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的開國名將,統領皇帝私兵,提拔薛仁貴,被戲曲小說抹黑千年
跟《說唐前傳》中的蘇定方一樣,唐初名將張士貴,在袍帶書和演義小說《薛仁貴徵東》中,被塑造成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故事中唐太宗李世民,讓兵馬都總管張士貴前往山西,尋訪應夢賢臣薛仁貴。結果張士貴讓有意欺君,將薛仁貴等人收為火頭軍。李世民征討遼東蓋蘇文,張士貴所部擔任先鋒,薛仁貴立下無數戰功,結果張士貴讓女婿何宗憲冒領薛仁貴的戰功。
張士貴
駙馬薛萬徹得知其中內情,張士貴殺人滅口,在為薛萬徹打箭時,將其殺害。及至事發後,張士貴領兵返回中原,想要奪取大唐錦繡江山,最後眾賊人被薛仁貴生擒活拿,張士貴父子翁婿伏法,這是演義小說中張士貴的結局。
尉遲恭和張士貴
正史中的張士貴,跟蘇定方(蘇烈)一樣,都是李唐的開國名將。張士貴,字武安,本名忽峍,降唐後改名為士貴。祖籍盂縣上文村(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其曾祖張俊,在北魏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橫野將軍;其祖父張和,在北齊擔任車騎將軍;其父張國,在隋朝時擔任陝縣主簿,硤州參軍,並因軍功擢升大都督,在盧氏縣(現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定居。
586年,張士貴在盧氏縣出生。張士貴少年習武,《舊唐書》稱其「善騎射,膂力過人」,《新唐書》則稱其「彎弓百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後來家道中落,張士貴在隋煬帝末年,起兵造反,攻城略地,人稱「忽峍賊」。
薛仁貴
等到李淵起兵,有意謀取中原,向中原群雄,各路割據勢力送出橄欖枝。張士貴拒絕鄭帝王世充和魏公李密的拉攏,投奔李淵,被任命為右光祿大夫。張士貴被重用,成為李唐在中原,牽制王世充和李密的重要力量。讓其無暇西顧,為李淵進軍關中爭取了時間。
此時,割據隴西,自稱「西秦霸王」的薛舉,起兵反隋,欲圖關中。秦王李世民率軍禦敵,張士貴也被從東線戰場調回,但李世民身染瘧疾病倒。唐軍由行軍長史劉文靜和司馬殷開山指揮,結果在淺水原之戰,唐軍首戰失利,損失慘重。但整軍再戰,唐軍士氣如虹,擊敗薛舉大軍,張士貴因為在西征中立功受賞。
張士貴何宗憲
唐朝建立後,李淵擊敗割據隴右的薛舉父子,獲得為數不少的良馬。為圖謀中原,剛即位不久的李淵,下令組建機動性強的騎兵部隊,張士貴因為擅長騎射,被任命為「馬軍總管」。熊州之戰,前來支援的張士貴所部,遇到王世充的主力,雖然敵眾我寡,王世充軍隊步騎兵多達五萬。但張士貴審時度勢,抓住戰機,一舉擊敗王世充大軍。張士貴憑藉此功,被唐高祖李淵封爵為新野縣公,此時的張士貴才33歲。
李世民
張士貴當初投唐時,曾隸屬於東討大元帥李建成,在其帳下效力嗎,轉戰中州,經略河南。等到李建成受封太子,不再領兵出征,張士貴轉隸秦王李世民,並被李世民看中拉攏,成為其帳下得意幹將。在擊滅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劉黑闥等割據勢力,張士貴都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李世民天策府的驃騎將軍。
李世民
在《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的「玄武門之變」中,張士貴成為追隨李世民,處置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十二功臣之一。一年後,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心腹張士貴被委任為「玄武門長上」,並擢升為右屯衛將軍,並統領皇帝的私兵—北衙禁軍。
古代將領
貞觀七年,張士貴統軍,平定西南獠人的叛亂,李世民稱其「以忠報國」,封爵為虢國公。貞觀十五年,張士貴隨兵部尚書李勣北征薛延陀,被任命為慶州道行軍總管,此役唐軍獲勝。貞觀十八年,唐太宗籌備東征高句麗的戰事,尉遲恭、張士貴等元勛宿將被重新啟用,而後起之秀薛仁貴,則是在張士貴軍中,被發掘並脫穎而出的。
在安市城(現遼寧省大石橋北湯池村)之戰中,身著白袍的薛仁貴,在敵軍中往來衝突,勢不可擋。在山頂觀戰的李世民,向張士貴詢問此人名姓。跟小說中張士貴嫉賢妒能,冒功領賞的情節不同的是,正史上張士貴據實相告,才使得薛仁貴脫穎而出,成為李唐貞觀眾將中的後起之秀。
薛仁貴
張士貴跟隨李世民班師回朝,並於貞觀末年,平定了雅、邛、眉等地百姓的起義,被因此功官拜金紫光祿大夫。唐高宗即位後,張士貴於永徽二年,被召回長安,升任左領軍大將軍。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為李唐服務四十餘年的張士貴,因為年老力衰,上表請求致仕,得到唐高宗批准,「玄武門長上」之職務由薛仁貴接替。公元658年,72歲的張士貴,病逝於河南,唐高宗追贈其為荊州都督,加謚號「襄」,陪葬太宗於昭陵。
※劉備提拔的人才,受諸葛亮青睞,成為趙雲的副將,官拜車騎大將軍
TAG:錦衣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