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到唐宋,看古人春天怎麽好嗨喲!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院本《十二月令圖軸》之三月 踏青 飲酒
探春又名踏春,也是今日的春遊,這個民間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先秦時已有。《晉書》中記載著,每年春天,古人都要結伴春遊,唐宋已經普及到了宋代更是踏青之風盛行。
先秦
先秦是一個奔放的年代,就連孔子也很推崇「風乎舞雩,詠而歸」的郊遊生活。相傳先秦的人郊遊以「浪漫」聞名,春天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可以算的上是一個解禁的季節,當時國家還為此特意設定了一個春遊節日「巳日」,對於封建禮教嚴苛的古代來說,唯有春遊期間可以暫時廢除禮教的禁錮,男女之前可以談情說愛,自由交往。
陝西靖邊縣墓壁畫
《詩經》中記載的大量愛情詩篇都發生在春遊,兩情相悅,私定終生的故事時有發生。比如「出其東門,有女如雲」說的就是鄭國人喜春遊,出了城東門,滿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遊女子,正是男子尋找真愛的好時機。
陝西靖邊縣墓壁畫
西漢
一組西漢時期的的敦煌壁畫,更是向我們呈現了古人在清明時節春遊途中「設樂踏舞」、「頂桿娛樂」和「攀樹摘花」的內容,讓人不禁感嘆還是古人的春遊豐富。
魏晉代
魏晉時期人們開始把郊遊視為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尤其是文人,開始把理想與情懷寄托在郊遊的山水中,遊歷四方,文人們「返乎自然」,在山河間品茶,飲酒,作詩。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是在此時誕生的。
在郊遊方面最講究的要算山水詩人,旅行家謝靈運了,相傳他每次出行時都會頭戴曲柄笠,腳蹬木屐。而這種木屐被當時的人稱之為「謝公屐」,它前後都有齒釘,「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款登山鞋。
陳洪授《松溪品茗圖》
唐代
展子虔 《游春圖》是迄今記載春遊最古老的現存畫卷
唐代白居易的《春遊》「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可見在隋朝時期,已經形成了全民的郊遊熱。當時的女子春遊時候如果遇到好花就會「鋪席藉草,圍坐一圈」一起賞花,據說這種賞花方式至今在日本還很流行。
周昉《調琴啜茗圖卷》
我國迄今存世最古的畫卷《游春圖》,更是記錄了江南二月桃花爭艷,湖天一色,清江無際,人們徜徉在青山綠水間。唐朝除了郊遊愛吃喝外,仕女,婦女騎馬郊遊也開始盛行。著名的《虢國夫人春遊圖》就記錄了幾個盛裝打扮的婦人騎馬游春的場景。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穿著華麗的女子騎馬春遊
宋元
張佚名《春遊晚歸圖》局部圖
到了宋元時期,踏青活動大多集中在清明節,人們可以一邊祭祀一邊春遊。張佚名的《春遊晚歸圖》中一個老者策騎緩行,隨行侍從拿著自備的食物等就記錄了當時春遊自晝及幕的習俗,另傳,富家人帶著廚師隨行出遊的也大有人在。宋代春遊內容開始變得多元化,開展一些體育健身,比如蹴鞠也就是現在的踢足球。
《宋太祖蹴鞠圖》
明代
從明代開始春遊除了借清明節掃墓之外,體育娛樂活動更佳盛行,各類體育項目日益增多。
明代 唐寅《春遊文幾山》
遊玩項目
1、踏青
一家人扶老攜幼,在剛剛萌發春意的田野踏青。踏青又叫春遊、探春、尋春等。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2、盪鞦韆
青年男女和活潑的孩子們盪起了鞦韆。鞦韆是在樹的粗大橫枝上拴結實的皮繩和木板,人站在上面抓著皮繩來回飄蕩,還要拴上彩帶,十分愜意。
3、蹴鞠
相傳是黃帝用來訓練武士的一種遊戲,後來發展成為一種完善的體育運動。掌柜的聽說,這是現代足球的鼻祖哦~
4、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5、植樹
植樹起源於插柳,清明一到,氣溫升高,萬物萌發,此時種樹,容易成活。特別是柳樹,更是極易成活。
6、射柳
這也是一項時尚高雅的活動。在細長搖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縷紅綢,即是被射的目標。大多是青年男子,騎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製的前頭分杈的箭,射斷那枝柳條,待柳條落地之前,飛馬前往,將柳條接住,是考驗騎射真功夫的一項運動。
7、放風箏
據說風箏起源於祭掃墳墓豎竿拴紙的風俗,後來不僅演化為美麗的風箏,而且形成了清明放飛風箏的民俗。
8、郊遊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封建禮教嚴苛,男女授受不親,而唯有郊遊期間暫時廢除了那些禮數禁錮,男女可以自由交往。這些單身男女們哪能放過這一年一次的求偶良機,所以踏青春遊往往就會成就一段段佳偶良緣。
9、餛飩會友
《浮生六記》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古時春遊賞花,大都是文人雅士的癖好。而文人雅士很重面子,提著鍋碗瓢盆去踏青賞花,不僅麻煩還有失格調。於是蘇州的文人們就想出了一個點子,請了一個賣餛飩的跟隨他們一同春遊。帶著酒菜、炊具去賞花,既解決了生活難題,又別有一番野炊之趣味,實在很像「文青」們想出的妙招。
-------------------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鑒賞
※魏文侯選相:鑒才要「五看」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