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治好三陰三陽病,首先要知道它們是怎麼傳導和變化的
《傷寒論》是中醫的著名經典,它所提出的辨證方式對於傳統醫學的診治來說十分重要,但是如果只是去了解「六經」中三陽、三陰的病位和癥狀是遠遠不夠的。就像「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因為肝屬木,脾屬土,木可能克土,肝病可能導致脾病,只有知道疾病傳變的規律才能更好地去預防和治療,五行是這樣,六經的傳變亦是這樣。
根據人體臟腑陰陽的變化,分為三陽、三陰,而這六經的疾病並非完全各不相干的,彼此之間可能會有傳變,邪氣可能從一條經脈進入到另一條經脈,後世的醫家依據邪氣傳經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了這些傳經方式:
1.循經傳
也就是邪氣依次按照經脈陽氣漸弱地順序,由表及裡的傳變,從太陽到陽明到少陽,在到太陰到少陰到厥陰,邪氣越往裡,病位就越深,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也會越重。
2.越經傳
邪氣越經的意即它不按照順序,而是越過一條經或者多經相傳,比如說太陽病的外感,可能直接發展成為少陽病。
3.表裡傳
陰陽臟腑互為表裡,人體臟腑的經脈也是如此,太陽膀胱經與少陰腎經;陽明胃經與太陰脾經;少陽膽經與厥陰肝經(另外還有手三陰三陽亦是如此),這些都互為表裡,邪氣很可能會相傳。
六經疾病邪氣的傳變有著自身的規律,並不是隨意相傳的,主要還是受幾個原因影響,比如人體正氣的盛衰;邪氣的輕重;治療是否得當以及體質的強弱和是否有宿疾。
如果人的正氣強盛的話,那麼邪氣就會消退,由里傳表,由陰轉陽;而如果人體正虛邪盛,那麼就會加重、入里。
在中醫臨床上,掌握六經傳變的規律更有助於疾病的治療,而判斷疾病是否要傳經的時候,還是要根據脈證、癥狀來,不能以病程日數多少來推斷。比如「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自然病程雖然是六七天,但是還是要根據癥狀和脈相來完全確定。
很多人聽到中醫講陰陽,好像是在講玄學,實際上並不是,不知道你看到《傷寒論》里這麼論述陰陽,會不會明白一點呢?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荷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它是「群方之冠」中的「群葯之冠」,究竟有什麼獨特的功效呢?
※山楂可以消食健脾,是減肥佳品,那麼,山楂怎樣吃才會更好呢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