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宮中的西洋鐘錶

清宮中的西洋鐘錶

時間的碎念—清宮西洋鐘錶

Time whispering——Western clockwork of palace of Qing Dynasty

王路

西洋鍾,自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到了清朝進入了西洋鍾使用、貿易的繁榮鼎盛時期。西洋鐘錶相對於中國傳統鐘錶具有外型精美、計時準確等特點。本文試圖分析清宮西洋鐘的發展以及影響。

The Western clock,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sixteenth Century, to the Qing Dynasty entered the Western clock use, trade and prosperity heyda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clockwork China watch has beautiful appearance, timing accuracy etc..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Qing western clock.


西洋鐘錶的傳入

16世紀,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逐漸開始了對外貿易。與此同時,環球航線開闢,水上交通為歐洲人來華提供了方便。歐洲宗教革命以後,教皇決定對世界傳播基督教,中國也成為了他們的既定目標。嘉靖三十一年,第一位試圖來華傳教的西班牙傳教士聖方濟各·沙勿略因路途挫折,最終死於廣東沿海的一個小島上。此後多年,許多傳教士、商團雖然在南海小島上有過短暫停歇,但從未進入內陸。直至萬曆以後,這種狀況才逐漸改變。西方傳教士和使節的先後到來,伴隨著一大批珍貴的西方先進技術工具,鐘錶只是其中一項。據史所載,西方傳教士送給當時的政府官員陳瑞包括鐘錶在內的各種西方科學工具作為禮物,以期待可以被許有居住權,然當時的政府官員獨獨對鐘錶產生濃厚的興趣。以至於後來的利瑪竇可以覲見明朝皇帝,鐘錶都起著投石問路般的非同尋常作用。

計時器作為人類的偉大發明之一,自古皆有。我國的計時器,是只具模糊計時功能的太陽鍾(也稱為日晷)、水鍾、火鍾、砂鍾以及天文鐘、輪鍾,並逐步發展成明朝的機械鐘。西方大致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研究鐘錶,18至19世紀逐步成熟。西洋

機械鐘錶,通常稱大者為鍾,小者為表。因多能按時自動打點報時,不似中國傳統的報時方式,故傳入中國後泛稱為「自鳴鐘」。李理對於西洋鐘錶的概括:「西洋鐘錶,通常是指十六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由西方各國傳入我國的各式鐘錶。它包括機械自鳴鐘、時樂鍾、鳥音鍾、懷錶、手錶等,另外還包括一些以人物、動植物、車馬具或建築、箱盒等為外形的機械裝置,專門用以表演或演奏。」本文研究西洋鐘錶不是單純的西方使節或傳教士進獻的鐘錶,也包括清宮做鍾處製作以及廣州、福建等地製作的鐘錶。

清朝時期宮廷西洋鐘錶的發展

鐘錶能夠在中國發展到如斯地步,對於傳教士來說可謂為無心插柳之作,因為傳教才是他們的根本目的。他們就如美術史上的西方畫家如王致誠、郎世寧的命運一樣,皇帝只准他們畫畫,嚴禁傳教。另外,清朝的閉關鎖國,只留有少數沿海的貿易港口,西洋鐘的流入質高而寡。由於鐘錶的外型精緻,計時準確,進入皇宮便倍受帝後青睞,帝後則成為對鐘錶需求最高的群體。在這種情況下,鐘錶就由各種途徑匯聚於宮中。通過向清帝進獻鐘錶,傳教士們獲得機會以接近皇帝,並逐漸取得了清帝的信任,為在華傳教贏得了一席之地。清宮西洋鐘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三類:1、使節獻禮;2、清宮做鍾處的生產;3、官員購買後獻於皇帝。


使節獻禮

鐘錶隨著西方傳教士和使節的一批批來華,不斷地被進獻到清宮,成為清宮鐘錶的一個重要來源。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情形更是有增無減。凡來華進京的西洋傳教士大都攜有西洋鐘錶,一遇機會,便將其作為禮物獻給清帝。如順治九年七月,湯若望曾向順治皇帝呈獻一架天球自鳴鐘,並附《說略》一份,詳細介紹了此鐘的情況。順治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西洋傳教士利類思、安文思又向順治帝進獻了一批西洋器物,其中包括「西洋大自鳴鐘一架」(李光濡編《明清檔案存真選輯》)又如康熙朝安文思「獻一鍾,每小時報時後,即奏樂一曲,各時不同,最後則如萬炮齊鳴,聲亦漸降,若向速處退卻,終於不耳。」(費賴之《入華耶穌會士列傳》)。

