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一個師火炮近千門,火力遠超志願軍一個軍!勝利來之不易啊
近現代戰爭中,人數已經不是衡量軍隊實力的唯一關鍵性要素,火力反而上升到了更加重要的地步。
然而在戰爭年代,我軍往往受限於國力而不能擁有與敵相當的武器裝備,多次創造的戰果都是以弱勝強取得的。
在朝鮮戰爭中,美國軍隊雖然投入的師級單位並不多,但實際上其兵力則遠超我軍一個步兵師,而論火力的話則遠超我軍一個軍。
據統計,美軍一個師擁有各類火炮的數量達到了959門,其中70毫米以上者達到了330餘門,除了迫擊炮、火箭筒之類外,105毫米榴彈炮有54門、155毫米榴彈炮有18門,其他各類山炮野炮有120門,另有高射炮64門。
當時美軍一個師直接掌握約4個重型炮兵營、1個防空炮兵營及師直屬的重型、中型坦克營;美軍一個步兵團則直接掌握1個重型炮兵連、1個坦克連及一個戰防炮連。
當時首批赴朝參戰的志願軍為了能在朝鮮迎戰美軍,已經是抽掉了國內部隊當中最精銳的作戰軍,而且還進行了專門的裝備調換和補充。
如入朝前,我東北軍區即專門為部隊補充了步槍2000支、輕機槍540挺、重機槍76挺、60毫米迫擊炮179門、81毫米迫擊炮54門、92式步兵炮55門、燃燒瓶2000個;總後勤部則補充重機槍28挺、82毫米迫擊炮71門、山炮17門、反坦克地雷2000枚。
儘管如此,我首批入朝部隊的武器水平依然不樂觀。
以實力最強的39軍為例,僅僅是裝備了美式山炮12門、日式山炮24門、92式步兵炮36門而已,軍師級依靠的山炮火力尚且不能壓制美軍團級能掌握的105毫米榴彈炮,更別說美軍師級掌握的大量105毫米和155毫米重炮了。
在團以下部隊中,39軍裝備了較多的迫擊炮,基本為每個步兵連配齊了3門60毫米迫擊炮,為每個步兵營配齊了3門81/82毫米迫擊炮,但由於炮彈數量和人力攜帶的因素,其備彈基數遠低於美軍的水平。
這還是實力最強的39軍,而臨時決定赴朝參戰的50軍情況更不容樂觀。
該軍全軍僅有美式山炮16門、92式步兵炮14門,其餘則是迫擊炮和美/日式37毫米/57毫米戰防炮,即便是戰防炮總數也不過47門而已,整個軍的火力尚且不如39軍的半數,更別說與美軍的師級部隊相比了。
以上僅是兩軍重火力之間的直接對比,而在實際使用當中,還有諸多要素需要注意。
第一:美軍在朝鮮戰爭中掌握了絕對的制空權,美式空中火力的支援是非常兇殘的,甚至為了支援一支營級部隊,美軍都可動用上百架次的航空兵進行支援,空射火力的兇猛甚至都要超過了我軍級 部隊的火力投放效果『
第二:美軍航空兵優勢的掌握使得我炮兵機動及作戰極其困難,很多情況下連紙面上的實力都無法充分發揮。而美軍不受空中威脅,其炮兵可從容展開,並對我軍進行火力準備。
第三:美軍後勤的補給程度遠超我軍,一場營連規模的戰鬥,我軍使用的炮彈只有幾百發,而美軍則常常達到了幾萬發,炮彈使用量上的差距使得中美兩軍火力的對比更加懸殊。
第四:美式火炮型號統一、先進,比我軍使用的雜式火炮射程遠、威力大。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經過充足訓練的美軍炮兵在技術層面上要超過我軍炮兵,尤其在航空兵支援下的間瞄射擊非常精準,往往使得我步兵部隊還沒有看到美軍就遭到炮擊。
以上種種因素,使得當時我軍與美軍的重火力差距放大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不誇張地說,當時美軍一個團級部隊可得到的有效火力支援要超過了我們一個軍。
同時,我軍大部分傷亡也是由美軍重火力造成的。
據《抗美援朝運動戰時期若干問題總結》透露,當時我軍70到80%傷亡由美軍炮兵造成,7到8%傷亡由美軍航空兵造成。
在戰爭初期,由於我軍步兵穿插包圍戰術的實施,曾多次包圍美軍營團建制部隊,但被圍美軍往往憑藉自身火力優勢突圍而出。我軍僅在長津湖地區圍殲了美軍一個團級戰鬥隊,在其他戰場有過圍殲營級部隊的記錄。
如果當時我軍火力旺盛的話,無疑創造的戰果將更為輝煌。
因此在戰爭進行時,我軍便自蘇聯大量進口輕重型武器,在戰爭中後期,我軍步兵師一級即編製了炮兵團。
在艱苦的陣地戰中,新式火力的補充和坑道工事是我軍獲勝的關鍵。
當然了,嘗到了重型火力的甜頭之後,我軍也自此走上了大炮兵主義的建設道路,直到今天依然是如此。
※數萬非洲軍團幫「土豪」打仗,回報是100億美元,這下全亂了
※45萬大軍不戰而降,一紙命令被全部解散後,美國軍隊的噩夢來了
TAG:熊熊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