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跳橋自殺:為什麼父母成了孩子拚命逃離的噩夢?
父母本該是孩子
最強大的的依靠
卻給了最致命一擊
文 | 羔小羊
本文由親寶寶原創首發
1
又一起令人心痛的悲劇發生!
4月17日晚,上海一名17歲的高二男孩,跟隨媽媽回家。途徑盧浦大橋時,媽媽停下車,來到後車門前,用手指著車內,對男孩說著什麼。
隨後上車,卻依然沒有開車。悲劇發生在幾分鐘後。
突然車門打開,男孩衝出車外,迅速跑向橋邊,決然地翻身跳下。
媽媽緊隨其後,沒有抓住,捶地痛哭。
當120趕到現場時,男孩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17歲的大男孩,就這樣沒有了,母親永遠失去了兒子。
男孩從車門衝出,到跳下大橋,全程不到5秒。這5秒鐘內,他一邊跑,一邊用手抹著眼淚,令人心疼不已。
據男孩媽媽說,當時正駕車載著兒子,他因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其批評後跳橋。
很多網友痛惜道:「明明可以積極處理的問題,為什麼要壓垮孩子?」
還有很多人對男孩的行為感同身受:
一位匿名網友說,她很懂男孩當時的心情,只想消失,嚮往解脫。
因為她也有過類似經歷:
中考沒考好,她很傷心,可回家後更難過。
父親罰她每晚去地里收毛豆,讓她天不亮一個人擺地攤。每天,用各種粗暴的話罵她。
有天晚上,她賣完菜回家,父親說:「你怎麼不滾出去,你還有臉待在家裡?」
那一刻,她快速拉開門沖了出去。
不是為了賭氣,只是想消失。
她怕黑,膽子非常小。但那天晚上,她穿過小縣城,往非常黑的郊區跑。
她想用更可怕的事情,來阻止那些話在她心裡撞擊的痛。
她說:「沒有後怕,只是可惜沒有真的死掉。
我媽把我拖走了,又開始罵我:你還敢跑,下次你再跑,我把你腿打斷!
她以為這樣的話可以震懾住我,她不知道我也有自尊。
她這樣說,我可以再撞一次。但是我累了。
我知道我欠他們的,沒有必要再掙扎。某一個我已經死了。」
原本,家應該是讓孩子感到最溫暖治癒的地方,沒曾想,卻成了孩子想要拚命逃離的地方。死亡反而成了許多孩子誤以為的平靜解脫的歸宿。
想想就難過。
2
前不久,還發生過另一起悲劇。
江蘇一名9歲的小男孩,因為不小心撞碎了學校的玻璃,從17樓跳下身亡。
他留下了簡短的遺書:「nai nai(奶奶),我前天把學校的bo里zhuang sui 了(玻璃撞碎了),我之到要chen fa(知道要被懲罰),suo以我跳lou了(所以我跳樓了)。」
看著歪歪扭扭的字,令人心痛極了。
究竟平時孩子犯錯後,會遭遇怎樣的懲罰?究竟是怎樣的恐懼,才讓這個年僅9歲的孩子,寧願走上絕路,也不敢回家啊。
一塊玻璃,卻要用一條尚未綻放的生命來償還,這個代價未免也太沉痛。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的孩子,不願意向父母吐露心事,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求助父母。
知乎有一個問答:「你受到委屈後會告訴父母嗎?」
其中一個答案是:
「如果告訴了我媽,她就會不停地每天提,並且說是我的錯,可是她都不明白整個事情,憑什麼全部是我的錯呢?
關鍵是我還不能反駁,否則她會說我翅膀硬了。
經歷了委屈後,我真的不想聽長篇大論的說教,很累,真的。」
網友磐石講過一件事,讓人心酸不已:
那年,父母答應寒假帶他去遊樂園,他達到了父母的要求,考了班級前三,趕完了寒假作業。
卻在去遊樂園的前一天,突然被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異口同聲說他偷錢。
他是被冤枉的啊,他多想父母能夠站在他這一邊,相信他,保護他。
可沒想到,媽媽直接拿了雞毛撣子逼問他。他沒有拿,自然沒有承認,可媽媽還是劈頭蓋臉打下去,打得他衣服破了,雞毛撣子折了,臉上破皮,手上腳上都是條條杠杠。
並且第二天,還取消了他心心念念的遊樂園計劃。甚至整整一年,所有人都沒給他好臉色。
那之後,他遇到任何委屈、傷害,都絕不會讓父母知道。而遊樂園也成了他不敢觸碰的痛。
直到快而立之年,他終於第一次去遊樂園,趁人不注意,躲到出口處最陰暗的角落,背過身去,抹著不住滴落的眼淚。
他說:「這淚水,是欠曾經九歲的我,九歲被媽媽打得遍體鱗傷的我,憋住的眼淚,在過了差不多二十年之後,才放肆哭出來。」
父母本該是孩子最強大的的依靠,卻給了最致命一擊。
當孩子感受到家不是退路,反而會擊斷自己的最後退路時,又如何無條件信任父母,開口尋求幫助呢?
