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正確觀念Vs錯誤觀念,寶寶鼻塞6原因,爸媽可以這樣做

正確觀念Vs錯誤觀念,寶寶鼻塞6原因,爸媽可以這樣做

寶寶鼻塞、呼吸不順,爸媽看了好心疼!不過寶寶究竟為什麼會鼻塞?有哪些不同類型的鼻塞原因?又該如何緩解鼻塞癥狀?當寶寶鼻塞時,大人有哪些錯誤的做法必須避免?趕緊來看看。

正確觀念Vs錯誤觀念,寶寶鼻塞6原因,爸媽可以這樣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怎麼知道寶寶鼻塞了?

寶寶鼻塞所顯現出來的癥狀包括:呼吸不順、呼吸較大聲、睡得比較不安穩,或是寶寶因鼻塞不適而哭泣。如果鼻塞較嚴重,可能可以看到鼻孔內有分泌物卡住。

為什麼會鼻塞?

小寶寶流鼻涕,有可能是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或是過敏等原因造成鼻黏膜腺體持續製造分泌物。當鼻涕、黏液分泌物等沒有流出去,時間久了水分蒸發、凝固,且鼻黏膜水腫、孔道變小,鼻涕等分泌物更難流出,就容易阻塞而造成鼻塞。

挖鼻孔可以挖掉鼻子中凝固的分泌物嗎?

其實挖鼻孔只是摳掉表面的分泌物,但分泌物會持續製造;而且挖鼻孔時,有可能會造成鼻黏膜受損、而使組織液分泌更多,可能會加重流鼻涕與鼻塞的癥狀,因此挖鼻孔並不是一個解決鼻塞問題的好方法。不過如果寶寶的鼻子分泌物落在鼻孔外可輕易看到的淺處,大人可用棉花棒沾凡士林輕輕移除分泌物、但不要硬扯;大人也不可以挖太深的地方的分泌物。如果擔心寶寶亂動可能會傷到寶寶、或對移除淺處的鼻子分泌物沒把握,其實也可以不挖鼻孔,打噴嚏時也可能將鼻子分泌物打出來;另外,也不宜太頻繁的清潔鼻子,當寶寶鼻塞時、偶爾有看到較大的鼻子分泌物在淺處再小心清除即可。

各種鼻塞的類型與緩解方式

生理性鼻塞

大約0~6個月的寶寶,鼻腔尚未發育完全(鼻軟骨未發育完全、鼻子較塌、空間較小),較可能出現生理性鼻塞;通常6個月以上生理性鼻塞會逐漸改善。

又因為小寶寶較易胃食道逆流,奶渣較易跑入鼻腔;或是大人餵奶姿勢不佳,牛奶從鼻子溢出來(比方躺著瓶喂);或是寶寶打嗝時,有可能使牛奶從食道往上噴溢到鼻腔,這些因素皆可能導致寶寶出現生理性鼻塞(但即使打嗝時奶不慎從鼻腔溢出,大人也不可因此就不拍嗝。這是生理性的反應,大約6個月~1歲後,大多會逐漸自行緩解)。

以下各做法目的主要為濕潤鼻腔,讓分泌物軟化、變稀,較易流出或清除(以下方式任何年齡皆可嘗試):並用棉花棒沾凡士林輕摳鼻孔淺處的分泌物(最深洗澡時,可藉由空氣中瀰漫的水蒸氣來濕潤鼻腔黏2公分以內),不可以挖太深或用力硬扯或硬摳;或是寶寶睡著後,可在寶寶的鼻腔內小心滴入1、2滴生理鹽水,再用棉花棒輕輕移除淺處的分泌物(一樣是只能輕挖淺處,看不到的深處不能挖)。如果大人很擔心可能會傷害到寶寶,不想挖寶寶的鼻孔也沒關係。

可用毛巾沾溫水溫敷寶寶的鼻腔大約3~5分鐘,但要注意溫度不要太熱,不要灼傷寶寶。溫度大約與洗澡水同溫即可,大約40度以下。

可考慮使用蒸鼻器,通常比較安全。

可考慮以馬克杯裝熱水放在寶寶的鼻子下方附近,大約3~5分鐘,讓寶寶的鼻腔可以吸收熱水的水蒸氣。但其實這個方法比較危險,因為寶寶可能會亂動或手亂揮,而使大人拿著的馬克杯中的熱水不慎潑灑出來,大人如果要這樣嘗試,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要燙到寶寶,如果不能確保不會潑灑到寶寶,就不要嘗試這個方法。

