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費事件背後,藏著影院的三張面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犀牛娛樂,作者 | 島主,編輯|夏添
「影院也要生存啊,投資幾百萬幾千萬,影院數量沒人把控,想建就建,不想點辦法怎麼維持生存?」影院經理陳曉向犀牛君感嘆道。
雖然他所在的影院沒有受到《復聯4》服務費事件的影響,但他臨近的兄弟影院卻名列流傳的「服務費異常影院」名單之內,一時之間成了眾矢之的,陳曉現在想想還有點後怕:「要是之前一念之差,現在只怕我們也得上榜。」
服務費這件事情是從4月18日開始發酵的,諷刺的是這一天恰好是上海漫威影迷盛典舉辦的日子,那邊超級英雄們在與影迷狂歡,而這邊影院們卻戰戰兢兢,接受著輿論一波又一波的攻擊。
兩件事情共同促成了《復聯4》在18日當天零點場預售票房的提升,目前《復聯4》零點場票房已經破億,這也是中國影史上首次有影片零點場票房破億。
有業內人士分析,影迷盛典的宣傳才是該日票房增長的關鍵,因為當天貓眼的綜合票價有所下調,「服務費事件」只是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罷了。
陳曉也向我們透露:「服務費這件事,行業內其實早已心照不宣,貓眼淘票票有服務費掙,我們自然也不能袖手旁觀,肯定想要分一杯羹,只是之前收的比較少,這次有的影院收取的漲幅未免離譜了。」
看來在驚人的「服務費事件」背後,藏著幾張我們從未見過的影院們的面孔。
驚弓之鳥、狐假虎威、受害者:哪一張是影院的真實面孔?
18日下午,陳曉所在的院線發布通知:「嚴禁各加盟影院在預售、銷售《復聯》等影片時出現抬高電影票服務費的行為。」19日,電影局會再進行一次票價巡檢,除Vip廳以外,服務費超10%的影院,外方都有可能提出不予合作。
針對「服務費異常影院」名單,犀牛君隨機聯繫了當中服務費收取較為驚人的三家影院,其中兩家的影院經理拒絕回應,而另一家則表示是系統出現了問題,現在已經進行更正。這一回應聽著耳熟,在開預售的當天,就有一家票價高達1033.99的影院發布了近似的聲明。
當然受損最大的還是片方的利益,有其他影片的發行方人員對犀牛君吐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片方生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打個比方,本來是100分賬,現在30分賬,影院凈利潤多了70,片方少賺了35,這可是斷人財路,還能不急眼?」
服務費到底包含了什麼?應該怎麼收?陳曉開始科普:「這幾年,電影票選座都是包含服務費的,一般服務費都是第三方售票平台收取,影城不參與,當然影城也可以相應的收取服務費。這個費用不用分賬,片方收不到,一般要求應該是不超過30%的服務費。
「比如5元的服務費,其中就要包括像售票系統維護費、簡訊通訊費、電商平台手續費、網路售票管理費、取票設備維護費等費用,這些費用聽上去晦澀,但確實是電商售票必需的費用,收取是比較合理的。
但第三方售票平台在這次事件中也並不佔據主動權,相反有的電商還被影院「欺負」了。犀牛君一位做電商的朋友就爆料:「很多高票房的影城逼電商多收服務費,然後再返給影城,有的電商實際就拿到0,強勢的影城就是有話語權。」
影院在《復聯4》服務費事件中展現出了三張面孔,他們一方面在想盡辦法盈利,不成之後變為驚弓之鳥,另一方面,強勢的影管和影城又掌握著排片生死大權,面對片方和發行十分強勢,同時還會擺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樣,哭訴自己多麼不容易,這「影院眾生相」可是蠻值得玩味了。
三張面孔擺出來,針對服務費事件各方也呈現出了不同的態度與觀點,有人質疑這是否屬於偷票房的行為?「要知道今年影院行業本身就非常艱難,法無禁止即可為,主管部門只是叫停畸高的現象,如果上升到「偷票房」三個字未免上綱上線。」
但立刻就遭到了駁斥:「倡導法無禁止即可為真的是很流氓了,誰沒有艱難的時候,不代表所有艱難都可以嫁接,否則遲早滑向有文化的暴民。」
中立者則認為服務費存在即合理,尤其是影廳服務費一項,確實有據可循。比如imax 影院投入的建設,imax 還要參與分賬,片方又要分賬,4DX廳同理,這些特殊廳給予特殊服務,並無過錯,只是落實到《復聯4》這件事情上確實有些過激,不該一棒子全部打死。
當然不僅是電影票漲價,我們涉及衣食住行的各種生活必需都在漲,《復聯4》服務費只是小小的縮影而已。
從「組合票價」到「服務費」:影院也要填飽肚子
說起來影院亂收服務費的事也並非一天兩天,觀眾們雖然對服務費的細節了解的不甚清楚,但並不代表對此就不會關注。
犀牛君隨機採訪了一位觀眾,他就對服務費的收取方式抱有疑問:「我上次在家門口的萬達影城看IMAX版的《阿麗塔》,服務費5元,影廳服務費10元,加起來就是15元的服務費用,這兩筆難道不是一回事嗎?」
