域逐漸被村莊、農田、藕塘所替代。青華海幻化為一個美麗而不可見的傳說。
近兩年,保山將重建青華海生態濕地提上議程,並已投入25億多元,付諸實踐。由此,傳說重新化為具象,保山多了一個調節城市微氣候的生態「綠肺」。
「過去,到了周末,我們想休閑度假,都不知道去哪。現在不一樣了,到青華海散步,上東山採摘,能玩的地方太多了。」一路上,同行的當地朋友多次這樣感嘆。據說,常來這裡的不僅有本地居民、外地遊客,還有紅嘴鷗、翠鳥、野鴨等50多種鳥類。
站在青華海邊,向東遠眺,秀美山川遙遙在望。那片連綿起伏的青山,便是保山人常常提及的東山了。驅車盤山而上,梨樹、核桃、板栗,各類果樹染綠山岡;棧道、步道、濕地,配套設施初步成型。
「以前,這裡水土流失嚴重,一到旱季,山間風沙、灰塵滿天飛,村民都懶得耕種。」隨行的當地朋友說。很難想像,他們描述的東山開發之初的景象,距離現在僅過去兩三年。
近年來,保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生態化發展戰略,並於2016年做出一項重要決定:按5A級景區標準,在保山壩子中西部規劃建設「三個萬畝」生態廊道,將「山、水、田、園、城、綠、文」等要素融為一體。「萬畝青華海生態濕地恢復工程」、「萬畝東山生態恢復工程」及其附近的「萬畝生態農業觀光園」,正是這「三個萬畝」。
此後,一幅「顯山露水」的青綠長卷在保山徐徐拉開。不知不覺間,保山的老百姓們望得見青山了,看得見綠水了,鄉愁有了寄託,還多了生態環保的菜籃子、花籃子和果籃子。
保山人的目光更加長遠,他們精心繪製的「山水畫」可不止「三個萬畝」。
隆陽區是保山市的中心城區。生活在城裡的許多居民不約而同地感慨,這兩年,保山的「母親河」——東河更清澈了。在東河河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啟動後,這條發源於保山北麓山脈、最終匯入怒江的河流,得到了疏浚清淤、邊界控制、截污治污等有效治理,兩岸還建起了濱水綠廊。
如今,東河是保山中心城市防洪泄洪的安全廊道、兼具「蓄排用」功能的海綿廊道、康體健身的健康廊道,也是可游可憩的休閑廊道、獨具保山農業特色的豐產廊道、縫合城鄉發展的功能廊道。
只有提升綠水青山「顏值」,才能做大金山銀山價值。這個道理,保山人越悟越透。
養心續脈
添一抹文化底色
若想一睹青華海全貌,永昌閣頂樓堪稱最佳觀望台。坐落於青華海湖心島中的這座9層仿古閣樓,飛檐疊起,巍峨雅緻。登上頂樓,憑欄遠眺,近水澄澈,遠黛蒼茫,令人心怡。
賞完美景,拾級而下,永昌閣內各層,不時可見黑白棋子、線裝棋譜、竹製棋盤,其間設有永子展示館、圍棋圖書室、高端對決廳等。閣樓不遠處,一座牌坊高高聳立,其上懸掛一塊碩大匾額,題為「永子棋院」,這便道明了永昌閣的另一重身份——展示保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永子」的博物館。
何為「永子」?保山古稱永昌。《徐霞客遊記》曾有記載:「棋子出雲南,以永昌者為上。」據載,明朝年間,永昌人李德章將南紅瑪瑙、琥珀、翡翠等20多種珍貴玉石高溫熔化,後經手工滴制,製成圍棋子,稱為「永子」,為永昌一寶,嘉靖皇帝將其敕令為每年上貢之物。
歷史煙雲紛攘,「永子」燒制工藝一度失傳。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李家後人重新恢復生產「永子」,經過數代人數十年努力,「永子」的配方及工藝終於得以復原。
2015年5月,經過1年半建設,以永昌閣為主體的永子文化園在青華海畔落成。1年多後,永子棋院正式揭牌開館。聶衛平、柯潔、李世石等眾多中外圍棋大師都曾來此手談。「永子」文化在此接續,圍棋文化因此弘揚,保山添了更多文化底色。
這些年,養文心,續文脈,融古築今,類似的工作,保山做了許多。
站在永昌閣東望,東山森林公園依哀牢山而建。公元69年,古哀牢國末代國王柳貌率55萬人口內附歸漢,成就華夏民族尋根前行、大歸一統的一段佳話。近年來,東山森林公園將歷史與生態有機融合,深挖哀牢文化,為保山人留存2000多年前古哀牢國的文化記憶。