通過向清宮進獻鐘錶等物,使傳教士獲得覲見的機會,並逐步取得清帝的信任和歡心,鞏固了他們在華的傳教地位。西方各國派往中國的使者,亦以鐘錶作為禮品贈給清帝。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時期來華的馬戈爾尼使團。據當時參加使團的英方人士回憶,英皇在選擇贈品上相當謹慎。「英王陛下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只精選一些能夠代表歐洲現代科學術發展情況及確實有價值的物品,作為向中國皇帝呈獻的禮物。」這一時期雖然傳教士、使團引入的鐘錶已經不像原本那樣成為主流,但在鐘錶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清宮做鍾處

至乾隆一朝,社會穩定,生活富裕。皇帝熱衷於身邊的書畫遊樂與各類玩物,飄洋過海遠道而來的西洋鐘錶已由原來的先進科學實踐與天道正統象徵內涵轉變為閑逸消遣的高級玩具及奢侈觀賞擺設。此一時期除了大量進口歐洲豪華精美、計時準確的鐘錶之外,在皇帝的旨意下,宮廷內的歐洲及中國鐘錶技師更挖空心思,製作出大量供玩賞的各式新奇時鐘,並配以黃金、玉、

漆、象牙、寶石、紫檀等貴重物料的運用,務求使每件自鳴鐘能達到金碧輝煌、器宇不凡的高度裝飾效果。

清宮做鍾處,主要用途為滿足皇家的各種奢華需求製造修理御鍾。顧名思義就是承製御制鐘的地方。「做鍾處前身自鳴鐘處。自鳴鐘處位於紫禁城乾清宮東龐之端凝殿南,因其地收藏西洋鐘錶得名。自鳴鐘處設立的時間無法斷定,但文獻記載表明,它設立的下限是在康熙時期。」

做鍾處的最主要特點是根據皇帝需求按時完成任務。如不符合,必須修改。預期完成記功,反之則記過。乾隆一朝是清朝造辦處制鐘業的鼎盛時期,皇家鐘錶的生產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成為清代中國宮廷鐘錶業最輝煌的時代。現留存下來的御制鐘「乾隆年制」的居多。另「道光三十年(1850年),有匠役六十三,光緒年間做鍾處有孔、蔣二位師傅,其中蔣師傅通曉音樂,能通過移動刺滾所植刺釘的位置來調整鐘上的原配曲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有匠役何廣志。」直到1924年,仍有人在宮中從事古鐘錶的保養與修復。


各地官員購買後獻於皇帝

官員購買後獻於皇帝,也是清宮西洋鐘錶的重要來源。最主要的是廣東、福建官員。因為兩省均有對外貿易的大城市,且此地此時已經有了制鐘廠。官員經過貿易將獲得的鐘錶進獻皇帝。同時南方對於西洋鐘的仿製也越來越多。其中一些精品也會被當地官員當做貢品。此外,內務府官員也不時進獻鐘錶。如雍正五年「十月二十日,首領太監李久明持來儀器一件、日晷一件、樂鍾一件、玻璃掛鏡一件、紫檀木邊玻璃高桌一張,系年希堯進。說太監王太平傳旨:儀器、日晷著認看,樂鍾著收拾,玻璃掛鏡、玻璃高桌交造辦處收著,欽此。」繁多的進獻目錄,可以顯示出皇帝對於鐘錶的喜愛。同時,各地的進獻也對清宮鐘錶的種類繁複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小結

西洋鐘錶的引入改變了中國的鐘錶製造業,給中國製造創造了活力,工藝上繼承了我國的傳統和吸取西洋工藝的優點,鐘錶別具風格。對於傳教士而言,打開了中國大門,了解了中國文化,間接地宣揚了基督教,也帶來了西方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西方文化,進而改變了當時中國對於外界的模糊認識。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清宮西洋鍾是我們民族文化與西洋工藝結合的瑰寶,是我們每個去故宮的觀賞者都無法忽視的珍貴文物。

參考文獻:

〔1〕李理. 清代圖像上的西洋鐘錶[J]. 榮寶齋》. 2014年第4期,第206頁.

〔2〕吳衛明.鐘錶史話.〔J〕《中國書畫》 2005,05,03 53-54

〔3〕王津,秦世明,亓昊楠.清代御制鐘表探微.《中國歷史文物 》2008 (2)34

〔4〕郭福祥.雍正朝宮中鐘錶的來源與使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1,9.3(3)14-15

〔5〕《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C〕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黃山書社,1998.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北京大戶人家的四合院有什麼講究?
《略說大清》第十八回薩爾滸以少勝多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