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趙孟頫(1254—1322),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
別署水精宮道人、歐波。
南宋寶祐二年生,
卒於元英宗至治二年,
享年六十九歲。
浙江吳興人,元代大書畫家。
趙孟頫自畫像
在書法藝術成就方面,
趙孟頫諸體兼善,篆、隸、楷、行、草,
無不冠絕古今,成就極高。
如胡汲仲所謂:
「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
舉無此書」,
可見,不管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
都說明了趙孟頫在當時,
影響之大,成就之高。
趙孟頫《杜甫秋興八首》局部
在取法方面,
趙孟頫一變宋人之風,
崇尚魏晉,標舉「二王」,
畢生以學習王羲之、王獻之為旨歸,
同時博涉唐宋諸家,
被後世譽為自唐以後,
為集書法之大成者。
趙孟頫一生中抄錄過大量佛教經文,
存世經文作品也有很多,
故評者謂:
「松雪居士平生善以筆硯作佛事,
所書經當不下數百本。」
可見趙孟頫抄經數量之大。
趙孟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繪畫方面,
趙孟頫一生畫過很多,
有關佛教題材方面的作品,
據載的就有:
布袋和尚、五百羅漢、
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菩提達摩等。
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紅衣西域僧圖卷》,
這幅作品作於成宗大德八年(1304),
為趙孟頫的得意之作。
趙孟頫《紅衣羅漢圖》局部
畫中我們可以看到,
一位虯髯天竺僧人身穿紅色袈裟,
靜坐於菩提樹下,神情莊重,
左手掌心向上作「說法接引」之狀。
又因畫中僧人頭上有光環,
所以此畫又被稱為《紅衣羅漢圖》。
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有跋曰:
「趙文敏與中峰禪師為法,
喜禪悅之游,曾畫歷代祖師像,
藏於吾郡北禪寺,然皆梵漢相雜,
都不設色,不若此圖之尤佳。
觀其自提,知為得意筆也。」
紙本設色 縱26 厘米 橫52 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從董其昌此段跋文中,
我們可以得出兩個重要結論:
一是趙孟頫在世時,
畫過很多歷代祖師佛像,
作畫的數量很多;
二是此幅《紅衣羅漢圖》畫的好,
當為趙孟頫得意之作。
趙孟頫在仁宗延祐七年(1320),
觀此畫時也自題到:
「此卷餘十七年前所作 ,
粗有古意,未知觀者以為如何也。」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趙孟頫對此畫也很滿意,
雖然已過十七年了,
但還是覺得有古意,
且單就「粗有古意」一句,
就足以看出其內心的滿意程度。
趙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 局部
西漢楊雄在其著作《法言》中曾提到:
「書,心畫也」,
認為書法是表達情感的一門藝術,
是書家內心所思所想的一種外在顯現。
清代劉熙載在其《書概》中也曾提出: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
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也就是說,書法是書家所學、
所養的一種外化,
是書家精神氣質的一種外在體現。
趙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 局部
趙孟頫作為集天賦與勤奮於一身的大書法家,
其對禪宗也有過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一生抄經無數,僧侶朋友眾多,
隨著趙孟頫對禪學的深入學習,
對功名利祿的參透放下,
他時常浮現出一種歸隱之志。
所以,趙孟頫的禪宗思想和歸隱之志,
必然會對其書法產生重大影響。
趙孟頫就是這樣一個很好的榜樣,
作為元代影響最大的一位書家,
不管是生活方面,還是書法方面,
我們都應該潛心向其學習,
從其身上吸取力量。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若侵請聯繫刪除!)
End
※意繪青春2019年青年美術作品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蔡達峰蒞臨亮寶樓考察調研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