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如水漂木」的浮脈,它的方脈證治又是怎樣的呢?

「如水漂木」的浮脈,它的方脈證治又是怎樣的呢?

對於浮脈這種脈象來說,其實是最好識別的一種,尤其是李時珍對浮脈的「浮如木在水中浮」一句最為傳神,把浮脈的特徵描述的栩栩如生。浮脈的特徵就是手指剛剛觸到脈位皮膚就能感覺到脈搏的跳動,如果稍微手重一點,就會覺得力度稍減,但是一鬆手脈搏又會隨手而起,宛如木在水中漂浮的那種形象。

那麼,浮脈的出現,一般提示身體有什麼問題呢?一般來說,浮脈大多為表證,但在臨床中,浮脈並非單一出現,往往是與其他脈象一起出現的。脈象的形態大多與人體的健康狀態有聯繫,所以,脈象所主病症,也需要方脈對應,才能藥到病除。

一般來說,浮脈兼遲緩,多是外感風邪,可以用桂枝湯(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甘草)及玉屏風散(防風、黃芪、白朮)來調理;如果浮而兼數疾,多是風熱證,可以用消風散(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朮、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以及防風通聖散(防風、大黃、芒硝、荊芥、麻黃、梔子、芍藥、連翹、甘草、桔梗、川芎、當歸、石膏、滑石、薄荷、黃芩、白朮)來調理。

如果浮脈兼緊脈,多是外感風寒,可以用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金沸草散(旋復花、前胡、細辛、荊芥、姜半夏、赤茯苓、炙甘草)來調理;如果浮而有力,大多是外感風熱,可以用桑菊飲(桑葉、菊花、桔梗、連翹、杏仁、甘草、薄荷、蘆根、知母、石膏)、銀翹散( 連翹、銀花、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 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等來調理。

如果浮而無力,則大多是血虛證,可以用人蔘養榮湯(白芍藥、當歸、陳皮、黃芪、桂心、人蔘、白朮、炙甘草、熟地黃、五味子、茯苓、炒遠志)和當歸補血湯(黃芪、當歸)來調理。

當然,中醫診脈,歷來都關注寸關尺六部主病,如果浮脈在寸部出現,大多提示是上焦病變,常見頭痛、目眩、風痰停聚在胸中而導致咳喘、咽喉不舒服,一般可以用川芎茶調散(川芎、白芷、羌活、 細辛、 防風、荊芥、 薄荷、甘草)和桔梗湯(桔梗、甘草)來調理。

如果關部出現浮脈,大多是肝旺乘脾的癥候,多以胸脅脹滿作痛、情志抑鬱或暴躁、腹脹、便溏等症為主,可以用四逆散(柴胡、芍藥、枳實、甘草)和六君子湯(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半夏、陳皮)來調理。

如果是尺部出現浮脈,大多是小便不利、便秘等症,可以用八正散(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梔子仁、甘草、木通、大黃)和增液湯(玄參、麥冬、生地黃)來進行調理。

在浮脈主病的這個裡面,有兩種比較極端的情況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個是浮脈不是病脈,夏秋之際,陽氣上浮,人體出現浮脈,若本身無恙,可不作病脈論;而另一個極端則是虛陽外越的危險癥候,不過這個時候的浮脈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浮而無根,就是重手按脈則指下無脈,但輕手按脈,便覺得脈學如鳥羽一般,輕飄飄的,那就要注意了,可能是病情危重的一種表現。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螺螄肉好吃又營養,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的,吃的方法也要注意
《傷寒論》講六經辨證,那麼什麼是「直中」呢?快來一起看看吧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