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世界最大淡水湖,蓄水量是貝加爾湖的三倍,為什麼又變咸了?
裏海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封閉水體,水域面積達到38.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84倍,是世界第二大湖蘇必利爾湖的4.6倍。因此,裏海是世界最大面積的湖泊。
另外,鑒於目前裏海的蓄水量為7.7萬立方千米,遠超貝加爾湖(2.36萬立方千米)和五大湖蓄水量(2.26萬立方千米)的總和。所以,裏海也是世界上儲水量最大的湖泊。
然而,在世界面積最大的十個湖泊當中,除了裏海之外,九個都是淡水湖。對於國家和地區而言,巨量的淡水往往可以決定經濟和產業的發展走向,相比之下,鹹水卻幾乎沒有任何經濟價值。那麼地處乾燥的中亞與西亞交界地帶的裏海,能否通過開鑿導流鹹水的方式,將其改造變成一個淡水湖泊,來解決中亞地區缺水問題呢?
眾所周知,中亞地區是世界上內流河最多的地方,也是最缺水的地方之一。按理說,這裡擁有著一連串的大型湖泊,以及面積極大的圖蘭平原,應該可以利用當地水資源進行排水灌溉,改造這裡的沙漠。但是,這裡大型水體卻都是鹹水,大量的平原也只能任由其被沙子覆蓋。
在這種背景之下,裏海如果真的可以改造成淡水湖,那麼其超大體量的淡水儲備,勢必可以讓中亞地區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徹底擺脫嚴重缺水的困擾。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裏海的淡化是可行的,因為裏海北部有東歐第一大河-伏爾加河源源不斷的注入,北部地區的湖水鹽含量僅有0.2‰,含鹽量較高的南部最高也只有12‰,遠低於世界海洋含鹽量35‰的標準。裏海淡化究竟需要面臨哪些問題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與大多數湖泊不同,裏海最初並非是由淡水湖轉化為鹹水湖,它是古特提斯海消失後殘留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裏海的前世是真正的海洋。
大約在第三季晚期前後(約1000萬年前),裏海被大高加索地峽阻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湖泊。再往後的幾百萬年之間,裏海因為氣候異常的因素,缺乏足夠的水源補充,逐漸開始走向乾涸。直到200-300萬年前,第四紀冰期爆,發西伯利亞地區以及東歐平原被厚厚的冰川覆蓋,使得北亞地區的河流無法順利流入北冰洋。沒辦法,這些河流只好裹挾著大量的冰川融水,沿著大冰川的交界地帶,從東往西,流入圖蘭平原。將裏海填滿之後,該河流從大高加索山北部的地峽流入黑海。
也就是說,裏海曾經被一條超大超長的史前巨河沖刷過,鮮活的淡水曾經充斥著整個湖泊。從這方面來說,黑海曾經又是世界第一大淡水湖,蓄水量也遠超現在。但後來,隨著冰川的徹底消退,裏海的進水量逐步縮減,有主見變成了鹹水湖。
由裏海的歷史變化可以看出,河水的調節,的確可以讓裏海由咸變淡,即使它是那樣的碩大無朋。那麼,裏海現今的主要進水對象-伏爾加河,它的水量能夠嗎?我們來通過兩組對比得出結論。
貝加爾湖和五大湖的容量分別相當於裏海的30%,但注入貝加爾湖的色楞格河水流量小的驚人,平均每秒流量只有284立方米,不到漢江的17%,北美的五大湖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河流注入,全靠周邊的小溪小河來水。相比之下,注入裏海的伏爾加河平均流量為每秒8000立方米每秒,是色楞格河的28倍,更何況裏海還有烏拉爾河以及高加索、伊朗北部的眾多河流注入。
另外,裏海還有一個重要的水源就是發源於帕米爾高原的阿姆河。這條河流的徑流量為1400立方米每秒,曾經在中世紀改道,流入裏海,導致裏海水位上漲,淹沒了沿岸的許多城鎮。但後來隨著河道的恢復,裏海的水位逐漸恢復只正常水平。
通過對比數據以及歷史,我們發現,裏海是可以通過換水而變成淡水湖的。並且,在俄羅斯西南部有一條海拔只有十來米的狹長低洼地帶,直通亞速海,這是早期裏海溢出的產生的河道殘跡。因為這個原因,早期蘇聯就曾打算在這裡開鑿一條運河連接黑海與裏海。
但是,在現今的條件下,裏海水位並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可能性。因為在伏爾加河、烏拉爾河以及庫拉河上游,人們建造了數不清的大型水壩,用以蓄水、灌溉。中亞地區的阿姆河也因為種植棉花幾近被榨乾。
所以,水源分配不足,再加上中亞地區沒有大國,俄羅斯南部和伊朗北部又不缺水,種種因素致使裏海的淡化在目前來看,是沒有可能完成,裏海只會越來越咸。
※辣眼睛!前蘇聯令人抓狂的「親吻禮」,佔盡世界各國領導人的便宜
※北京頭頂上懸著2個水庫,個個庫容堪比太湖,為何還要南水北調?
TAG:草民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