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曾發動了一個絕密計劃,若實施成功亞洲定然不保
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亞洲國家進行了瘋狂的侵略,氣焰甚是囂張,甚至,還把魔爪伸向了珍珠港。之後,被惹怒的美國人,開始對日本實行強烈反攻,日本連連敗退。
之後,毫無退路的日本最後想出一招,決定研製「原子彈」這個武器來扭轉潰敗的局面。然而,就在他們做夢階段,卻在1945年8月,首先遭受了美國兩顆原子彈的襲擊。震驚之餘,日本參謀們開始估算對方擁有原子彈的數量,結果,高估的數量讓他們最終選擇了無條件投降。
有資料表明,在1940年3月,日本饒有興趣的開始研究原子彈。陸軍航空部長安田武雄當時組織了個研究團隊,經過一番探究得出結果:用鈾235製造出來的原子彈,其爆炸威力巨大無比。隨即,這一計劃得到了上級的批准,安田就把研發任務委派給核物理學家仁科芳雄。
於是同時,日本將這個計劃命名為「仁方案」,屬於國家的絕密計劃。最終,這個仁科芳雄教授足足花了3年的時間,才理出了一點頭緒:每公斤鈾相當於1.8萬噸火藥的爆炸威力,最好用熱擴散法來分離鈾,從技術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研製出原子彈的。
接連潰敗的日本仍不甘心的還處在二戰大捷的幻想中,得到這個報告,軍方領導人立馬下令開始研製原子彈。也許他們覺得這個武器就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直接決定著他們戰局的勝敗。戰場上的屢屢失利,讓日本官兵急不可待,就敦促研究所加快研發速度。
但是,說歸說,製造起來哪有那麼容易,再說,日本製造原子彈的各方面條件還都不具備。
首先,製造原材料就缺乏,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缺少,本土內又沒有鈾礦,所以,日本就不遺餘力的在中國、東南亞國家到處尋找鈾礦。結果,讓日本極度失望,兜兜轉轉到了1944年11月,終於,在日本的福島找到一個鈾礦。
並且,在此期間日本曾向德國求助。一年前的1943年年末,德國就曾派遣了一艘潛艇運送一噸鈾礦石前往日本。結果,由於情報外泄,潛艇被埋伏在馬六甲海峽的美軍擊沉。此後,德國在蘇德戰場連連失利,已是自身難保,再也無暇顧及日本了。
其次,原料問題解決了,又有人估算,10公斤鈾就得需要上萬噸礦石。所以,得到這麼多的礦石得用大量的勞動力,這又是個難題。關於勞動力的這個問題,日本想到了發動學生來採礦,關於分離鈾的熱擴散法,就讓大家一起來尋找材料,製作金屬大圓桶來進行鈾的分離。
可惜是的,越急越倒霉,1945年3月,美國對日本東京的大空襲炸毀了他們所有的製造材料,一切都前功盡棄。更不能接受的是,緊接著研發部門也發出了停止研製原子彈的消息。
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日本軍方的參謀們一直不停的在催促仁科芳雄教授,有時甚至懷疑他的愛國精神。教授實在忍無可忍,就發出了一份報告:就當前日本的水平,每天只能分離出1毫升的鈾。照這個速度,要分離出製造原子彈所需要的10公斤鈾,至少得等上20多年,所以,就別再做夢了。
由此可見,日本研製原子彈不光是缺乏原材料,技術設備也遠遠不夠,在仁科芳雄教授的帶領下,研製原子彈一直處於探索階段。
製造原子彈的夢想破滅了,廣島和長崎又遭受了美國原子彈轟炸的嚴重後果,日本人徹底無望,於是,就開始估算美國擁有的原子彈數量。根據資料分析,結果令人唏噓:加拿大北部的地區是美國鈾礦石的主要來源,所以,按1939年產量10000噸的鈾礦石,在按照提煉鈾的比例來計算,美國應該能製造出1000個原子彈。
但是,又想想,在製造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會損耗許多材料,這樣想來沒有1000個也有500個。再保守估算,就算沒有500個最少也應該有250個吧。所以,這個數字,足以讓所有的人膽戰心驚。日本參謀高估美國原子彈的數量,徹底摧垮了日本官兵的戰鬥意志。再加上,剛剛又領教了原子彈爆炸的巨大威力,戰爭到底談何容易!
在250這個驚人的數字之下,日本開始動搖了,他們甚至不敢對外公開這個數字,選擇了放下武器,停止戰鬥。二戰結束後,對美國二戰期間到底製造了多少個原子彈,有關方面做了考證。其實,根本沒有日本人估計的那麼玄乎,實際上,只有5顆:一顆用於試驗爆炸,兩顆投放在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一顆被意外擊沉到海里,還有一顆據說是準備投放到日本東京。
迫於美國原子彈的威力,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了投降書。至此,給全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二戰徹底結束了,日本想稱霸世界的企圖也被徹底摧毀了。
如果,日本掌握了原子彈,那麼,他們會不會像美國那樣對敵國保持克制?這是1995年,執行原子彈投放任務的飛行員,查爾斯在二戰勝利50周年時的國會演講,在曆數日本種種陰險的罪行後,查爾斯肯定地說:「根據他們偷襲珍珠港、南京大屠殺的習性,我想,他們不會。」
參考資料:
【《日本「仁方案」》、《波茨坦公告》】
※趙匡胤上位後的一個決策,雖讓中國少了內憂,卻也多了太多的外患
※此國被滅後,一批人跑到它國建立流亡政府,結果卻害世界捲入戰爭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