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文:向尚瞰 讀史專欄作家

生活中不確定的因素很多,世界充滿著變化,有人說過一句很俏皮的話:「在這個世界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我們要做的和唯一能做的就是隨機應變。」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突然發生的情況或尚未料到的情況,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敏捷的適應、應付能力。而在現代人際交往中,隨機應變更是每個人必備的素質能力,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臨事之智》中云:「大凡臨事無大小,皆貴乎智。智者何?隨機應變,足以彌患濟事者是也。」從一定意義上說,能隨機應變,是智者消彌禍患,解決疑難的一種本領。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在《三國演義》第四回中,有一段曹操謀刺董卓失敗,假意獻上寶刀的故事。曹操是一個高明的刺客。在行動前,他不僅想到了成功,而且也想到失敗後怎樣保全自身。

他先向王允要來了一把非常貴重的七寶刀,這刀既可以作為刺殺董卓的利器,亦可以作為進獻的禮物。果然,在他行刺失敗之後,曹操隨機應變,立刻以獻刀為名,掩蓋了行刺的行為,在緊急關頭使自己得以保全性命。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明代才子解縉,思維敏捷,聰穎過人,他有著許多隨機應變的故事。明成祖朱棣欽點解縉為翰林學士,命他主編《永樂大典》,得以侍奉於皇帝左右。成祖經常出一些難題考他。

一次,成祖道:「愛卿,寡人有位后妃夜裡生了個孩子,你替朕做一首詩吧。」解縉立即吟道:「吾皇昨夜降金龍,」成祖道:「是個公主,不是皇子。」解縉馬上改吟:「化做嫦娥下九重。」成祖道:「可惜已經死了。」解縉介面道:「料是人間留不住,」成祖道:「已命太監拋入金水河裡去了。」解縉續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宮。」

成祖聽了哈哈大笑:「愛卿真是隨機應變的奇才啊!」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京劇名伶譚鑫培,他在舞台上隨機應變的能力,也有口皆碑。一次,譚鑫培演出《黃金台》,扮齊相田單,因上台匆忙,忘了戴帽子,這時,觀眾正瞠目結舌,只聽他來了一句定場白:「國事亂如麻,忘了戴烏紗!」,既針砭了時弊,又彌補了舛錯。觀眾一聽,無不暗暗佩服。

另一次演出《文昭關》。該戲演的是春秋時期的故事,伍子胥全家被害,他隻身逃到昭關,不能出去,愁得一夜之間鬚髮皆白。伍子胥乃堂堂武將,儀端威猛,出場時應腰佩長劍,其唱詞有:「過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滾油煎,腰中空懸三尺劍,不能報仇也枉然。」

誰知管行頭的出了問題,給他錯掛了腰刀,誰也沒有發現。待譚鑫培上了場,手扶劍柄時,才知道寶劍換了腰刀。這時,鑼鼓響處,過門已開,要換已來不及了,只聽他唱道:「過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滾油澆,父母冤讎不能報,腰中空懸雁翎刀。」唱完,台旁台下一片叫好,一時傳為佳話。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在各種談判中,應變能力顯得更為重要。談判中常常會出現許多意外的情況,如果談判人員不能很好地應付和處理,就會陷於被動,甚至功虧一簣。當談判中突發的情況同原先預想的有較大出入時,應變能力強的人能夠調動自己的智慧,提出各種靈活的辦法、變通的方案,盡量妥善解決。

同時,對對方提出的方案、措施,也能夠冷靜分析思考,權衡利弊得失,做出正確的抉擇。而應變能力差的人卻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習慣於按老辦法去處理新問題,常常是這個我不能接受,那個我無法考慮,最終導致談判的失敗。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隨機應變為的是駕馭事態的發展,或打破僵局,或彌補失誤,或趨利避害,使自已取得有利的地位。

具體一點說:隨機應變從功用上講不外乎保持主動和變被動為主動。這種隨機應變能力不是天生的東西,而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工作實踐中形成的。

《紅樓夢》中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如果能夠做到這十四個字,既有廣博的知識,又有豐富的閱歷,懂得世態人情,時勢物理,就一定能掌握隨機應變這門處理人際關係的藝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