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公分的漢簡,古人寫字到底有多小?
我們的古人一般寫字有多大?這可能是很多人不曾想過的問題。今天整理的這些簡牘圖片似乎能給你一些答案。
漢簡中的字到底有多小?
我們先看看簡的尺寸。簡」多是長條形長度大概有6厘米到10多厘米之間。但寬度連1厘米都不到。在不到1厘米要寫一行字,有的甚至是兩行字(兩邊還有留白)。
如此狹小的空間對於橫式和縱勢的表現極為誇張的,尤其是以「隸書」作為表現形式的話,波磔的開張是極為明顯的,於是我們看到尤其只有一行字的「簡」會出現豎畫的很長的一條線出現,而且完全表現出由細到粗的誇張線性。
經過測量,這類字僅為0.2cmX0.5cm大小,這種是大多數「簡」中的原大尺寸。
下面看「牘」,因為「牘」和"簡"的使用功能的差異,從上圖中細心的書友可能已經發現「牘」上會出現多行字,比如寬度為2cm的木板上要寫四行字甚至五行字。經過測量上圖此「牘」中,每個字僅有0.15cm的大小。
如此大小的字,一般紙質的圖書是無法印刷的。
漢簡中的字竟然有這麼小,常人也就無法看到,更也是不好想像了。
古人日常書寫有多快?
漢代的人日常書寫有多快?「簡牘」為我們提供了碑刻不能提供的信息碼。
因為簡牘的標註、記錄等實用性要求,古人在隨心所欲、無所顧忌狀態下書寫。所以快才是那個時代書寫的常態。
「簡牘」的隸書與章草並用的,或者借鑒隸書寫法而演變成的草書的字法。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當時的人書寫的時候,首先是要滿足實用性的。
當時人們是完全能寫出標準版的官方隸書的,由於時效的原因,只能在字中減省筆畫,加強筆畫連帶。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在書寫「簡牘」中的速度很快,又由於字很小,所以一帶而過的書寫會更多。
這麼小,這麼快。筆法咋處理?
當你細心觀察大量的簡牘中後會發現,即便是速度很快的書寫,每個筆畫起、行、收三個動作都交代都是非常清晰、完整,甚至完全能讓你一目了然。
必須要知道的一點是,古人有一種不同於現在的書寫工具,能讓點畫筆筆到位,特別是章草種類的,彈、壓、轉、折等一系列動作非常完備,當時大家對筆法的深入掌握是一種普及,所以普通人都有這麼精到的用筆就不足為奇了。
附:武威漢簡《儀禮》
1957年7月間,在甘肅省武威市城西南15公里處武威漢墓群共出土了480枚木簡,令人嘆為觀止。其中除11枚簡為日忌、雜占內容外,其餘469枚均為《儀禮》簡。由於它不是散亂的殘簡令札,而是完整的書冊,是西漢經書的樣本,在我國所有出土的簡犢中,保存最完整,大多數墨跡如初,雖稍有殘損,但每一篇首尾俱全,保存了原書的編題、尾題、頁碼和順序,像這樣樣完整的《儀禮》簡是迄今出土漢簡中空前的發現,不愧稱為天下第一簡。
※鍾繇《宣示表》單字放大,美到醉!
※倪瓚:比書法更高貴的,是人格的乾淨
TAG:書法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