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告訴我孩子到底有多少個叛逆期?那也是父母很好的成長期!
文:魚爸
1
說起孩子的叛逆行為,媽媽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
特別是家有男孩,簡直不知從何說起。
而說起最多的情形,就是本來乖乖的孩子,到了兩歲半或者三歲以後,簡直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前幾天收到一封粉絲媽媽來的郵件。
「家有男孩,三歲半,單親,跟我就沒分開過。這是背景。
兩歲前,他是人見人誇的好孩子,因為從小我按書養,給他講道理,所以他自然特別聽道理,好好說,從不調皮。
兩歲半以後,開始反著來了,但也還好,熬過來了。
最近三歲半,真把我逼瘋了!譬如,去餐廳吃飯,他吃好了就在旁邊空餘的椅子上跳來跳去,以前說過不允許在公共場合影響到別人。
而現在我說了後,孩子回:我就不聽我就不聽!我就要跳!
在路上走路,也是橫衝直撞,撞到了別人就跟沒事人一樣繼續走他自己的,更別提道歉了。
以前可是會在我叫他以後立馬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現在我叫他,他直接躲起來!我找他,他就跑來跑去躲我!
今晚帶他走在人行道,更是可怕至極!突然他就差點走到車道了,後面呼嘯過去一輛車。我飛奔把他抓回來,他也認識到自己錯了,腦袋一下子耷拉下來。我厲聲批評了後,就蹲下來跟他好好說話,結果沒兩分鐘就又開始皮了!
有時憤怒到失去理智,我會直接抽他屁股,打紫了!
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我更怕我打他以後會停不下手!
我知道教育里最沒用的就是拳頭!
真的好崩潰!我不知道原因在哪,更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我想要和這個叛逆期的小子好好處,哪怕不能成為朋友,也要是一段和諧的親子關係。
2
看到這封郵件,是不是感覺自己也曾經歷或者正在經歷呢?
講真,我自己都經歷過,所以特別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
幸運的是,這位媽媽是屬於能反省的媽媽。
明白打罵是最無效的教養方式。
但是遇到這樣的情形,我們可以怎麼辦呢?
這幾年我自己親自帶小小魚,就根據他的實際情況,說說我的處理辦法。
在說之前,先看看孩子們的心理發展特徵,因為只有更懂孩子,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
從個體心理發展來看,孩子從幼年到成年,都會經歷3個特別的時期,期間都會表現得很逆反,所以很多父母幾乎接近崩潰,不知道在這樣的階段,怎麼教養孩子。
「叛逆期」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若父母能夠讀懂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學會尊重孩子,親子衝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結果了。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這個概念,而對寶寶叛逆期的認識是不足的。
在2-4歲,孩子會出現第一個叛逆期。
比如我以前跟朋友們聊天,談到兩歲多的小小魚有點叛逆。
就有朋友打趣說,這麼小就叛逆啊!他們覺得是不可能的,因為一般人認為只有青少年才叛逆,這是一個誤區。
孩子從兩歲的時候開始就會形成自我意識,這個時候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於是總是說「不」,他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去!」「去吃飯!」「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時甚至懶得回答,直接甩頭就走。
另外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經常說「我的」!
他們開始強調「我」這個詞,發現了自己,發現自己原來跟媽媽不是一體的,而是可以分開的。
所以我們不要覺得孩子叛逆期的出現是個壞事。
其實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孩子就是通過「叛逆」來找到自我、表達自我。
擺脫父母的控制,成長為一個獨立個體。
只是每個孩子表達的方式不一樣。
而且跟家庭教養方式息息相關。
所以,我們要先接納孩子的這些行為特徵。
但是提醒一點,接納並不等於忽視不管,全盤肯定。
我們接納,代表我理解你,能接受你。
但是我們有責任保持積極的思考,進行引導。
那些好的東西要保留下來,比如孩子展示出來的獨立性,民主意識的萌芽,內在的秩序感等。
但是那些不好的行為,比如打罵人、損害物品等,就需要父母引導。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談及個體發展時提到,「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裡的情感發展構成了人類個體心理健康地基礎。」
很多案例指出:大部分問題孩子,小時候都常常表現出壓抑性地乖巧。而到了青春期,他們往往容易發展出反社會人格,叛逆,形成壞的癖好等。
圖片來源繪本《野獸國》
3
怎麼引導?
