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躲避官府追查,太行深處建起了一座迷宮般的古堡
有著「天下之脊」之稱的太行山,縱橫八百里,跨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形成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線,巍峨壯觀的太行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也是華夏文化的崛起處。
雄偉壯觀的太行山脈,險峻的地勢,獨特的氣候,豐茂的植被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獨厚的人文自然資源。也孕育了太行人的樸實、醇厚、直白的性格。他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這裡獨特的自然資源創建了一個個人間奇蹟。
在太行山脈深處,勤勞智慧的太行人充分利用當地現存的石材,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修建起一座座古村、古寨、古樓、古堡;石屋、石牆、石街。在太行山眾多的古村古寨中王瑙村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石頭村落之一。
王硇村地處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東麓。這裡四面環山,地形隱蔽,山上長有茂密的森林,村落隱蔽山窪之間,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現在王硇村留下的古建築有大小樓房100多座,房屋2000多間,且原汁原味,古風猶存,是八百里太行最具規模和風格的一個古建築群落。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建築群落之一。
王硇村建於明朝,君臨天下的朱棣,準備北上遷都到北京的紫禁城,將從全國各地搜颳了大量奇珍異寶,派護衛日夜兼程地聚集北京。
祖籍四川成都府的鎮京總兵王得才,奉命護衛一批貢品運往皇宮。王得才深知此行的重任,風餐露宿,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誰知,一路北行剛進入河北邯鄲的黃粱夢,一群響馬鋪天蓋地將王得才和皇家貢品團團圍住。儘管王得才竭力護衛,因寡不敵眾,皇家貢品被劫匪搶劫一空。
無奈王得才只能帶領親信及家眷殺出重圍,因畏懼官府追查,滅門九族,他才帶領家人逃至沙河市。躲進太行東部的深山區。這個落腳地就是現在的沙河市柴關鄉王硇村。
這裡位於太行山東麓,四面環山,地形隱蔽,通往王硇村只有一條路。官印山、紅楓山、筆架山,三座大山將王硇村團團圍住。森林覆蓋之下,幾乎很難發現這裡有人居住的村莊。
「硇」的意思是山頂的平地,因為最初定居在這裡的祖先姓王,所以就有了「王硇」這個村子,現在的王硇村幾百戶人家,整個村子幾乎都姓王。
走進王硇村,映入眼帘的就是層次分明的古石樓建築,十分震撼。最早建於明代的王硇村,利用當地太行山的岩石建起了一座座石屋,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當時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王硇村的街道都是彎彎曲曲的,沒有一條筆直的街道,就像走進了迷宮,為的是和來犯者周旋,利用有利地勢來打擊進犯者,也便於和外來入侵者展開周旋,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來保護自己的家園。
不僅街道如此,而且幾百年前石樓的建築就有了防盜功能。如果你仔細觀察每座石樓的窗戶中間都有一根石柱頂著,裡面還有兩扇門,這就是當時的防盜窗,用石柱來防止小偷進入室內。
這裡的石樓之間都是相通的,院落之間相互連接,院院相連,戶戶相通,在街巷相交處的石樓上都有耳房,具有瞭望功能,能夠隨時觀察到外來的情況,傳遞信息,整個村子就像是一座攻防兼備的堡壘。
由於這裡地勢隱秘,抗戰時期,王硇村是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沙河縣抗日縣政府所在地。日本人曾在漢奸的帶領下尋找王硇村卻無功而返。這裡曾培養了大批的抗日將士,留下了許多紅色文化的基因。
王硇村現存130多座古院落。穿行其中,這些古院落既飽含歷史的風韻,又充滿著古人智慧的結晶。它們既有北方建築的雄偉,又有南方建築的婉約,可謂南北方建築文化交融的典範,帶來無窮的觀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