3
比起在外面遭遇的挫折、承受的委屈,孩子更在乎的是父母的反應。
周國平在《不想長大》中說:「孩子的心靈遠比我們所認為的細膩得多,敏銳得多,我們千萬不要低估。」
一位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曾經講過兩個真實的案例:
一名高二女生,懷孕了。
她小心翼翼地試探說:「爸,我們班有女生懷孕了。」
父親瞬間暴怒:「什麼?這麼小干出這種事?還有臉沒有?」
她很害怕,但還是抱著希望問:「如果是我呢?」
父親說:「那你就去死吧,我沒有這樣的女兒。」
兩分鐘後,她借口上廁所,從窗戶跳了下去,當場身亡。
另一個高中女生,發生了同樣的事。
母親擦掉眼淚,抱著女兒說:「這件事情,絕不要讓第三個人知道,媽媽也會為你保密。」
她帶著女兒去了醫院。
請了一周假,專心陪伴女兒,再沒提過這事。
女兒上學的早晨,她熬了粥,只說:「這是你最喜歡的。」
女兒流著淚說:「媽媽,您給了我尊嚴,我要還您一個奇蹟。」
她發奮學習,最後考上了北大。
兩個女生都經歷了一樣驚慌懊悔的事,父母的不同反應,卻讓她們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一個孩子在母親的愛與接納中,擁有了新的生活;另一個孩子卻因為害怕與絕望,永遠失去了生命。
即便是真正犯了錯的孩子,需要的也不是來自父母的打擊,而是包容與接納。
每一個犯錯的孩子,都不會在一開始,就想用極端的方法處理事情。
兒童心理學博士托德老師說:
「每個孩子在犯錯後,心裡都會充滿著內疚、羞愧與自責,並且會試圖去彌補。父母放棄劈頭蓋臉地責備孩子,孩子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補救和改變上。」
4
「童話大王」鄭淵潔寫過一個故事:
女孩被老師冤枉偷了別人的錢,但這個女孩第一反應卻是說:「我要叫我父母過來。」
老師聽了非常吃驚:「不僅不怕我叫家長,反而還要主動叫家長?」
因為女孩不會害怕父母知道,不會擔心父母說:「怎麼不懷疑別人,就懷疑你?我們的臉都被你丟光了,你還好意思哭?」
任何時候都深信,父母會聽自己解釋,會相信自己,支持自己。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遇到事情總會第一個告訴父母。
這真是孩子最幸福的模樣,也是一個家庭最溫暖的樣子。
馬伊琍也曾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讀初中時,老師對馬伊琍父親說:「你女兒道德作風有問題,跟很多男生關係不清不楚。」
父親只回答了一句話:「我的女兒我知道。」
他相信女兒,也保護了女兒。
也正因此,馬伊琍的性格自信而樂觀,即便是後來婚姻出現了危機,她也從不對自我產生否定,而是相信這是婚姻中需要成長的一部分,勇敢面對。
為人父母者,應該在孩子受傷、犯錯、失意時,給孩子更堅定的撫慰和力量。
讓家成為孩子療傷的場所,讓愛造就療傷的能力,而不是創造更深的傷痕。
父母和子女,本該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
願我們做父母的,時刻把孩子視作珍貴禮物,去珍惜與呵護。
願我們的孩子,任何時候想到父母,都能感受到溫暖與踏實,能汲取無窮的力量。
願每個家庭都能成為孩子最溫暖的大後方。
不管孩子做了什麼
父母們首先一定
要聽一聽他的想法
告訴他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
爸爸媽媽一直在你身後
有同感就轉發到朋友圈吧
微信改版之後,
你是不是經常找不到軒媽了,
按照下面的提示
把親寶寶育兒「設為星標」吧
TAG:親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