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宏 林彬:建設網路良好生態 推進網路強國建設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建設網路良好生態,發揮網路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這一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中國網路安全的重要性,為我們推進網路強國建設、促進網信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台,中國有超7億的網民,越來越享受網路帶來的便利;網民們頻繁在網路上獲得信息、交流想法,會對國家、社會、工作、人生等相關話題的輿論,產生重要的輿論影響。建設網路良好生態,意味著政府要有針對性地做好網路空間的常態和危機狀態的管理,讓互聯網成為連接黨政部門和廣大群眾的紐帶和橋樑。具體而言,政府需要關注落實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危機狀態下網路引導輿論的作用,包括網路輿情發展和政府輿情管理;二是常態下網路反映民意的作用,包括民眾網路參與和回應型政府建設。
發揮網路引導輿論作用,重視網路輿情走向的引導
輿論和輿情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關係到國家安全、社會和諧穩定。網路輿論,是指民眾對於公共事務通過信息網路公開表達的基本一致的意見或態度。但網路社會的匿名性、互動性及快速傳播性,為網路輿論向網路輿情的發生提供了「天然條件」。在網路空間內,民眾對政府管理以及其他社會公共事務所持有的多種情緒、意願、態度和意見,便構成網路輿情。網路輿論與網路輿情的互動演化,無疑給政府部門引導輿論和管理輿情帶來了新的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利用網路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等,這樣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加強網路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形成良好網上輿論氛圍,不是說只能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而是說不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造謠生事、違法犯罪,不能超越了憲法法律界限。這就意味著,發揮網路引導輿論的作用,應強調對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輿論,即網路輿情的管理。
能否科學有效疏導輿情和管理輿論,是檢驗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標。網路輿情的發展演變通常具有共情特性,民眾情緒共振、情感共鳴的參與和熱議帶來了輿情的發展變化。缺乏對網路輿情的分類治理、演變規律的研究梳理,導致在實踐操作中,政府回應對整體輿情的疏導和治理效果並不樂觀,反而易導致輿情向消極化發展。網民的輿論焦點從事件本身討論,轉移至政府作為的質疑,造成了政府的公信力危機。政府消極管控與網民訴求間的偏差,滯後回應與「首因效應」間的偏差,正當履職與信任缺失間的偏差,導致在實踐操作中,政府回應並非總能達到對網路輿情的正向調節。
這亟需改進政府應對輿情的管理策略,以及對待輿情事件的立場態度。政府應從樹立科學的輿論引導理念著手,密切觀測輿論發展態勢,準確把握輿情的演化發展規律,強化政府介入和回應,積極公正處理輿情事件,以期實現網路輿情和網路輿論的善治。
發揮網路反映民意的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網民稱自己為「草根」,那網路就是現在的一個「草野」。民眾網路參與或網路問政,本質是一種民意表達方式,是公民表達權和監督權的實現行使。政府回應就包含對民眾要求的反應和公開所採取的解決問題的措施。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通過網路來踐行群眾路線,「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民眾關切、解疑釋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當前,民眾通過網路途徑表達個人想法和意願,但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地域、經歷、觀點和想法存在一定差異,並非能夠對所有問題都看得准、說得對。善於運用網路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幹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不斷提高這項本領,堅持做到「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將互聯網打造成為政民交流溝通的重要方式,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現如今,各級黨政部門都有完備的網路門戶平台,還有專門的「兩微一端」能夠實現實時互動。因此,從政策諮詢到流程辦理,從信息反饋到意見投訴,網民在互聯網的平台都可實現,極大地提高了網上辦事的效率,從而發揮網路引導輿論、反映民意、解決問題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作用。不過,現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待完善,這具體表現在:一是參與渠道的民意代表性亟待增強,網路空間的參與受到諸如基礎性設施、上網設備、網路技能等影響,對參與者的法制化、規範化行為的要求需更加科學合理;二是政府回應的有效性亟待提高,政府「不回應、亂回應、晚回應」的回應力不足問題屢見不鮮,政府多部門的推諉和轉嫁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網民與政府之間的互動效果;三是網民的輿論監督作用亟待規範化發揮,多是藉助輿論事件發酵,才得以引發政府關注。
政府的常態民意吸納建設,就是要發揮好互聯網作為政民交流溝通平台的作用。政府日常積極了解民眾訴求,實則對危機狀態下的政府信任和輿情管理至關重要。為此,首先,強化合作理念,不斷增進政府與民眾的合作關係,達成國家治理實踐中的民意共識;其次,推進政務公開,積極回應公民的利益訴求,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再次,切實拓展網路溝通的渠道,保證溝通渠道的通暢性和便利性,落實民眾的表達權;最後,加強網路信息管理,改善組織引導和部門協同機制,確保準確回應,從而實現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里,發揮互聯網民意表達和輿論監督的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陳宣宇排版編輯:陳宣宇
※政治學專業人才培養高端論壇在南京舉行
※吳傳華 李新烽:加強中非學術研究 深化中非文明互鑒——寫在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之際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