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人容易招致禍患,往往會有這兩個跡象

一個人容易招致禍患,往往會有這兩個跡象

《左傳》曰:「禍福無門,唯人所召。」這句話告訴大家:災禍和福報都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人為造成的。這也和佛家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名言相呼應,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果」!

人人都想福報多多,避開災禍,趨向於幸福美滿的生活。那麼,人類的哪些行為容易招致禍患呢?其實,智慧的古人早已經替我們總結好了:一個人容易招致禍患,往往會有這兩個跡象。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這兩種行為更容易招致禍患。

1、禍莫大於不體人之私,而又苦之;仇莫深於不諱人之短,而又訐之。————[明]呂坤《呻吟語》

釋義:禍莫大於不體諒別人的隱私,還要增加他人苦惱;仇莫深於不避忌別人的短處,還要進行揭發攻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如果你無意中知道了他人的隱私,不幫他們保護隱私,反而還到處泄密,則會導致禍從口出,招致他人仇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如果你不懂得幫人遮掩,還當眾攻擊他人短處,讓人難堪,則是給自己拉仇恨,後患無窮。

不管是泄露他人隱私,還是攻擊他人短處,都是不懂得體諒他人、喜歡在別人傷口撒鹽的行為,也都是會在無形中招致禍患的跡象。所以說,不體人之私,而又苦之;不諱人之短,而又訐之;這種行為很容易招致禍患。

2、禍難生於邪心,邪心誘於可欲。——《韓非子·解老》

釋義:禍害災難產生於不正當的念頭,不正當的念頭由於外物的誘惑而引起。

慾望可以讓你感覺滿足,也會給你帶來殺身之禍,正如曾國藩所說:「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是慾望殺身的最好例子。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慾望淡泊一點,災禍也少一點,正如清朝醇親王家訓所言:「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子孫禍也小。」

《韓非子·解老》曰:「人有欲,則計會亂;計會亂,而有欲甚;有欲甚,則邪心勝;邪心勝,則事經絕;事經絕,則禍難生。由是觀之,禍難生於邪心,邪心誘於可欲。」

意思就是說:人有慾望,計算就混亂,計算混亂,就更有慾望;更有慾望,邪心就佔上風;邪心佔上風,辦事的準則就沒有了;準則沒有了,災難就會發生。由此看來,災難產生於邪心,邪心產生於慾望過多。

知足常樂,知足多福,正如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六章》中所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最大的禍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就是貪得的慾望。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一個人不知足,慾望過多,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更容易招致禍患,就像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兄弟子侄時所說:「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所以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一個人慾望過多更容易招致禍患。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為人處世時候,多存善心、善待他人,則是積累福報;反之,老是泄露他人隱私、揭人短,則是積累惡報。慾望少一點,禍患少一點;慾望多一份,禍患多一份。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認為還有哪些行為容易招致禍患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觀點!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琢磨君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福與禍的多寡,和兩種心理特徵有關
人際交往中,熟記這兩條準則,好福氣不請自來

TAG:琢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