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丁公陶文將我國文字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800年,如何釋讀?

丁公陶文將我國文字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800年,如何釋讀?

一、丁公陶文

「丁公陶文」指的是在山東龍山文化丁公遺址發現的刻字陶片,文字整齊地刻在一件泥質磨光灰陶大平底盆底部殘片的器內面,計有5行11個字。筆畫流暢,多為連筆,排列較規則,刻寫有一定章法,已脫離刻劃符號和文字畫階段。

丁公陶文將我國文字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800年,如何釋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丁公遺址

丁公陶文將我國文字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800年,如何釋讀?

刻字陶片

丁公陶文將我國文字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800年,如何釋讀?

丁公陶文

這塊刻字陶片長4.6-7.7厘米、寬約3.2厘米、厚0.35厘米。右起一行為3個字,其餘4行每行均為2個字。絕對年代在距今4100~4200年之間。

二、丁公陶文釋讀

(1)甲骨文的源頭之一

陳公柔,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學者、殷周金文研究專家。陳先生認為:

鄒平所出陶片,乃是龍山文化中期偏晚的遺存,其上的刻字,實際上是上承大汶口文化中所謂的「日月山」陶文,而下接二里頭、二里岡、藁(gǎo)城陶文的一系列屬於殷商文字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

丁公陶文將我國文字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800年,如何釋讀?

陳公柔贈書

邵望平,北京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邵先生認為:

「在以象形、表意為主的方塊字系統發展中,丁公陶文恰處於大汶口文化單體意符與甲骨文的中介位置上。正與其賴以產生的龍山文化社會具有相當的中介性質。」

丁公陶文將我國文字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800年,如何釋讀?

邵望平

(2)與甲骨文質地有異、書體不同

李學勤,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教授。李先生認為:

後世文字有正體俗體之別,也許在上古已有其萌芽。丁公陶文或許就是當時的俗體。

丁公陶文將我國文字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800年,如何釋讀?

李學勤

(3)與甲骨文不同系統的另一種文字

王恩田,山東省博物館研究員,山東省古文字研究會理事長,山東古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政協委員。王先生認為:

通過對比城子崖陶文、金文分析,認為丁公陶文使用連筆,字的寫法,結構與甲骨文、金文有很大差距,似應屬於東夷文化系統的文字。

丁公陶文將我國文字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800年,如何釋讀?

王恩田

(4)被淘汰的古文字

裘錫圭,全國政協委員,古文字學家。現為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學術顧問。裘先生認為:

並不是一種處於向成熟的文字發展的正常過程中的原始文字,而是一種走入歧途的原始文字。

丁公陶文將我國文字誕生的時間向前推進800年,如何釋讀?

裘錫圭

高明先生曾明確指出:「漢字的起源絕不是只經一次試驗即走向成功的,而是經過無數人的探索,若干次的試驗,經過反覆創造、使用、淘汰;再創造、再使用、再淘汰,不知經過了多少年,失敗過多少次,最後才找到能適應漢語特點和要求的象形字體。」

對於丁公陶文,學術界也有不同的意見,有的學者抱懷疑態度,個別學者則持否定態度。儘管如此,「丁公陶文」發現的意義是不容質疑的,它為探討中國文字的產生與發展,研究中國文明起源等重大歷史課題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