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黎聖母院大火看世界珍貴歷史建築的毀滅原因
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國巴黎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起火。據報道,起火原因很可能與現場修繕施工有關。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燒毀。巴黎聖母院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所在地。它的宗教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這一把火震驚了全世界,絕大多數人都對這一無比珍貴的人類文明結晶慘遭厄運而深感痛心!
巴黎聖母院起火,對於中國人來說,難免會想到圓明園,因為它在中國人心底留下的傷痛實在太深了。這一東一西,兩座輝煌燦爛的建築,都是人類文明的傑作,都慘遭大火的吞噬,所不同的是,一個是天災,一個是人禍;一個主體部分仍然完好,一個卻被徹底毀滅。
幾千年來,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先後創造出無數的文明成果,這些文明成果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反映人類設計、建造、工藝等水平的各種珍貴建築。這些建築是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人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隨著歷史車輪的不斷前行,這些建築有的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有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的則慘遭徹底毀滅。
破壞與毀滅這些珍貴建築的原因有很多種,歸結起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自然災害
社會的發展,讓人類在大自然面前主動性越來越強,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不過,自然災害仍然是毀滅人類珍貴歷史建築的第一殺手。地震、海嘯、火災、蟲蝕等,對那些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建築來說,都是極大的威脅,一旦命運不濟,最後就很有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龐貝古城的消失。
龐貝古城是亞平寧半島西南角坎帕尼亞地區一座古城,距羅馬約240公里,位於義大利南部。西距風光綺麗的那不勒斯灣約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勝地。該城始建於公元前4世紀,當時商賈雲集,是僅次於羅馬的義大利第二大城市。
人們沒想到的是,公元79年,離古城不遠、一直被認為是「死火山」的維蘇威火山突然暴發,厚約5.6米的火山灰毫不留情地將龐貝古城徹底掩蓋,一座原本生機勃勃的城市一日之間突然消失了。直到1748年,才被人們重新發現。
這次巴黎聖母院遭遇劫難是因火災而起,也算是一種災害。只是這種災害與上面火山暴發有所不同,它並非緣於自然力,而與人類活動(修繕)有很大關係。
戰爭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會形成有個個族群,由於理念和利益等原因,各個族群之間會經常發生衝突,衝突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戰爭。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戰爭史。有戰爭,就會有破壞,其中就包括珍貴歷史建築受到毀損。
去以色列旅遊的人,一般都會到耶路撒冷著名的哭牆去看一看。哭牆是古城牆的殘留部分,它見證了猶太教的神聖之所第一聖殿和第二聖殿的毀滅,而這種毀滅直接與戰爭相關。
在以色列王國時代,第三代國王所羅門為敬奉上帝耶和華,在耶路撒冷摩利亞山(聖殿山)興建了第一聖殿。聖殿落成後,成了以色列民族和猶太教的象徵。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征服了以色列王國,第一聖殿被毀。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國推翻了新巴比倫王國。波斯王居魯士大帝允許猶太人重建聖殿。第二聖殿於公元前515年完工。公元前37年,大希律王又將其擴建。公元70年,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暴政,羅馬帝國派提多將軍率軍圍攻耶路撒冷,取得勝利後將第二聖殿徹底焚毀,僅留下西邊一道圍牆,這就是如今所稱的哭牆。之所以以「哭」為名,是因為以色列人從那時起就失去了自己的家園,開始流散到世界各地。無家可歸,怎能不哭?
