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王光明等:關於加強高等師範院校「學科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

王光明等:關於加強高等師範院校「學科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

2019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加快推進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一年,也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重要一年,更為「四有好老師」搖籃——高等師範院校進一步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利契機。

教育學與其他學科融合的教育,可以簡稱「學科教育」。「學科教育」的內涵遠比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教學豐富,還包括STEM教育、環境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等綜合性、跨學科的教育。

「學科教育」師資隊伍是培養教師的教師,是教師教育的主力軍。在加快推進建設教育強國的今天,加強「學科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從「根」上解決「教師的教師」師資短缺等問題的高效之舉和重要途徑。當前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愈發重視教師教育人才培養,尤其是和基礎教育相關的「學科教育」的師資培育。

為加快「學科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國家相繼出台《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關於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等文件,提出在崗位聘用、績效工資分配等方面,對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實行傾斜政策。一些地方如江蘇省、福建省、河北省等相繼出台區域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給予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政策關懷。這些政策的出台,為「學科教育」教師隊伍發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一些師範院校如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等整合學校內部資源,在「學科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上取得一定成效。

相較於國際發展,我國對這支隊伍的建設略顯滯後,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影響到振興教師教育戰略的實施,亟待解決。

135編輯器

一、我國「學科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三大問題

(一)「學科教育」教師的歸屬複雜,半數以上教師感覺迷茫和自卑

經過對全國125所師範院校242名「學科教育」教師調研發現:「學科教育」教師學院歸屬不清,其中72.7%的院校歸屬於學科學院,如數學學院、物理學院等;17.8%的院校歸屬於教育科學學院(或教育學院);僅有9.5%的院校歸屬於教師教育學院。調研的教師群體有82.2%的教師感覺迷茫和自卑;73.6%的教師表示自己像是需要被照顧的「殘疾人」;在歸屬於學科學院或教育學院的教師中,高達91.8%的教師認為自己被邊緣化,成了學院的「配角」,影響了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二)「學科教育」師資隊伍數量上存在明顯缺口

從「學科教育」的學科傳統來看,以數學教育為例,被調研的125所師範院校中,46所院校教師不足4人,10所院校僅有1-2名教師。在教師的職稱結構上,34所院校沒有數學教育的教授,28所院校僅有1名教授。在教師的學歷結構上,33所院校沒有博士,46所院校僅有1-2名博士。在學校對教師的需求上,2018年全國81所師範院校急聘超過2名以上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但全國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每年博士畢業生不足30人,供需相比之下,僅2018年的缺口至少需要6年才能補足。其他學科教育面臨師資缺口的情況更加嚴重,例如6所部屬師範大學僅有3所招收生物教育學術型博士,正常情況下每年畢業3人。

從「學科教育」的新興學科來看,以STEM教育為例,早在2011年,奧巴馬就頒布了《總統2012預算要求和中小學教育改革藍圖法案》,其中規劃2020年以前培養10萬名STEM教師。美國聯邦STEM教育進展報告顯示,美國在STEM教育領域的投資逐年增加,2016年已突破30億美元,同時關注STEM教師的培養。近年來我國開始重視STEM教育,如江蘇省、深圳市、成都市等都發布專門文件,大力推進STEM課程,但目前高等師範院校中沒有相應專業和學科,造成STEM教育師資緊缺,影響了STEM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的建設和實施。

在當今計算機晶元、人工智慧、醫藥健康、通用航空等高精尖技術和產業均需跨學科人才的背景下,加速跨學科人才的培養刻不容緩。我國基礎教育雖已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與健康、道德與生活等跨學科的課程,然而師資嚴重缺乏。目前高等師範院校普遍未建設上述跨學科師範專業,更奢談跨學科的「學科教育」師資培養,致使一些跨學科課程因無教師勝任淪為虛設或成為簡單的學科課程疊加。

(三)平台不足,制約「學科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

專業期刊是教師隊伍成長的重要平台之一。國際SSCI索引中,學科教育專業期刊為60種,占教育學的25.1%。而在我國CSSCI索引中,「學科教育」專業性期刊僅有2種,只佔教育學的3.7%,造成「學科教育」教師隊伍在國內發表高質量期刊論文存在先天不足。

科研立項是教師隊伍成長的另一重要平台。我國「學科教育」在課題立項上也存在邊緣化現象。以數學教育為例,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近10年(2008-2017年)的立項課題中,數學教育項目僅31項,佔全部立項的0.71%。而美國國家級資助機構聯邦教育科學研究院10年來資助的數學教育項目高達96項,約佔全部立項的6.67%,與美國相比,我國存在較大差距。

135編輯器

二、原因分析

(一)我國「學科教育」的學科地位過低,造成教師發展迷茫

我國「學科教育」歸屬於教育學二級學科「課程與教學論」之下,各個分科只是具體的研究方向,等同於「三級」學科的地位。而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如英國、美國、澳大利亞、芬蘭和日本等,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二級學科劃分,教育學與任何學科結合均是學科方向,如數學教育、物理教育、科學教育、環境教育、STEM教育等,可近似等同於我國的「二級」學科地位。在我國香港,「學科教育」級別更高,如數學教育,授予的博士學位既不是教育學博士,也不是理學博士,而是哲學博士,跨越了學科門類。

