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佔盡天時地利的劉備,步子跨大,最先滅亡

佔盡天時地利的劉備,步子跨大,最先滅亡

摘要:談及物資、財力的極度匱乏,諸葛亮深有感觸,《諸葛亮傳》記載建興五年,諸葛亮所作《出師表》稱:「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一、巴蜀佔盡優勢

早在兩漢時期,益州便是天下最為富庶的地區之一。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巴蜀亦沃野,地饒卮、姜、丹沙、石、銅、鐵、竹、木之器。……然四塞,棧道千里,無所不通……」

《華陽國志·蜀志》亦記載:「巴蜀地區「家有鹽銅之利,戶專山川之材,居給人足,以富相尚。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設太牢之廚膳,婦女有百兩之從車,送葬必高墳瓦槨,祭奠而羊豕夕牲。」

由於巴蜀地區社會安定、經濟發達,所以一直吸引著外來移民移居這裡。僅劉焉、劉璋父子經營巴蜀之時,南陽及三輔的移民大量湧入,以致達到了「流入益州數萬家」的規模。可見,益州確實是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的風水寶地。

但儘管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充足的物資財富,還是沒能使自建安十九年吞併益州和建安二十三年佔據漢中的蜀漢,實現諸葛亮《隆中對》中所說的戰略目標,也未能完成法正向劉備所提出的「廣農積穀,觀畔伺隙」的預定方針,甚至最終無法使蜀漢擺脫首先跨入敗亡之途的可悲命運!

綜觀蜀漢的敗亡史,其原因是多樣的,其中既有客觀存在的歷史條件的多重限制,又有蜀漢人物主觀認識上的錯誤。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蜀漢的迅速敗亡是由於蜀漢劉備和諸葛亮等人錯誤認識形勢,實行主觀盲動、窮兵黷武軍國政策而引發蜀漢社會十分嚴重的人口性比例失調並進而造成兵員缺乏等一系列問題造成的。

二、蜀漢基礎薄弱

眾所周知,戰爭的勝敗與否,除了與領導者正確的戰略、戰術有關外,還與該國家、該地區雄厚的人力、物力資源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冷兵器時代,眾多人口的支撐和雄厚財力、物力的保障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這一切,蜀漢都顯得先天不足。其一,從歷史背景所提供的條件看,蜀漢的統治基礎相對薄弱。章武元年劉備稱帝時,吞併巴蜀僅僅數年,其間各種勢力對權力的分配尚未調整到位,新的國家統治秩序也未完全走上正軌。

而與它處在同一時期的孫吳,為了延攬人才,孫權並沒有過早稱帝,以致稱帝時間晚於劉備。但其父兄孫堅、孫策早在東漢靈帝至獻帝時期便一直經營著江東地區,而且江東地區在孫權繼承其兄孫策之位後獲得了穩定的發展,所以,東吳實際的立國時間要比蜀漢早近15年。與曹魏相比,蜀漢就更不能與之同日而語了。單以曹操定都許昌、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也要比劉備吞併劉璋、建立蜀漢的時間早近20年。

三、蜀漢人口總量

從三國鼎立後各方所實際控制的國土面積看,曹魏國土面積最大,孫吳次之,蜀漢最小。其三,從國家所掌握的人口多寡看,蜀漢國家也是三國之中最少的。僅以蜀漢炎興元年,投降曹魏時的人口計,僅「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合計不過110萬人口;

而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作注稱:「魏景元四年,民戶九十四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萬二千八百九十一。」以此人口數減去同年蜀漢降戶的口數,則知曹魏景元四年所實際控制的人口為戶663423,口4290891人,其人口總量正好是蜀漢國家的3倍;

另《吳書·孫皓傳》注引《晉陽秋》記載,吳天紀四年,受降於西晉時,有「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後宮五千餘人」。以孫吳的人口總量看,也是蜀漢國家的1倍多。從以上三個方面看,蜀漢無論是在立國基礎的鞏固程度、立國時間的長短,還是在國土面積大小、所統人口的多少上均沒有令人信服的優勢。

但偏偏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劉備、諸葛亮等錯誤地制定了與鞏固蜀漢和完成一統江山、恢復漢室大業背道而馳的窮兵黷武政策,屢屢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去征伐在人力、物力資源遠勝於己的曹魏政權。

同時,由於蜀漢國家連年對外用兵,不僅使蜀漢國家的男性青壯年齊民總量減少,造成了因男性青壯年死亡、投降孫吳或曹魏後形成的性比例失調問題,而且也引發了蜀漢軍隊在兵源補充方面的困難。

四、蜀漢內憂外患

事實上,在「夷陵之戰」後,蜀漢便已深深感到兵源補充的嚴重不足,即一方面劉備自己從荊州帶進巴蜀的軍隊損失殆盡,原劉璋政權所遺留下來的軍隊又無法完全信任;另一方面跟從劉備遠涉巴蜀的兵戶,其後代還未成年或有的根本來不及生育。所以,劉禪繼位後,為了解決兵源不足這一突出的矛盾,諸葛亮便迫不及待地恢復了與孫吳的聯盟關係,藉以緩和來自孫吳在東南方向的巨大軍事壓力。

此後,諸葛亮才有可能具備安定的環境和充足的精力去率軍平定南中地區,並徵集南中各少數民族中強壯者為兵,來緩解兵源短少的矛盾。從上面「夷陵之戰」大敗後所帶來兵源補充方面的困難看,單單一次動用5萬將士的失敗戰爭,便給蜀漢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困難,那麼,自章武二年至後主炎興元年40年里,共有24年處於戰爭狀態,則蜀漢所控制的兵戶,其性比例失調問題便更是無法解決,而其兵源補充困難的矛盾只能越來越突出。

據《蜀書·馬忠傳》記載:「先主東征,敗績虢亭,巴西太守閻芝發諸縣兵五千人以補遺闕,遣忠送往。」從這條史料不僅可看出蜀漢存在相當數量的郡縣兵,而且也進一步證明了劉備東征失敗後兵源後續困難的窘況。

此外,從蜀漢章武三年以後的戰爭能夠支配的軍隊的數量看,建興五年,諸葛亮首次北伐尚有「步騎二十萬眾」;到建興十二年,「十二更下,在者八萬」加上休假士兵2萬,則蜀漢此時有蜀軍10萬人。因此,蜀漢軍隊兵源補充之困難程度便可一目了然!

蜀漢劉備和諸葛亮及其繼承者實行的窮兵黷武軍政策,而引發的性比例失調,不僅直接造成了青壯年男性難於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而且也使得蜀漢缺乏後續的徭役承擔者。由於蜀漢在物質資料生產領域,缺乏充足的青壯年男性勞動力。

一方面使得蜀漢防衛經費極度匱乏,談及物資財力方面的極度匱乏,劉備死後力主北伐的諸葛亮深有感觸,《諸葛亮傳》記載建興五年諸葛亮所作《出師表》稱:「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另一方面也促使蜀漢加重了對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的盤剝,如自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南中少數民族首領劉胄等,相繼起來反抗蜀漢的經濟盤剝,使得蜀漢處在內外交困的艱難局面,從而大大加速了蜀漢國家的滅亡。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後漢書》

《資治通鑒》

《中國人口史》

《魏晉南北朝史集》

《魏晉南北朝兵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沖所稱的大象產自哪裡?是本土,還是海外?
諸葛亮拒用子午谷奇謀,到底有何難言之隱?

TAG: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