西眺,太保山鍾靈毓秀,山腰建有西南地區規模第二大的武侯祠,保存完善;山腳,易羅池波光瀲灧,靜守永昌古城,相傳明朝參將鄧子龍戍邊衛國,曾在此休整。池畔立有一座滇西抗日戰爭紀念碑,記錄著軍民同胞英勇抗日的悲壯歷史。經歷千年風雨,保山總是不缺鐵骨與熱血。
出了中心城區,依舊隨處可感歷史的氣息、文化的積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金雞村至今保留著洞經音樂,每年都會演奏;龍陵象達僑鄉旅遊小鎮建設如火如荼,投資60萬元的圖書室已投入使用;重新修復的滇緬公路上彷彿還能看到南僑機工運送援華物資、支援祖國抗戰的奔忙身影……
在這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城,曾被塵封於故紙堆中的往事與遺迹,正被逐漸喚醒,並為更多人所知,「歷史文化名城」的招牌越擦越亮。
適之豫之
建一座平安城市
進入保山中心城區,乾淨、整潔、秩序井然是最直觀的感受。大街小巷,一塵不染,沒有垃圾。行道樹與綠化帶修剪齊整,與路邊建築相映成趣。道路雖不十分寬敞,卻鮮少擁堵,行人車輛恪守交規,往來有序。
而當夜幕降臨,霓虹燈亮,這裡更是別有一番風情。易羅池邊,青華海畔,人們三五成群,或悠閑漫步,或伴著音樂翩翩起舞。走在街頭,茶室、小吃店比比皆是,忙碌一天的上班族們,呼朋引伴,或啜一杯滇紅,神清氣爽;或喝著啤酒擼串,大快朵頤。
「安之逸之,適之豫之」,《詩經》所寫的這份由內而外的悠遊自在,正是保山人最平常的心境。在這座房價不高、物價適中、節奏舒緩的城市,人們有了更多時間與心情去細細體味生活的點滴美好。
當然,這份美好離不開城市治理者的用心守護。
不久前,保山民眾在一份問卷上表達了對於這座城市的滿意與認可:在2018年度雲南省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中,保山市綜合滿意率達96.48%,執法滿意度達96.67%,均位居全省第一。
「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是評定一個地方是否『優美宜居』的關鍵一票。」保山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綜治辦主任希濤說。為了贏下這「關鍵一票」,2018年以來,保山市政法機關以「平安保山、法治保山、打造全省最安全城市」為目標,依法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甚至在最基層都配備了專職綜治員。
細緻的工作帶來了令人欣喜的變化。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今年春節前夕,家住施甸縣的僑眷蔣逸心與家人赴緬甸探親。因為走得匆忙,他們只關了大門,忘了關院內的房門。15天後,他們回到家中,意外發現家裡一切照舊,沒有遺失一件物品。這份驚喜讓蔣逸心由衷感嘆:「保山的治安真是越來越好了。」
如今在保山,計程車上遺失手機,司機主動打電話歸還;馬路上丟失錢包,交警看見網上求助後一天內幫其找到;遊客在酒店不小心落下手錶、首飾等貴重物品,幾天後都會回到自己手中。夜晚穿越背街小巷,也不再膽戰心驚……所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大概便是如此。
平安、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讓保山人的安逸感更強了,也讓保山人的幸福感更強了。外地遊客「來了便不想走」,外地企業更願來此投資興業。
邊走邊看,邊聽邊感,宜居、宜業、宜游的保山,讓人著迷。而更讓人期待的是,搭乘「一帶一路」建設的快車,這座滇西邊城將大步走向世界,向更多人展示它的獨特魅力。(本報記者 胡繼鴻 聶傳清 嚴 瑜)
※還3天就脫歐!英國民眾急了:狂買大米、罐頭、百卷廁紙
※F35墜毀讓日本壓力山大:砸88億美元預算 本想當主力戰機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