這就是說的怎麼辦的問題。
我一直提倡用「規則」管孩子。
有了那個接納和理解的基礎。
很多問題其實就會消退。
因為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很多孩子的行為都是被不良的家庭環境激發的,或者被父母影響的。
假如家人不和睦,整個家的風氣很差,這樣的家庭里,孩子只想趕緊跑掉,孩子還會聽你的嗎?
不會,當大人的行為得不到孩子的尊重,那所謂的教養幾乎會陷入癱瘓。
孩子不會聽一個自己「瞧」不起的人的話。
人願意聽從自己尊重的人給予的建議。
繼續回到我們談論的規則培養。
可以說,沒有規則感的孩子,天天都是叛逆期。
因為沒有規矩,孩子的行為會隨心所欲。
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在餐廳吃飯,吃好了就在旁邊空餘的椅子上跳來跳去。
你說了他後,他會跟你說:我就不聽我就不聽!我就要跳!
在路上走路,也是橫衝直撞,撞到了別人就跟沒事人一樣繼續走他自己的,更別提道歉了。
那怎麼辦?
記得剛開始帶小小魚去餐廳吃飯。
他也是這個表現,脫了鞋子在椅子上爬,甚至把頭伸到了隔壁的桌子,看別人吃什麼菜。
我當時只是把他叫回來,然後跟他說:吃好了飯,也不要四處吵鬧,這是餐廳,是大家吃飯的地方,你不能打擾別人。
他會點點頭。
可沒多久又會這樣。
那我的懲罰是直接把他帶到外邊去,站在門口吹風。
他知道我說到做到,所以就願意遵循這個規則。
很多父母會說我們這樣會有損孩子的天性。
但我覺得,這並沒有影響到天性。
他在家裡,可以在沙發上蹦跳,沒問題。
在床上打滾,也沒事。
在廣場上開始撒野也可以。
但是不能打擾到別人。
這是必須樹立的一個規矩。
如今他在電影院、餐廳,有時也會興奮。
但是只要我提醒,就能控制自己的音量,也不會再去打擾別人。
他自己也覺得這是對的事,那就更會去主動遵守了。
如果我們不去引導,他們的行為不僅僅會打擾別人,也可能傷害到自己。
比如在馬路上橫衝直撞,這是危及生命的行為。
3歲多的時候,小小魚拉著表妹的手,一下樓就興奮地沖,一下子就不見人影。
有一次在即將上馬路前被我截住。
但是一輛摩托車呼嘯而過。
那次就直接上手打了他的屁股。
屁股疼一下,記住這事不能做非常重要。
4
當孩子進入小學之後,思想進一步獨立起來,特別是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們,此時已經有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於是行動也開始獨立。他們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
於是這個「小大人兒」就會極力地去掙脫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說了算。
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成長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
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
很多孩子一到了這個階段就變的「不聽話」,而且學習也提不起勁兒。
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缺少真正的陪伴。
很多人的觀念認為只要給予小寶貝親密的愛與陪伴,等孩子上學了就可以放鬆一下了。
於是父母開始把重心又轉移到事業上去了。
所以留守兒童以這個階段的為主。
父母的缺位,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孩子把精力都用來對抗父母了。
不要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孩子,要先從自己身上,從家庭找原因。
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非常有道理。
在孩子最初的成長階段,父母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要抓緊這做父母的有效期。
越用心的父母養育的孩子,叛逆的問題會越少,而孩子的叛逆期,就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
※生氣!女童模被親媽踹了一腳,心疼那些被打聽話的孩子
※撞碎玻璃後,9歲男孩留下遺書,當孩子犯錯誤,你的反應很重要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