第一聖殿和第二聖殿相繼被毀都是緣於人類戰爭。同樣,上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也讓眾多珍貴歷史建築遭遇毀滅。比如,北京宛平縣城本是一座歷史名城,古建築眾多。二戰期間日軍對該縣城發起進攻,古建築慘遭連續炮擊,大多數被夷為平地,少數倖存下來的也是千瘡百孔。而前面所說的圓明園更是在英法聯軍侵華戰爭中被燒得一乾二淨。
宗教衝突
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物質追求之外,還有精神追求。宗教便是人類精神追求的產物。宗教有不同種類,而不同宗教之間和同一宗教不同派別之間,由於各種原因會存在矛盾與衝突,衝突發展下去還有可能引發戰爭。這類衝突與戰爭一旦暴發,首先受衝擊的就是那些帶有宗教色彩的建築,這些建築影響力越大受衝擊的力度也就越大。
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從1096年延續到1291年的十字軍東征了。
十字軍東征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進行的、持續近200年的宗教性軍事行動,它由西歐封建領主和騎士以收復被阿拉伯穆斯林佔領的土地的名義發動,先後進行了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東正教)的象徵,因此每個參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標記,故東征軍被稱為「十字軍」。
十字軍東征本質上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宗教戰爭,200年間雙方圍繞地中海東部地區的眾多城堡反覆拉劇。每當進攻的一方奪得城堡以後,除了對敵軍和居民進行大肆屠殺外,就是將對方的宗教建築摧毀或大舉改造。比如,位於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是一座著名的伊斯蘭教寺院,當十字軍奪取耶路撒冷以後,它就被改造成了聖殿騎士團的總部。後來薩拉丁又將十字軍趕出了耶路撒冷,該總部隨之恢復成了清真寺。與該清真寺相距不遠的一座雄偉建築是聖墓大教堂,這是安葬基督耶穌的地方,是基督徒心目中的聖地。當薩拉丁奪回耶路撒冷時,有人曾建議他將該教堂拆毀。萬幸的是,心胸寬廣的薩拉丁沒有同意,不僅如此,他還允許基督徒前往朝拜。如果沒有薩拉丁的宗教寬容態度,那今天我們也就無緣一睹聖墓大教堂的丰采了。
現在去中東旅遊,一個重要的活動安排就是憑弔這些由宗教衝突所形成的歷史遺迹。十字軍東徵結束到現在,又過去了七百多年,可宗教衝突卻一直存在,當前形勢更是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能不對世界各地那些歷史悠久的珍貴宗教建築感到擔心,唯恐它們會受到人為破壞。這也是有人提出巴黎聖母院起火燃燒是否有人為因素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
人為安排
珍貴歷史建築是人類物質與精神兩重層面的財富,理當倍加珍惜。然而,在特殊時期或者出於某種現實需要,無論古今都還存在一種主動放棄、任其毀損的情況。
比如,在我國古代,因為政治或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原因,會出現國家遷都現象。當都城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原來的都城就有可能被主動放棄,一旦那裡的人急驟減少甚至完全消失,那麼,隨著時間的流失,那裡的建築無論其多麼雄偉壯麗,最終都會逐漸走向毀滅。等幾百上千年過去後,人們能夠尋找得到的不過是些殘磚斷瓦而已。
主動放棄行為當今仍然難以完全避免。大家都知道,興建三峽大壩,需要將上游很多地區淹沒。這些地區很久以來就有人類生活,因此留存有很多古建築,如大昌古鎮、張飛廟、石寶寨、白帝城等,一個個都可謂價值連城。為了保護這些古建築,政府部門想了很多辦法、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們通過整體搬遷、就地設圍、水下建館等多種方式,使絕大多數文物和古建築都得到了有效保護,但是還有一部分古建築最後不得不沉入水中,從此不見天日。
這種人為安排是為了社會整體發展所進行的一種比較之後的選擇,是從更多的人、更長遠的利益來考量的。因此,雖有痛憾,但不得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家財力的增長,不難預料,以後這種行為會越來越少。
珍貴歷史建築遭遇毀損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恐怖襲擊、政治鬥爭等。總體來說,一個社會越安定、越和諧,這些建築的命運就會變好;反之,一個社會越混亂、越無序,充滿著爭鬥甚至引發戰爭,那這些建築就命運堪憂了。
讓我們在關注巴黎聖母院的同時為人類共有的文明結晶祈福吧:願世界各地的珍貴歷史建築都能得到善待、都可長久地屹立於人類的面前!
※鹽城決定徹底關閉響水化工園區,多家上市公司或受影響…今日重要消息有這些
※只是虛驚!MSCI推遲切換中國全股票指數,為何延至11月?但外資長期流入趨勢不改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