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短片僅30分鐘,卻最大程度呈現出人性罪惡!

這部短片僅30分鐘,卻最大程度呈現出人性罪惡!

文:點點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羈押》入圍最佳真人短片獎。

短片中,2歲幼童被兩名10歲男孩殘忍殺害,畫面寫實,殘酷不已。

導演採用紀實鏡頭,雙線敘事,在審訊畫面和犯罪過程畫面中來回切換,從視覺層面給觀眾帶來緊張感。

時長僅30分鐘,卻最大程度呈現出人性罪惡,完成對年幼罪犯的呵責、對冷漠社會的諷刺。

短片主角是兩個10歲的小男孩,分別叫做喬恩、羅伯特。性格頑劣,經常去超市偷東西、捉弄行動不便的老人、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

父母壓根就不關心他們的生活,就算有,也只是敷衍詢問一句。

這天的他們,非常無聊,想找點刺激的事情做。思考間,兩人看見了獨自站在商店門口的2歲小孩,當即達成共識:這個小孩,是他們捉弄的最佳目標。

10歲男孩的惡作劇能達到什麼程度。是把小孩丟在一個沒人的地方,還是在他臉上畫王八?

《羈押》用殘酷的事實告訴你。

10歲男孩的惡作劇,可以造成一起慘烈的故意殺人案…

據了解,這個故事完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1993年2月,英國利物浦真的有一個2歲幼童被10歲男孩所殺害。

警方趕到時,幼童已被火車碾壓為兩斷,身體上布滿大小不一的傷口。如果不是因為證據確鑿,沒有人敢相信:這樣殘暴的惡行,出自於年僅10歲的孩子。

短片真實還原兩位罪犯被審訊時的場景。從死不承認到推卸責任。知道自己犯了多可怕的罪後面不改色,把罪名推給另一名同伴。明明是未成年的孩子,卻比成年人還要圓滑複雜。

以羅恩來舉例。

不管警察怎麼詢問,他都說自己沒有去過案發現場,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仗著自己小孩的身份撒嬌打滾,意圖用委屈的神情騙過警察。

不明真相的母親心疼不已,真的被羅恩委屈的神情所欺騙。

羅伯特則更加可怕。

全程冷靜,不管警察審訊時的神情多麼嚴肅、證據有多麼確鑿,他都能為自己找到開脫理由。

「外套和我一樣又怎麼樣,你看見我在場了嗎?」

「我確實把詹姆斯(死亡幼童)帶到水庫了,但我什麼都沒做就直接離開了。」

直至警察恐嚇說羅恩已全部招供,羅伯特才憤怒露出馬腳,說出前後的矛盾的供詞。

更令觀眾感到難過的是,這份憤怒,是建立在「羅伯特不想背負」罪名的情況下。

換言之就是:羅伯特知道自己做了多過分的事情,也知道自己可能面臨的殘酷審判。罪行不是在「好玩」的兒童心性下所產生,而是真正的「人性本惡」。

最讓人生氣的鏡頭,發生在羅伯特冷靜的詢問警察:「他不會再活過來了,對吧」的時候。

那一瞬間,點點深刻體會到:就算是未成年小孩,也會做出令人髮指的殘暴罪行。人性究竟有多麼罪惡?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除卻殘忍的犯罪過程之外,短片還描繪了案件發生時周圍路人的冷漠、兩位犯罪者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擊證人有整整38人,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察覺到事情的不對。輕信喬恩和羅伯特,認為他們是一家人,三兄弟喜歡打鬧著玩耍。

喬恩和羅伯特的原生家庭環境則極其冷漠,兩人都是不受父母重視的孩子,沒有人教他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慘案發生的直接源頭,是兩名殘暴致極的罪犯。但在犯罪的背後,還有更多值得深究的因素…

《羈絆》被送往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後,現實生活中的受害者家屬表示反對,聯名22萬群眾簽名,希望這個故事不要呈現在大眾面前。

但很遺憾,奧斯卡駁回了這一請求。

能夠理解:電影製作者們想通過這個故事警示大眾,讓大眾看見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讓大家深刻感知到人性罪惡。

但是,把真實犯罪事件改編成電影實在是太過殘酷,是對受害者家屬的再一次傷害。(尤其是《羈押》這種沒有取得受害者家屬同意的情況)

從這一點來看,《羈押》沒獲獎是對的。但從教化的角度來看,我們也確實需要《羈押》這樣的短片。

我們總說:他還是個小孩,小孩子能懂什麼呢?從而忽略對小孩惡意行為的約束,間接導致慘案的發生。

《羈押》的出現,能讓大眾更加警示這一現象,避免出現更多悲劇。

這就是此類短片存在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生活 的精彩文章:

年度劇王沒跑了,開播飆到9.7分,第一集就信息量滿滿!
全程高能,沒想到國產懸疑片的腦洞能開到這麼大!

TAG:電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