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筆下的康熙皇帝是怎樣一個帝王?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玄觴
00:00/04:36
作者:蒲荻
再次拜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又細細地停留在了《山莊背影》這一篇。
其實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就在思考,怎會有如此帝王,當真有如此帝王么。時間的沉澱久後,年歲的增長告訴我,史上應有如此君王吧,只不過自己當時太惘然。而這次再讀就有了忍不住要提筆一寫的衝動,無他,只為生命里短暫的思考留一印跡。
至於要寫什麼,自己也似乎並無什麼鮮明的主題,因為也只不過是再次感嘆為何會有這樣的君王。而我所感相信也是絕大多數人看了《文化苦旅》後之所感,並無多少新意。而自己漫無目的訴寫也只不過是一種情緒或者也可說是一種情懷的釋放而已。
因為身處現實之中,所見皆凡事,所見皆凡人,大家在凡事里忙碌個不停,目的大多不過是為家為生活而已。可再看書里的康熙,他忙的是天下事,卻似乎將很多事都做得很好,文治武略樣樣精通。一個人,怎可以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怎可以有如此開闊的視野。
(一)康熙的厲害之處
我想,再忙的平凡人都沒有一個有作為的帝王忙,天下之土,天下之人,莫屬王者。高山大河,草木風情,芸芸眾生,哪一樣不會入帝王的眼。所以眼界才是帝王的高度,不是每一個帝王都能夠伏首吻大地,也不是每一個帝王都能仰天問星辰,而這大地與星空的距離,也不是每一個帝王都能細細丈量,更何況那些攀附與地如螻蟻的渺小人群,又有多少帝王能夠細心關注。
君視民若草芥,則如秋風掃落葉,管它自生自滅,我自帝王春秋夢也。但康熙似乎一直比較清醒,14歲親政便盯上了權勢最盛的鰲拜,16歲便乾淨利落地除了鰲拜集團,二十歲便向吳三桂開戰,花八年時間取得最終勝利。
再引用余秋雨書中里對康熙一份上諭的文字記載:
「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馬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帶,朕皆巡閱,概多損壞,今欲修之,興工勞役,豈能無害百姓?且長城延袤數千里,養兵幾何方能分守?」
康熙是把老百姓記在心裡的。
(二)康熙為何會這麼厲害?
其實我更驚異於康熙的「早熟」,14歲時就已表現出了雄才大略,老謀深算的樣子,而現在14歲的孩子們都還在干著什麼呀,在教室里學習著、在父母面前撒嬌著、在遊戲廳里泡著、在朋友間爭吵著……
我也曾拿康熙來與秦始皇做過比較。始皇帝即位時13歲,當然那時他並不叫秦始皇,而叫做秦王。在他22歲加冕正式親理朝政之前鏟掉權盛衝天的呂不韋集團,其韜光養晦的能力與康熙異曲同工。30歲時傲視天下,開啟統一六國的征戰殺伐,39歲時便完成了統一大業,十年時間都不到。至於他後來,又幹了許多前人都未乾過的事,建縣制、統文字、修度量、築長城……似乎樣樣都是開天闢地的大手筆。
一個人怎可以如此旺盛的開拓精神?怎可以在有生之年干如此多事?
我想,早慧也不一定不是其中的道理,當我們十三四歲還困囿於自己懵懂的小天地之時,康熙、始皇早就經歷了帝王之家的風霜刀逼,世事如棋的變幻早就叫他們小小年紀看透了人間百態。但難能可貴的一點是他們並沒有荼蘼頹廢,而是沿著自己的意志頑強地走著,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年少建樹。但大多數類似於他們的皇家少年卻早早夭折,並不能有所成就。
所以環境再逼迫人早慧,一個人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博學明辯,帶著大腦去人生旅行。
康熙就是歷史上罕見的一生愛學習的帝王,他之所以愛學習,不單是他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而且是他也能從學習中悟求到很多很好的治國理政的辦法,讓自己的決策不至於犯太多錯誤。他的踐行也雄辯的證明事實的確如此。
而始皇帝開創那麼多的大手筆,批閱那麼多的奏章,心中無點墨豈可完成?
(三)平凡人的領悟
所以我們凡人再喊天叫地一天沒時間又怎樣,笑話就是你再忙也忙不過帝王。我們吶,大多忙於自己的小格局,其實,時間有時擠一擠也就出來了,學點對己有用的東西,免得整天雲里霧裡的幻想,那人生質量可能也就噌噌地往上漲了。
東言西語,喃喃不知所終,暫且自嘲是天邊飄來一朵雲,與之對問不知所答,天語不可聞也。但情緒真得以舒暢,情懷,不知究竟,只覺終於說了點什麼出來,聊表有種釋懷吧。
【作者簡介】蒲荻,業餘時間愛噴墨吐墨,已出版長篇小說《裂變盛開》《熱度》。
《封神演義》暗示孫悟空是楊戩的師叔?兩人的戰力誰更勝一籌?
《紅樓夢》里劉姥姥是誰的姥姥?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嬌杏那兩次回頭,僅僅是拂了賈雨村那顆寂寞不甘的心嗎?
※要以看喜劇的態度來觀賞新《封神演義》?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