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弘一大師:對於臨終關懷的開示

弘一大師:對於臨終關懷的開示

弘一大師

其實對於臨終的病人,不用給他太多的建議,不要弄巧成拙!

尤其有時在家人會很好心,告訴他:你一定要吃某某葯、某某食物等等。其實這個時候,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往往需要的就只是身心的安寧。如果我們以世間愛執之心勸誡他:你一定要吃什麼葯,不吃不行啊!一直說一直說,會讓他很煩,反而對他身心的穩定有障礙。所以我們要本著慈悲與善巧的智慧,來判斷怎樣對病人好,就怎麼做;而不只是單方面,自己想要怎麼做。

所謂慈悲,就是無論我們讚歎他的善根、或是為他說法,都是出於一種希望他能夠離苦得樂的慈悲心。而不是以講法者的姿態,在這裡滔滔不絕的說法,不是這種心態。而是真正地對他的苦感同身受,希望幫助他離苦得樂的慈悲心。

所謂智慧就是要善巧方便地引導。勸導亡者有兩大重點:第一要放下;第二要提起。用種種開示,勸他放下對娑婆世界的執著。如果他內心有特別放不下的事情,就要多開導他,或幫他處理好,讓他沒有後顧之憂。比如他還有些財務,沒有處理好,就要趕快幫他處理好。或者他有什麼心愿未了,趕快幫他解決。如果實在無法解決的,就要為他開示,引導他放下。

再者,就是要提起——提起他的正念。一方面列舉他今生所修的善業,讓他心生歡喜,對自己有信心。這個信心很重要,當他對自己有信心時,再念佛求生西方,就容易相應。另一方面,就是為他說法,引導他的去處。當然,主要是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他有特別歡喜修的法門,這時候就要引導到他相應的法門。

比如說他是修藏密的,那我們若在旁邊念「阿彌陀佛」助念,他如果不契機,這就不相應了。或者他本身喜歡念「觀音菩薩」,我們若硬要他念「阿彌陀佛」,他也會因為不相應,反而起煩惱。

若讓病人因此起煩惱,有時候反而會依著惡念,墮落三惡道,那就不好了。而且他這個煩惱心,還是緣著三寶的境界而起,那更不好。所以這時候,不管對他開示也好,用藥也好,或者給他吃什麼東西也好,都要以善巧智慧來判斷。不是說我們認為好的,就一定給他,要看他的接受的程度。

關於勸導放下和提起的運用必須靈活,沒有固定的格式,只有透過一次次的實際操作,以培養經驗。如果找到相應的切入點,讓他生起歡喜心。這時再幫助他放下對娑婆世界的執著,就容易多了。

或者有的人對未來非常迷茫,我們就先告訴他極樂世界依正二報的莊嚴,讓他提起好樂心了,再勸他放下身心世界,他就容易放下。

還有的人特別執著某些事情,我們就要先破他的執著,讓他先放下之後,再幫他回憶這一生所修的善業,或者再為他講未來的去處,他才聽得下去。這些都要試試看,我們在跟他講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反應,所以臨終關懷最好在往生前幾個月就開始,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還要觀察他的神識清不清楚,如果神識都不清楚了,那講再多也沒有用。所以重點就是為他講相應的開示,以提起他的正念。到病人臨終時,他已經斷氣、或快斷氣了,我們此時就是稍微提醒一下,之前跟他所說的法就好。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友情鏈接

五老峰下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本周佛法講座《佛教的懺悔法門》與系列佛法課程
關鍵時刻念阿彌陀佛還是觀世音菩薩?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