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蛻變:一年時間,從芒碭山匪首成為沛公
中國歷史上400多位皇帝,有幾位的經歷相當傳奇,劉邦就是其中之一。一沒有文化,二沒有背景,卻在48歲高齡起兵反秦,僅僅8年時間就打下了大漢王朝。因此,劉邦的生平軼事便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談資,比如從芒碭山匪首到沛公,劉邦是如何做到的?
1.落草為寇
公元前210年,劉邦47歲,兒子劉盈剛出生,原本不宜出遠門。可是秦始皇剛去世,驪山陵園需要加緊完工,因此需要徵發一批徭役。劉邦是亭長,負責押送徒役去驪山修陵墓。當時徭役繁重,許多人一去不返,因此半路上大多數徒役趁機逃走。秦法苛刻,這種情況下再去咸陽也沒好下場,劉邦心一橫,便帶著剩下幾十個徒役在芒碭山落草為寇。
2.沛縣生亂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兵之後,關東各地大亂,大秦帝國的統治一時陷入癱瘓。許多郡縣順應大勢,響應陳勝吳廣,沛縣與大澤鄉同在泗水郡,自然也受到波及。秦朝任命官員有嚴格的籍貫限制,郡縣主要官員一律不準為本地人,而役吏都用本地人,這不僅有利於政令下達,民情上聞,也可以防止地方勢力和郡縣主管相互勾結。
沛縣縣令不是本地人,由於事關重大,便召來手下兩位重要的役吏蕭何和曹參商量。當時,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掾,負責人事考核和日常事務;曹參是獄掾,負責沛縣的司法。兩人認為反秦是好事,不過沛縣年輕人未必能聽從,原泗水亭長劉邦落草為寇,手下有近百人,多是沛縣的年輕人,如果能召回劉邦,應該沒人敢反對,縣令認為有道理便同意了。
3.縣令反悔
接到消息的劉邦高興地帶著百來人走出芒碭山,可是到到沛縣城下時,卻見城門緊閉。原來,樊噲剛送出消息,縣令卻後悔了,原因有兩點。一是縣令懷疑蕭何和曹參串通劉邦,意圖加害自己;二是章邯大敗陳勝吳廣大軍,秦朝形勢又見好轉。因此,縣令下令關閉城門,逮捕蕭何和曹參。兩人是本地大戶,耳目眾多,早已翻牆出城,與劉邦的隊伍匯合了。
4.攻破縣令
劉邦和蕭何、曹參商量後,便手寫一封信,向城內射去。書信的內容是告訴守城的吏民和城中的父老兄弟,天下苦秦久矣,現在各地蜂起反秦,諸侯並立。沛縣縣令是外鄉人,反覆無常,驅使大家為秦守城,一旦諸侯大軍攻來,城破之後將會身死家亡。因此號召大家一起反秦,這樣既可以保全家室,也可以安寧地方。沛縣人大多知道劉邦、蕭何和曹參,因此裡應外合,殺死縣令後開城迎接劉邦。
5.榮當沛公
城破之後,左右沛縣政局的有三種力量,一是以蕭何和曹參為代表的沛縣中下級官吏;二是沛縣本地的英雄豪傑,比如王陵和雍齒;三是劉邦從芒碭山帶來的近百人隊伍。蕭何和曹參是縣吏中的頭面人物,地位高,人脈廣,原本是沛公最好的人選。可是兩人家大業大,顧慮太多,不願牽頭起事,而且文吏之人善於輔佐,也不適合當老大。
王陵是沛縣有名的遊俠領袖,視劉邦為小兄弟,對於蕭何、曹參等役吏卻不放在眼裡。他敢作敢當,願當「沛公」,可是沒有做過官府吏職,役吏對他有戒心。推來選去,唯有劉邦最合適,一是做過泗水亭長,屬於縣吏圈的人物;二是做過遊俠,曾經在王陵手下做過事;三是身邊有一批人追隨。因此眾人一致推選劉邦為首領,成為沛縣沛公。
參考文獻:《史記》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