我國高校學位點的申報一般是依託二級學科來進行,「學科教育」尚未成為二級學科,無論是學科發展還是人才培養均受掣肘。諸如跨學科的STEM教育、環境教育等至今還沒有納入學科分類,尚未具有培養STEM教育和環境教育等方面博士生的資質。「學科教育」學科地位過低,影響教師的專業自信,造成「學科教育」教師歸屬難題和發展迷茫。

(二)「學科教育」人才培育力度不夠,影響供需平衡

「學科教育」師資缺乏,一方面由於我國「學科教育」博士生培養力度不足,造成「學科教育」師資儲備匱乏;另一方面由於「學科教育」不受重視,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夠,難以從其他領域獲得師資補充。以數學為例,美國共有72所高校招收數學教育博士研究生,其中16所是美國排名前100的學校。僅2017年在讀學科數學全日制博士生達554人,非全日制博士生456人。而我國僅有16所院校培養數學教育博士,全國僅數學教育博士生2018年需求就達160餘人,國內「學科教育」博士培養規模遠不能滿足師範院校的「學科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三)「學科教育」政策配套不足,造成專業發展平台缺乏

國家制定的現行政策強調對「學科教育」教師在崗位聘用、績效工資分配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但高校教師的考核評價、工資待遇與教師的科研成果息息相關。可惜的是,我國當前政策卻並未觸及這一核心問題,「學科教育」教師依然面臨論文成果沒有CSSCI(簡稱C刊)發表平台以及課題立項難的窘境。第四輪教育學學科評估論文收錄情況,國內只統計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間CSSCI和CSCD收錄的論文,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結題以及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結項,也只認定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的成果。高等師範院校在追求教育學科排名的過程中,「學科教育」教師也因C刊發表和科研立項等客觀條件的先天不足,在考核評價上「低人一等」、倍感委屈。這便造成了國家雖多次強調給予「學科教育」教師政策關照,但相關院校執行不當,落實不力,造成教師無法切實感受到國家政策的春風暖意。

135編輯器

三、建議

基於上述情況,建議儘快出台「學科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專項指導意見,統籌規劃這支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師範院校對此項任務的重視程度,為建設教育強國培育更多大國良師。

(一)學科建設:加快建設「學科教育」二級學科,引導相關院校整合教師教育資源,強化教師教育

建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強化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引導和鼓勵相關高校根據自身條件,建設教育學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的二級學科。由教育部統籌,教師工作司和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鼓勵擁有各個教育學一級學科的院校,自主開設科學教育、數學教育、STEM教育、環境教育等二級學科。鼓勵相關學院加強合作,整合教師教育資源,開展「學科教育」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及時表彰做出積極探索的單位。在每年一度的全國師範大學校長聯席會議中予以宣傳和表彰。

(二)人才引育:系統實施「學科教育」人才培育計劃,開展校際聯盟,打造高質量團隊

設置「學科教育」博士專項計劃、「學科教育」博士後專項計劃,給予專項指標。由教育部牽頭,教師工作司和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具體負責,引導師範大學或綜合性大學重視高端「學科教育」人才培養。

設立「學科教育」培養專項計劃。由教育部統籌,財政部、中央編辦、國家留學基金委協同負責,打造「學科教育」教師學歷提升計劃、國內培養計劃、海外留學計劃,加大「千人計劃」中「學科教育」高端人才的引進,大力培育優秀「學科教育」科研和教學團隊。

統籌實施師範院校聯盟制度。以部屬師範院校、省屬師範大學為核心,區域師範院校聯盟,如京津冀師範院校聯盟、西部師範院校聯盟、長三角師範聯盟、珠三角師範聯盟等。鼓勵聯盟院校互派教師掛職交流學習,不斷提升「學科教育」教師團隊的整體實力。

(三)科研平台:增設「學科教育」類別,落實政策關懷

增設「學科教育」類別期刊。由教育部社科司統籌,責成CSSCI、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等期刊評價單位,參照SSCI或北京大學圖書館核心期刊的遴選辦法,增設「學科教育」類別。或由教育部委託「學科教育」專家組成「第三方」,研製「學科教育」類期刊以及將「學科教育」作為重要欄目的教育學類期刊的評價標準,評估結果做為師範院校的教師教育水平評估和師範專業認證、教育碩士和博士水平評估等的重要指標,以此導向相關院校真正重視「學科教育」。或者在下一輪學科評估以及教育部科研成果認定中淡化「論文」出身,強化同行評議。同時,由教育部聯合中宣部設立專項計劃,加大對「學科教育」,尤其是跨學科「學科教育」類期刊的支持,鼓勵該類期刊的創辦和國際化發展,提升優質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增設教育學與其他學科融合的「學科教育」類課題。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以及重大項目中設立「學科教育」專項課題,研究當前「學科教育」領域的熱點和趨勢,引領未來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

(作者:王光明 吳立寶 張永健 廖晶 張楠 作者單位:天津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關巍 王嘉: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向世界的中國話語
第二屆京滬城市論壇暨「首都文化研究叢書」首發式在京舉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