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術體系建設穩步前行

學術體系建設穩步前行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是包括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在內的系統工程,其中學術體系是核心,是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基礎。不斷推進學術體系建設和創新,對於形成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和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完善機制與評價標準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引進現代西方學術體系,到實現學術體系逐步中國化,再到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的歷程。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在機制創新、成果評價標準等方面有了顯著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認為,總體上來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從傳統學術體系向現代學術體系轉換的過程中,已經建立起一個現代學術體系的基本框架,進一步構建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從投入產出的角度來看,我國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投入逐年增多,為學術體系的建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投入的增長促進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的大幅度提高和總體質量的提升,尤其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隊伍建設、期刊平台建設等方面成績顯著。我國在國際學術舞台上的角色發生了重大改變,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從體制機制角度來看,我們初步建立了適合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整套管理體系、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對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起到了規範和保障作用。從評價體系的角度來看,評獎體系、指標排名體系、後續資助體系等方面的建設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郭衛東表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建設的成就體現在多個方面。一是形成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不斷創新的機制。近年來湧現出了一批思想深邃、具有國際視野、聚焦現實問題的高質量學術成果,在一些學術領域形成中國學派,受到國際學術同行的重視與肯定。二是形成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科學評價標準。從過去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學術成果整體質量得到提升,從而促進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持續健康發展。三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從過去只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到現在開始與我國社會發展、精神文明、生態建設等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從而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思想理論與智力支持。同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與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叉融合,指導解決新技術、新產業可能給社會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比如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等。

適應新時代新要求

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建設穩步推進,但也存在一些短板。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林堅看來,我國對文化學、國家學、博物學等領域的建設還不夠深入,致使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還不夠完整。我們需要基於研究對象,對學科進行多種劃分,從而形成新的學術研究領域,如文化學、國家學等。

郭衛東認為,一是理論創新方面有待提升。當前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還不能完全滿足和徹底解決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論問題,理論發展創新需要不斷推進。二是研究方法有待創新。過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方法較局限於本學科領域的應用與創新,缺乏與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集成創新。在新技術革命、新產業出現的背景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如何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是新時代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三是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有待加強。要通過全社會的努力,把我們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成既有先進科學工程知識,又有良好的哲學社會科學素養的接班人。

推動產生突破性成果

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離不開學術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未來,需要補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建設方面的短板,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建設。

林堅表示,需要從新視角運用新思維、新方法、新工具,進行系統性、複合性、開創性研究,補齊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短板,推動學科建設及具體應用產生新的突破性成果。

王延中認為,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導。在此前提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了解國際學術前沿,思考本學科與國際學術前沿之間的差距。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科研組織管理體制,探索如何讓經濟管理體制與科研規律有效結合。在科研投入方面,建立多元化的哲學社會科學投入體系,同時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在學術體系評價方面,要做到量化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組織外評價與組織內評價相結合,建立不同類型學術研究的分類評價體系,同時推動評價理念、評價方法的科學化。

郭衛東表示,一是從國家層面提高認識,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力度,把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作為國家戰略學科來發展。二是鼓勵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學者、研究人員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學者不僅要研究、學習、比較國外先進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方法,吸收各國文明思想,同時也要深入中國實際,把哲學社會科學知識與新時代中國現代化建設遇到的問題結合起來,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升華理論,創新方法,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三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要與社會生產實踐相互交叉融合。只有這樣才能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理論,找到新方法;只有面向未來、符合社會發展潮流、貼近人類的現實需要,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才能實現健康、持續的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陳宣宇 排版編輯:陳宣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2019學術動態與網路輿情研討會召開
用創新的理論引領發展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