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這樣教育孩子,等他長大後會感謝你,學起來

這樣教育孩子,等他長大後會感謝你,學起來

孩子們生來都是單純的,像一張白紙,也像一灣清亮的湖水。真正決定孩子將來人生走向的,是孩子的性格。許多複雜的因素加起來,共同組成了他們的性格。排除後天遇到的各種事情會改變一個孩子的性格,原生家庭以及大人日常生活的一些舉止是孩子最先形成認知的重要原因。

大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將一些不好的或者有失妥當的行為展現給孩子時,他們會將這些行為留在最初的記憶里,並且伴隨他們行走一生。

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從而給孩子帶去消極的影響,但是我們可以及時去糾正,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在歪路上越走越遠,以至於在今後的生活中因為不良習慣和不良心態而吃大虧。在育兒過程中,孩子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請不要忽視,要及時的去糾正。那就是撒謊後裝可憐,並將這種作為生活中各種責罰的擋箭牌。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老人帶孩子的家庭中,由於老人溺愛孩子,孩子從小就沒有心裡上的畏懼,多半自私而不誠實。最常見的就是明明沒有的事情,因為出於某種目的從而撒謊得到,而老人們一般不會追究,一次次滿足孩子。這種目的可能是一個玩具,或者一包零食,也可能只是為了逃避一種責罰。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學校偷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指出來,但是孩子告訴爺爺奶奶沒有偷是借著玩但是拿錯了,然後對被指責的事實裝可憐,一般大人都覺得孩子已經哭了肯定是知道拿別人東西不對,也都因為孩子不懂事而不去計較。其實讓孩子的心智並沒有那麼幼稚,他們會判斷,會預估後果。輕易逃脫本就是一種不好的暗示,他會覺得大人們都很好騙,只要裝出可憐,裝出自己知道錯了就會被原諒,而且覺得一般不會被抓到,抓到了也沒什麼事。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了偷金」。撒謊和偷盜本就是出於一種僥倖心理,和不誠實的態度。許多孩子都有這種情況,一旦發現了,家長要做的是這樣的事。

首先,絕對是不能輕易寬恕的,但是也絕對不能用暴力去對待。在孩童時被暴力對待過的孩子會因為強烈的恐懼而加深自己的罪惡感,造成心理上的陰影,覺得拿別人東西是一件罪不可恕的事,這樣會給孩子太大壓力,長大後很容易形成自卑,甚至變態的人格。許多大案的嫌犯或者變態的殺手並不是因為小時候沒人管教,反而是因為暴躁的家長過度體罰造成了很大的陰影和心理抗拒。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樹立一個反面的形象衝擊和一種正面的積極例子,兩者形成反差會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去給孩子看一些小偷行竊被抓的視頻或者新聞,嚴肅的告訴他們如果有拿人家東西的壞習慣長大後就是這種下場,這樣會給他們一個心裡忌憚的感覺。然後可以再給孩子講一些成功人的案例,最好是孩子身邊的人,告訴他們如果誠實自律以後會成為他們這樣的人。孩子是很單純的,也很簡單的,視覺的衝擊和結果的對比很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找到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這也是一種很簡單的心理學,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有愛撒謊拿別人東西的情況,建議你不妨試試這種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之道 的精彩文章:

給孩子道歉,這三種方式只會讓孩子更生氣,別做錯了
還在窮養兒嗎?這些隱患,你是否忽略了呢?

TAG:母嬰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