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蕭條時美國資本家為何寧可把牛奶倒進大海也不分給窮人

大蕭條時美國資本家為何寧可把牛奶倒進大海也不分給窮人

文/寂寞的紅酒

小時候上歷史課的時候,我們曾學過一個故事。故事說,美國大蕭條時期, 美國到處都是吃不上飯的失業工人和窮人,而萬惡的資本家竟然把賣不出去的牛奶統統倒進了大海,那些食不果腹的失業工人和窮人們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資本家把牛奶倒進大海。對於這個故事,很多人在氣憤的同時,更多地是感到疑惑。那麼資本家為何寧願把牛奶倒進大海也不願意分給窮人喝?

其實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是無奈的事,因為倒掉比賣掉更符合他們的利益。首先,美國是個農業大國,地廣人稀,農牧業非常發達,牛奶的產量非常高。農場主生產了大量的牛奶但卻賣不掉,所以只能積壓在倉庫中,而且越積壓越多。想要處理掉這些滯銷的牛奶,倒掉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因為把牛奶運出去和進行發放都需要成本,如果免費發放給窮人資本家不僅會虧本,而且會倒貼錢,同時一旦牛奶出現問題,搞不好還要惹麻煩。所以資本家才寧可倒掉也不願意分給窮人。

其實這種現象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在我國很多地方也存在著這種情況。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某地菜爛在地里沒人要的新聞,其實這種現象和資本家把牛奶倒掉是一個道理。我們舉個例子,有些地方柑橘出現滯銷,山上的柑橘落了一地,但果農卻不願摘來賣,因為一斤橘子才賣幾毛錢,而請人摘橘子一天的工資就要上百塊,賣橘子的錢還不夠支付僱人採摘費用的,所以橘農寧可讓橘子爛掉也不願意採摘下來拿出去賣。橘農雖然心疼,但卻一點辦法沒有。所以資本家寧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分給窮人並不是因為資本家麻木不仁,而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當然,從道德的角度來講,資本家的行為確實有不妥的地方,起碼把牛奶倒掉是一種浪費,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是資本家們趨利避害的結果。

其實,實事求是的講,就是資本家願意倒貼錢把牛奶分給窮人也沒什麼用,因為免費的牛奶救不了所有的窮人,更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窮人生活的社會環境,只能是解一時之急。實際上,就是把牛奶免費給了窮人,他們也未必會感恩,很多人甚至可能覺得這是理所應當,很可能以後天天要,白吃白占而且感覺是理所當然,就和現在的朝鮮一樣。當然,這還都是表面的,更深層次的是,把牛奶免費贈送的做法很可能會加劇經濟危機,導致經濟更加蕭條。經濟危機的原因是產能過剩,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減小產能壓縮生產規模,慢慢恢復供需平衡。如果商品降價或者免費送,會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讓市場需求變小,導致積壓的商品越來越多,最終造成更多的廠家倒閉,會導致更多的失業人口,最終大家都沒飯吃。所以,資本家倒掉牛奶並非是資本家為富不仁,其實只是一種市場行為而已。此外,把牛奶倒掉屬於個例,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多見。因為牛奶滯銷,資本家可以壓縮產量或者把牛奶送到加工廠加工儲存起來,等待市場好轉再拿出來賣。資本家倒掉牛奶的故事只不過是某些數據採集者用這種極端行為來證明資本家的貪婪和麻木不仁而已。

參考資料:《「美國大蕭條」--史實與爭論》、《拿什麼拯救大蕭條?》、《為什麼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經濟學供求理論實例分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何冷戰時期會倒向蘇聯
1975年印度公然吞併錫金,為何美蘇兩國卻裝聾作啞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