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莊子》:他名不見經傳,學生卻和孔子一樣多,有何獨特之處?

《莊子》:他名不見經傳,學生卻和孔子一樣多,有何獨特之處?

第20篇

讀書雜談之《莊子》

《莊子》:他名不見經傳,學生卻和孔子一樣多,有何獨特之處?

《莊子》:春秋魯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為何孔子要拜他為師?

《莊子.德充符》有個故事,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叫王駘的人,他斷了一條腿,可跟隨他學習的人,卻和孔子一樣多。仲尼說,王駘是個聖人,我將要去拜他為師。

我們現在看歷史,並沒有特別記載王駘這個人。他名不見經傳,為何連孔子都要拜他為師呢?接下來,看看他有何獨特之處?

其一,他的觀念和普通人不一樣。

我們普通人,是用自己的心智,去評價周圍的現象和問題。所以無論怎麼看,多多少少帶著個人的主觀色彩,也就是有局限性。

《莊子》中,孔子說王駘,「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這句話的意思說,從事物的相異方面去觀察,肝和膽就像楚國和越國那樣相距遙遠;從事物的相同方面去觀察,萬事萬物都是一樣的。

王駘這個人,他的觀念和普通人不一樣,已經達到老子說的「棄智絕學」,升華到一個更高的意識境界。他看問題的角度,是多維度的,完全不帶個人成見。既可以從普通人的視野去看問題,又可以從「天、地、人、萬物合一」的本質去看問題,是一個得道的人,所以歸附者眾多。

其二,他的修為達到「止」。

《莊子》曰:「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人不能在流水中照到自己,而只能從靜止的水中照到自己,只有靜止的水,才能留住求照者。

王駘的修行力,已經達到「止」的境界,即:停止胡思亂想。該思考時思考,停止思考時放空。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意念,總是被各種念頭和思緒環繞,精神得不到「止」,終日心神不寧,所以活得累。而有些人,能控制自己的念頭,保持清靜如止水,這樣的人就會散發一種讓人感到很舒服的能量,相處起來感到放鬆自在,吸引人忍不住靠近。

其三,他能自正心性,所以能夠引導眾人自正心性。

《莊子》曰:「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眾生。」

花草樹木的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唯獨松柏是獨特的,一年四季常青,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松柏秉受自然之正氣,保持四季常青。人受命於天,只有聖人獨得天地之正氣,能自正心性,所以能夠引導眾人自正心性。

正心性,就是和天地心保持一致,抱朴歸真,達到這樣的心境,自然會潛移默化影響身邊的人事物。

春秋時期,王駘在魯國時,追隨他的人,和孔子的學生一樣多,為什麼後來孔子名留歷史,而王駘卻名不見經傳呢?

因為只有文字記載的書籍,才能遺留史冊。

《莊子》寫王駘「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隨著他個人消失,有些東西也跟著去了。加上秦始皇焚書坑儒,春秋戰國以前的很多書籍資料,都消失,造成一次空前的文的斷隔,無法追蹤矣。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莊子》:神人認為,你的缺點,可能正是你的守護者!
《莊子》:「擊水三千里,直上九萬里」,一個人成大事的3個機緣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