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合璧卷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合璧卷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圖》由於明末收藏家吳洪裕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其侄從火中搶救出,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較短(縱31.8厘米,橫51.4厘米),稱《剩山圖》,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較長(縱33厘米,橫636.9厘米),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黃公望遍游名山大川,卻獨鍾情於富春山水,晚年結廬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今富陽市東郊黃公望森林公園內),從此,黃公望的名字與美麗的富春江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富春山居圖》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年),於至正十年完成(1351年),是黃公望82歲時為別號無用師的鄭樗所繪。全卷繪富春江一帶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迴路轉,江流沃土,沙町平疇。雲煙掩映村舍,水波出沒魚舟。近樹蒼蒼,疏密有致,溪山深遠,飛泉倒掛。亭台小橋,各得其所,人物飛禽,生動適度。正是「景隨人遷,人隨景移」,達到步步可觀的藝術效果。這幅山水畫長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縱深展寬,空間顯得極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實和親切,筆墨技法包容前賢各家之長,又自有創造,並以淡淡的赭色作賦彩,這就是黃公望首創的「淺絳法」。整幅畫簡潔明快,虛實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妙,集中顯示出黃公望的藝術特色和心靈境界,被後世譽為「畫中之蘭亭」。

《剩山圖》包首題籤:「畫苑墨皇黃元久富春山居圖真跡。燼餘殘本梅景書屋秘寶乙卯元旦吳湖帆題。」行書引首:「富春一角」後學韓。王同愈畫黃公望像,並題:「元高士黃公望像。少舉神童博宗群藝善寫山水,法篆通隸,乙卯人日後學王同愈錄五百名賢圖,時年八十五」。沈尹默楷書引首:「元黃子久富春山居圖卷真跡燼餘殘本。此為荊溪吳氏雲起樓所藏之本也,前幅尚有數尺已罹劫灰,其後幅久歸清內府,曩歲余與湖帆共飲故宮博物院審查之後得寓目焉,去冬湖帆獲此屬為題眉,時二十九年元日尹默益志。」前隔水題:「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畫苑墨皇大痴第一神品富春山圖 乙卯元日書句曲題辭於上吳湖帆秘藏」後隔水題:「吾家梅景書屋所藏第一名跡潘靜淑記」。

《無用師卷》前隔水題:「大痴畫卷,予所見若檇李項氏家藏《沙磧圖》,長不及三尺,婁江王氏《江山萬里圖》,可盈丈,筆意頺然,不似真跡。唯此卷規摹董、巨,天真爛漫,復極精能,展之得三丈許,應接不暇。是生平最得意筆。憶在長安,每朝參之隙,徵逐周台幕,請此卷一觀,如詣寶所,虛往實歸。自謂一日清福,心脾俱暢。頃奉使三湘,取道涇里,友人華中翰為予和會,獲購此圖,藏之畫禪室中,與摩詰《雪江圖》共相映發。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嶽,都具是矣。丙申十月七日,書於龍華浦舟中,董其昌。

康熙年間,皇宮內府得黃公望《山居圖》一幅,深藏內府。乾隆時,乾隆檢賞內府藏畫,鑒認《山居圖》即《富春山居圖》,確認為子久真跡,不過少「富春」二字而已,並加蓋「御覽」寶印。不久,有人進獻《富春山居圖》,乾隆甚異,將此二畫並驗,意謂進獻之《富春山居圖》系偽品,即命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梁詩正書貶語於此卷中部,其書云:「世傳《富春山居圖》為黃子久畫卷之冠,昨年得其圖者,有董香光鑒跋,時方謂《富春圖》別為一卷,屢題寄意後,於沈德潛文中,知其流落人間,蔗幾一遇為快。丙寅冬或以此書畫求售者多名賢真跡,則此卷在焉,上有沈、文、王、鄒、董五跋,德潛所睹者是也,因此二卷並觀,始悟舊藏印富春山居真跡,其題籤偶遺『富春』二字,局之似為二圖者實誤甚矣。鑒別之難也,至董跋二卷、一字不易,而此圖筆尤弱,其為偽鼎無疑,唯畫格秀潤可喜,亦如雙鉤,下真跡一等,不妨並存,因並所售以二千金留之,俟續入《石渠寶笈》,因為辨說,識諸舊卷,而記其顛末與此。俾知余市駿雅懷,不同於侈收藏之富者,適成為葉公之好耳。乾隆御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話鎮繪鑫 的精彩文章:

Michael Sowa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
工筆侍女畫!

TAG:童話鎮繪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