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查旭東:南懷瑾老師留「遺囑」了嗎?

查旭東:南懷瑾老師留「遺囑」了嗎?

查旭東:南懷瑾老師留「遺囑」了嗎?


【作者的話】:我曾任職吳江七都鎮(「太湖大學堂」所在地)黨委書記(2010.8-2017.6),有幸與南懷瑾先生結緣,受南師教益頗多(參見拙著《說不盡的南懷瑾》)。部分親歷了南師生前身後的這段特殊時光,雖曾努力居間調停,卻終因德薄智淺、力小任重,無功而返。如今我工作已經離開,本可置身事外,但看到、聽到一些不明真相甚或別有用心的人,置喙、質疑甚至詆毀南師及其後人的言論,出於對南師的感情,也是基於一份歷史的責任和義務,有感而作此文。

南師留「遺囑」了嗎?

查旭東

自2012年9月29日南公懷瑾先生辭世以來,這是一個很長時間以來、被很多人問起的問題。

南師的身後事,原本是南師的家事,與旁人無關,不足為外人道。但由於事涉名人,又牽涉紛爭不斷,在媒體、自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為各方所關注,成為一個社會公共話題,也就不足為怪了。

時至今日,我同大家一樣,沒有看到過南師親筆的、成文的、法律意義上的「遺囑」出現。有人說,如果有遺囑,或許也不會有這許多的歧義、紛爭了,這也似乎正是外界所普遍為南師「抱憾」的。其實,雖有遺囑而依然紛爭的案例世上並不少見。國家有《繼承法》在,對無遺囑的情況早有「法定繼承」等規定,所以無遺囑也並不演算法律瑕疵。

南師並非倉促離世,以其智慧學識,要留一份完整、清晰的遺囑,絕非難事。所以,我更願意相信這樣的觀點:遺產處理國家既有法律規定,自不必多言。而南師更重視的是「法」(即其生前的著述文章、道德思想),而且早已將「法」公之於天下,「吾無隱乎爾」,是否受益全靠學人各自努力,又何須再多言。

如若再問,對於身後事,南師真的沒有任何的交代嗎?

我的理解,南師一輩子潛心佛學,又深諳中華傳統文化精髓要義,其對死生、名利、傳承的看法、觀點,散見於生前的言傳身教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南師是以其獨特的方式,留下了廣義範疇的「遺囑」、「遺言」……

1、「無門、無派、無弟子」

南師生前即對一些人以自己的「入室弟子」、「接棒人」、「衣缽傳人」自居,甚至招搖過市、騙名斂財深惡痛絕,故作出了「無門、無派、無弟子」的公開宣示。並說:「凡自稱是我南某人『弟子』、『接班人』的,都是『冒牌貨』,是『騙子』」。而在另外一些時間、場合,南師憶及自己的老師袁煥仙居士當年曾經對他說過的話,袁說:「懷瑾啊,我現在可以輕鬆了,因為我已經找到你可以接我的棒了,而你今後就苦啰……」。言下之意,袁老先生對文化式微、後繼乏人早有遠慮。也聽得出,南師對自己的學生中,無人可以承繼事業流露出深深的無奈和失望。

2、「誰也別想『雞犬升天』」

記得2012年5月的一天晚上,在太湖大學堂的餐廳課堂上,南師說及:一部《論語》使孔子萬古流芳的同時,也讓其一眾弟子青史留名。南師由此而對身邊的學生正色道:「哪天我走了,你們誰也別想跟著我『雞犬升天』,我一個衣角也不讓你們拽著……」。此言既出,滿座寂然。從中不難看出,南師對於身邊學生的態度非同一般的嚴厲,他是不希望看到後來者扛著自己的「招牌」沽名釣譽,而是應該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去開創一番利國利民的事業。

3、「教育無用」論

南師一輩子,閱人無數,也育人無數,所謂「有教無類」。在他看來:教育者的工作,是要因材施教,而不是只挑選優質的學生來教。因為,越是愚劣頑的學生,才更需要幫助和教育,教育也才有意義。這也就能理解,南師身邊的學生,並非個個「根正苗紅」,恰恰是「良莠不齊」的。

而在南師晚年,又常常生髮「教育無用」的感慨。可見,他對一些學生雖經悉心教育,卻終秉性難移,收效甚微。這也正是他在88歲高齡時,仍堅持創辦「太湖國際實驗學校」的一大緣由,就是認識到教育必須要從孩童抓起。而在他看來,成年人的教育,由於底色已經「染污」,很難再有根本的轉變。

4、「自欺、欺人、被人欺」

在南師的課堂上、作品中,經常可以聽到、看到他引用前人的這段話,並認為是「極高明的概括」,就是「任何一個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自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

以南師的智慧和經驗,應該早已想到了自己的生前、身後,同樣也會與「自欺、欺人、被人欺」相伴,既然是「任何人」,也就概莫能外了。南師的學生、身邊人中,自然也不乏「自欺、欺人」者,而南師本人及其後人,也難免不「被人欺」了。

5、「捏緊拳頭來,鬆開雙手走」

關於生死、關於人類「貪嗔痴」的本性,南師早有精妙的闡述,他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捏緊了拳頭來,什麼都想要,什麼都要抓到自己手上。但每個人離開這個世界時,都是鬆開了雙手的,什麼也帶不走……」

6、「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初聽南師引述前人的這兩句詩文,內心頗覺震撼:為什麼書讀多了,人卻做「小」了。也曾聽南師說過:書讀的多,並不代表就是有學問。相反,一個目不識丁的村婦、老漢,只要其做人對,做事對,就是真有學問的。而當下的某些情形,恐怕非此不能解釋了。作為追隨南師多年的身邊人、常隨學生,自然應該算是「讀書人」了,而在具體的利益面前,其中少數人的境界、操守,卻甚至不如尋常百姓、鄉野莽夫……

7、「天下為公」

南師生前最後那年,題寫了這四個字。這是他一生的心愿、行履的寫照,更是對學生、後人的叮嚀和「遺囑」。南師後人,也作出了「將所繼承南師遺產、遺物捐贈國家和社會公益」的公告,這是他們基於法定權利的自由選擇,也秉持、體現了南師「公天下」的情懷,當可告慰南師在天之靈!

我們常說:「事師如師在!」南師的離去,未嘗不是留給大家的一大功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份交代和答卷。也許,我們更應該去認真領悟、積極踐行南師留下的這些「文字般若」……

最後,願以南師生前引用的一首古詩,與大家一起自警、共勉:

書扇示門人

(北宋 范仲淹)

一派青山景色幽

前人田地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

還有收人在後頭

2019年4月18日

(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南懷瑾先生的生平、事迹與學術研究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文化是人類民族的靈魂,不可自毀千秋的文化大業!
每年害死300萬人!中國人炒菜最愛放它!早死,心臟病,中風都怪它!現在看還來得及……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