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之技擊,魏之武卒,秦之銳士,究竟哪支部隊最厲害?
進入戰國時代,晉分三家,田氏代姜奪齊國,強並弱,大吞小,天下依舊紛擾,而戰爭的慘烈程度更勝於春秋時代。
當此之時,魏有李悝、吳起變法,韓有申不害變法,趙有胡服騎射,齊有鄒衍變法。
變法為圖強,大國圖強為爭霸,小國圖強為自保。
當時天下勁旅有多家,分別是齊國技擊士、魏國武卒、秦國銳士、趙國騎兵(本文不詳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齊技擊士)
《漢書.刑法志》中載,「齊愍以技擊強,魏惠以武卒奮,秦昭以銳士勝」。齊、魏、秦三國依強大的軍事力量,在戰國舞台上盡情揮灑:先是魏敗秦奪河西,敗趙韓,再敗齊楚;隨後,齊數次擊敗魏,與魏國爭奪霸業;秦國後來者居上,商鞅變法後,大秦銳士勇不可擋,陸續與各國交鋒,鮮有敗績,實現六國一統。
齊國技擊士、魏國武卒、秦國銳士的基本情況
齊國技擊士:齊國通過層層嚴格訓練,選拔出來的精銳部隊,重視個人搏擊技術,因而稱之為「技擊士」。
齊技擊士極其強調訓練,《管子.七法》:」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齊國的技擊士,搏擊、角抵、射術、劍術等方面皆需掌握。
「舉之如飛鳥,動之如雷電,莫當其前,莫害其後,獨出獨入,莫敢禁圉」。
魏國武卒:《尉繚子.伍制令》載,「魏軍中之制:五人為伍,十人為什,五十人為屬,百人為閭」。
《荀子.議兵篇》載,魏武卒「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魏武卒)
秦國銳士:《商君書.境內》載,秦軍五人為一伍,十人為一什,五十人設屯長,百人設百將,五百人設五百主。
齊國技擊士、魏國武卒、秦國銳士的優點與短處
齊國技擊士:講究豐富的單兵做戰技巧和經驗,單兵做戰能力相當強,但它在軍功設置上不合理。
《荀子.議兵篇》中載:
「人隆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無本賞矣」。
東漢大儒鄭玄在《禮記.儒行》註解中,記載「八兩曰錙」。
也就是說齊國的技擊士,在戰鬥中得一顆敵人的首級,能得到八兩黃金,再無其他。
荀子說齊技擊士是「亡國之兵也」,主要是指齊國的技擊士,類似僱傭兵,他們遇弱敵,個個勇猛,遇到強敵,很容易如鳥獸散。
「是事小敵弱,則偷可用也,事大敵堅,則渙然離耳。若飛鳥然,傾側反覆無日,是亡國之兵也」。
齊國的技擊士,一心拿錢,卻還惜命,對國家毫無忠誠度可言,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難以抵擋強敵。
魏國武卒:魏武卒裝備精良,重於陣法訓練與團隊協同作戰,訓練出一支武卒力量,耗時、耗財,成本很大。《呂氏春秋.用民篇》:「吳起之用兵,不過五萬「,可見訓練出一支魏武卒是非常困難的。
魏武卒待遇非常優厚:分百畝土地,免徭役與田稅,還能獲得一定的爵位。
魏武卒的待遇是固定的,終身制的,士兵在戰場上有所獲後,就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賣命。魏國在戰國初期第一個露頭稱霸,招致四方共討之,本來魏國就處於四戰之地,向外擴張異常困難,「槍打出頭鳥」,魏國惹火燒身,土地陸續被別國侵佔,尤其是秦國,在商鞅變法後,直接收拾的就是魏國,打得魏國丟城失地,被迫遷都。
隨著領土縮小,魏國經濟也受到重創,頒賜給魏武卒的土地越發顯得不足,導致魏武卒新兵得不到大量補充,而與秦國的戰爭,卻接二連三地展開,令魏武卒漸漸減員,勢力衰微。
秦國銳士:秦國的軍功賞爵制與別國都不同。規定,斬獲敵人一個首級,可獲一級爵位(公士),良田一頃,田宅一所,奴僕一名。所獲首級越多,爵位越高,非王室公族的普通人,最高可獲得第十六級爵位(大庶長),並且可以將奴隸身份轉為自由民。
秦軍還規定,五人編為一伍,若一人逃跑,加外四個人就要受罰,如果誰能斬獲一顆敵人首級,就可免除刑罰。如果將、屯長得不到敵人的首級,就將其斬殺。
如此規定,如同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懸在秦軍頭上,無形之中,給予他們衝鋒陷陣的勇氣,視死如歸的膽氣。
(大秦銳士)
齊國技擊士、魏國武卒、秦國銳士的戰績
若論戰績,齊國技擊士先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擊敗強魏,給予其霸業沉重打擊,再於齊宣王時期,對燕國大舉侵略,差一點將其滅國。
但仔細分析,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齊軍能夠獲勝,主要還是靠孫臏的謀略取勝,加之龐涓有輕敵之心,才導致魏軍大敗。
而齊軍能夠大舉侵燕,也是緣於燕國彼時正發生內亂,齊國趁火打劫,坐收漁利罷了。
魏武卒建成投入戰鬥後,吳起率其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創下「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的輝煌戰績。尤其是對秦作戰,公元前389年(周安王十三年),在陰晉,吳起率五萬魏武卒大敗十倍於己的秦軍,奪取秦河士五百里土地。
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關鍵還是在於秦國太弱,別看土地廣大,從經濟總量到政治制度,從官吏治國到軍隊建制,都遠遠落後于山東六國。
再看大秦銳士,真可謂天下第一的勁旅: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齊五國聯軍攻秦,秦派左庶長樗里疾擊敗聯軍,斬首八萬。公元前312年,秦楚丹陽大戰,秦軍斬楚首八萬人,並俘獲楚軍大將屈匄及列侯執珪者七十餘人。公元前293年,秦韓魏伊闕之戰,斬首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公元前274年,秦破韓趙魏聯軍於華陽,斬首溺死聯軍十五萬。公元前265年,秦攻韓,斬首五萬。公元前261年,秦大破趙軍於長平,坑殺趙卒四十五萬。
半個世紀時間,大秦銳士就消滅山東六國軍隊百萬餘人,這還只是大戰役見諸史籍,沒有記載的,肯定更多。
然則,大秦銳士,由戰爭而生,由戰爭而強,卻也因戰爭而衰敗。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投軍建功立業」的機會沒有了,秦人那種虎狼之性也衰減了,公元前209年,大澤鄉,一支幾百人的農民起義隊伍,竟像火種投入乾柴一般,燃起熊熊大火。天下反秦時,大秦銳士也顯得力不從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