這樣的回答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觀眾群體的心態,隨著電商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觀眾選擇在APP上購票,但有時候大家只關注票價,而沒有在意票價本身的構成,取齣電影票後也不會仔細看票根上面的數字,自然也不會注意到服務費的多少。
但服務費確實潛移默化間在影響著電影市場。2019Q1電影市場票房與觀影人次均同比下滑,主要原因在於票價與服務費大幅增長,總票價明顯提升,進而抑制了部分用戶的觀影需求,導致觀影人次大幅下滑。
據專業人士介紹,當大家抱怨電影票價變貴的時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來自於服務費的提升,1~4線城市的人均服務費開支同比增加均接近或超過30%,5線城市也超過20%,貓眼、淘票票等在線售票公司在春節檔就大幅提升購票服務費。
其實在多年之前,影院最受詬病的是以「結構票價」出售影票,影院將爆米花、飲料等商品與電影票搭配銷售,票面上所標註的價格,包括賣品和其他附加費用,在業內被稱為「結構票價」。
這種票價,一是讓觀眾憑空多掏腰包,二是加劇電影業的「看電影貴」,我們之前可能都有遇到過要求觀眾強制購買3D眼鏡,必須要搭配爆米花、飲料等套餐等組合,這本身就是違反規定的行為,也讓很多工薪階層在潛意識中認為去影院看電影是奢侈行為。
影院在這上面大有文章可做,賣品價格可以被提高至上限,而電影票價格卻被縮減至片方要求的最低票價,導致片方僅能按最低票價分成,電影院藉此兜售私有賣品、大偷票房。
隨著電商平台的崛起和政策的完善,這種一般在櫃檯購買的組合票價漸漸成為歷史,但對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影院們來說,總會有新的方法來為自身盈利,於是服務費就成為了他們鑽空子的渠道。
「說什麼為中國電影發展盡一份力那都是空話,眼前最要緊的是填飽自己的肚子。」陳曉這番感慨,應該代表了不少影院經理的心聲。
亂象後的迷霧:優質內容供給才是關鍵
面對如此亂象,有關部門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在陳曉的印象中,廣電總局對「服務費」做出限定措施尚屬首次。限令一出,影院頓時噤若寒蟬。
在服務費亂象的背後,除了影院的三張面孔,我們還能看到一團模糊不清的迷霧。這迷霧來自於《復聯4》上映前國內電影市場難熬的冷淡期,2019年已過去近1/4,前3個月電影總票房為186.2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202.2億下降約8%。
電影市場的急速冷卻,使得影院經理們的日子都不好過。這時又回到了陳曉在文章開頭髮出的那句感嘆,影院數量的盲目增多,也是擠壓影院市場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8年12月11日,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加入城市電影院線的電影院銀幕總數達到8萬塊以上,就目前來說,需要每年至少增長1萬塊。
比如2018年,全國關閉影院約300家,而新增影院在1100家以上,遠超過關閉影院數量。這樣一來,全國影院總數超過1萬家,可以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快。
可是2019春節檔之後,一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救市之作出現,觀眾和電影人在感嘆當下為什麼沒有好電影,但影院經理們怕是要比任何人都要急,畢竟那是他們賴以為生的飯碗。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影院確實需要及時調整自身戰略,以應對這場大潮。提升影院各部門的服務意識、最大化的利用影院空間資源、與時俱進更新設備,這些變革措施雖然聽上去都很難,但確實是能夠走出難熬期的立本之策。
從心態層面出發,影院方面還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相信會有優質的作品出現,戒驕戒躁,切勿盲目跟風。小小的服務費其實也是在給內容創作者敲響警鐘,不要在旁邊看熱鬧!這些事情與你們息息相關,影院需要你們的優質內容供給!
畢竟影院、觀眾、電商這些糾纏不清的群體,歸根結底都還是為了電影服務的,如果有一天電影都不行了,那他們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遠景AESC推出811電池,能量密度300Wh/kg,2020年量產
※小鎮青年無退路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