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曹操:魏晉時代的第一個詩人┃周末拆書
三國兩晉南北朝,從曹丕建立魏國開始,之後進人司馬氏篡位建的西晉,「永嘉之亂」 後在南方建立東晉, 此後又有一個南北朝時期,共三百多年時間。這三百多年在文化上與漢朝最大的不同,就是文人階層的活躍。
曹操、曹丕、曹植和陶淵明,他們都是文人。可是前面從《詩經》、《楚辭》,一直到漢樂府,文人的個性沒有那麼明顯,屈原身上有一點文人的個性,可是基本上還是一個貴族。
文人階層的出現,其實從東漢已經出現端倪。東漢時期土地兼并族出現,都是文人出現的先兆。文人階層起來以後,對整個中國美學都之生了影響。一個農夫也會有對美的欣賞,他看到日出,日落,會有一種感懷,可是這種欣賞與文人不同。
我們從曹操的這首《短歌行》開始講起: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我選這一首,是因為可以藉此發現曹操的性格多麼複雜。台灣這幾年常常演一出京劇:《曹操與楊修》。楊修是一個很有才華的知識分子, 這齣戲寫的是從他向曹操進諫、被曹操陷害的一系列故事。這是從楊修這樣一個受傷害的文人的角度來看曹操,可是大家不要忘記,曹操身上也有非常強烈的文人個性,我將他定位為魏晉時期的第一個詩人。
曹操的個性介於詩人和霸主之間,他對美是非常敏感的。他既能欣賞到世界的美,也能感覺到自己的孤獨。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是霸主,霸主是要爭奪權力的。讓我們最驚訝的是,這兩個角色,竟然毫無衝突地融合在曹操身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種複雜性,使後來的人對曹操這個角色感到費解。但是自從《三國演義》出來以後,曹操就被塑造成了一個充滿心機的人。比如他和陳宮去呂伯奢家借宿,忽聞庄後有磨刀之聲,仔細一聽,只聽廚房的人說:「捆起來殺,怎麼樣?"曹操就把那家人全殺了,後來才知道人家是要殺豬來款待他的。這當然只是小說,可是小說里延續了曹操個性上的多變。
搞政治的人一般都很冷酷,可是曹操卻非常熱情。他熱情的時候,你很容易相信他,覺得他是一個詩人,可是過一會兒他就忽然變成了霸主,可以冷酷無情地對人。
曹操出身卑微,可他最後使得各方英雄都去為他服務,為他效勞。這也是因為他身上有一種特殊的魅力,至於這種魅力到底是什麼卻很難解釋。我認為曹操是集真性情與政治冷酷於一身的人,這兩種東西在他身上都有極致的體現,所以我把《短歌行》作為魏晉時代美學最重要的開端。
當他講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時,一開場就是對生命無常的感慨,人生這麼短,那就好好喝酒吧。一個人會與這樣的詩,你會覺得他很虛無,只是想要好好去享受生活,根本不會去當霸主。但他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真的,這是曹操的厲害之處。他在唱這首歌的時候,全都是真感情。
「譬如朝露」,生命就像清晨樹葉上的露水,太陽一出來官就幹了,所以「去日苦多",很快就要結束了。如果以每四句作為一組來看,每一組都在變調。我把它分成了八組,八個不同的變調。在這八個變調中,可以看到生命情境的複雜轉換,我們回頭看自己的人生,會不會覺得其實也是很複雜的?有時候憂鬱,有時候虛無,第一天覺得拚命掙錢並無意義, 可是第二天又會和同事計較升遷的問題, 這些部分在我們身上都有。
曹操身上這兩種氣質都特彆強大:一個極其孤獨的詩人與一個極其孤獨的霸主。如果曹操沒有機會從事政治, 他就是一個很好的詩人。可是一旦從事政治,在那樣的環境里,沒有人不陰險狡詐。
你打開《三國演義》,哪個人不是和曹操一樣?只是曹操在與他們鬥智斗勇的過程中被凸顯出來了,他更懂得怎麼先下手為強。漢朝的時候,因為有很穩定的農業,人們可以只思考符合倫理的角色。可是三國以後天下大亂,曹操在人性的解放方面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人。
原來個人的性情是不能解放的,你只能是符合倫理的角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曹操是第一個打破君臣、父子這種定位的人,當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他就是亂世一梟雄,那是典型的對君臣倫理的挑戰。當他廣招天下有才無德者時,就是反抗了倫理道德。
東漢的時候,因為舉孝廉制度的推行,社會上出現了很多虛偽的「道德」。後來出現的竹林七賢,他們的個性就是反對虛偽的「道德」的。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 在母親去世的時候,人家要看他哭靈, 可他在人前就是不哭,等到賓客散盡時卻吐血了。他當然愛他的母親,但在他看來,那是他自己的事情,為什麼要表演給別人看?
當時社會的道德已經虛偽化,曹操提出「招天下有才無德者」,是對整個社會所做的大膽揭發。他是劍走偏鋒的人, 就那樣直接犀利地說:「不要再裝假了,有道德的你們去別的地方吧,我這邊要建立政權, 有才華的人都來吧。」這是曹操的厲害之處,他太懂政治的本質,那時大家明明都在爭權奪利,卻都不明講,曹操大膽明白地講出來了。
歷史記載常常有很強的愚民性,目的是讓大家都乖乖的。可是漢朝的人不見得乖乖的,西漢剛開國時就鬥爭不斷,可是老百姓很乖,因為整個教育體系里有倫理觀:君臣父子。曹操卻打破了這種倫理,他懂得美,極愛美,對後來的文人影響很大,可是他又極懂權力與殘酷。
很多人看完《曹操與楊修》後,都覺得自己是楊修。可大家有沒有想過,曹操這時也許在旁邊冷笑著說:「你為什麼一定要做楊修?"文人其實已經被倫理定位了,你是一個文人,就好好做別人的幕僚,一輩子好好為你相信的那個"君」服務。可是曹操覺得,我為什麼不能自己出來干一番事業?文人很早就被界定為永遠的被動角色,曹操也是文人,和楊修並沒有什麼差別,只是他知道在那個爭權奪利的時代必須爭取主動。
這首《短歌行》延續了東漢以來文人的虛無感,也表現了《古詩十九首》里對生命無常的無奈。曹操是一個太監的養子,這使他在穩定的貴族社會裡不太有穩定感、確定感。他認為生命非常無奈,好像朝露一樣,一下就沒有了。
第二段有更大的頹廢感:「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生命里的憂愁是本質, 人活著不快樂是必然的。在這個必然的不快樂里,惟有「杜康」(一種酒)可以稍微化解自己的憂愁。這是非常頹廢的思想。
之前都是在講苦、憂,可是從「青青子衿"開始,忽然看到美的東西了。「青青子衿"就是穿著一件青色長衫,其實是在講一個漂亮的人,"悠悠我心」,是他所嚮往、所愛的。一個極度虛無的人,因為愛,忽然有了一種深層的纏綿、眷戀。最美的句子是「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沒有任何理由,就是為了你, 「但為君故」 是情詩里最美的四個字。
"但為君故」幾個字,他的情感里有一種真實。我們的邏輯通常是「因為什麼,所以什麼",總有一個原因,有一個結論。可是曹操"但為君故的 「故」,把原因和結果放在了一起。曹操在詩人領域,愛情領域,政治領城都是高手,既很會玩手腕,很有計謀,又能在情感領域裡一清如水。
《蔣勛說文學之美》
作者:蔣勛著丨中信出版集團 2015.3
—END—
※越自信,越有能力?
※上海車展┃頂級豪車真香現場:你想開走哪一輛?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