正確觀念Vs錯誤觀念,寶寶鼻塞6原因,爸媽可以這樣做

喉頭軟化症

其實喉頭軟化症很常見,門診上看過大約有6成以上的寶寶都有這個現象。喉頭軟化症大約90%為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會改善,尤其好發於4個月以下的寶寶;4~10個月稍微少一些;10個月以上大多會自行改善。

如果1歲以上還有喉頭軟化症,有可能是結構性有問題,要請醫生進一步確認。喉頭軟化症所引起的鼻塞聲,大致上沒有有效的緩解方式,但由於大多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改善,所以不用太擔心。

年紀小的寶寶之所以有喉頭軟化症,大多因喉頭軟骨尚未發育成熟、易塌陷所致,癥狀為易有鼻塞聲、呼吸較大聲、甚至呼吸聲聽起來有點像小豬叫,但趴著時大多就不會再聽到類似於小豬叫的聲音。但不能因此而讓寶寶趴睡,趴睡較易使寶寶窒息,而可能發生嬰兒猝死症。

病理性鼻塞

通常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鼻黏膜腫脹,例如: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皆可能流鼻涕與導致鼻塞,任何年齡皆可能發生。如果因感冒而引起的鼻塞或流鼻涕,通常大約1~2周左右癥狀才會緩解。

因生病感染而引起的鼻塞,仍可嘗試前述生理性鼻塞的緩解方式,並可考慮輔以藥物來緩解不適癥狀。但藥物通常只能緩解不適癥狀,想要從疾病中痊癒還是要仰賴本身抗體與多休息等方式。對付多數病毒並無特效藥,如果大人不想讓寶寶吃藥,醫生大多也不會勉強;但如果是細菌感染而引起,鼻子持續1周流出黃色或綠色的鼻涕、發燒、鼻竇腫痛、臉部壓痛,就可能是鼻竇炎,最好以抗生素治療。

另外,鼻塞用藥有時候會使用麻黃素,2歲以下的寶寶不建議使用麻黃素,以免造成心悸、興奮不睡覺等副作用。通常會根據寶寶的年齡而開安全的藥物種類。

過敏性鼻炎所導致的鼻塞

如果寶寶有過敏體質,在大約1、2個月時,會較易溢吐奶與拉血便;大約6個月~1歲時會有異位性皮膚炎(但年齡也因人而異,也可能更晚);然後大約2、3歲時,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因而有過敏性鼻塞,這是過敏的演進歷程。如果寶寶有過敏性體質,鼻黏膜較易受到外界因素所影響,例如:空氣污染、塵蟎、二手煙、溫度變化…等,容易引起鼻黏膜腫脹與鼻塞。較常發生在每天早上起床時(起床時接觸冷空氣,可能就會鼻塞),但其他時段也有可能發生,常為慢性鼻塞。

緩解方式為:

戴口罩、穿長袖衣服。

床單、被套等定期更換與清洗。

最好的選擇是多喂母乳;如果無法喂母乳,則可考慮水解奶粉。

如果為慢性長期鼻塞,可能會用長效型抗組織胺藥物來緩解癥狀。

鼻息肉、鼻中隔彎曲等問題

鼻息肉通常會引起單側或雙側鼻塞;鼻中隔彎曲則大多會引起單側鼻塞。這些較多是先天結構問題或後天不斷刺激(例如每天非常頻繁地挖鼻子,有可能會使鼻息肉較多),隨著年齡增加,如果鼻息肉越長越大或鼻中隔越來越歪,可能會使鼻塞更嚴重,建議可考慮等年紀稍長後,再與醫生討論是否要做手術來改善(例如大約至少10歲以後;但萬一過於嚴重,可能要提早手術),但手術後鼻息肉仍有可能再度複發。

寶寶拿異物塞鼻腔

兒科急診每個月都能見鼻子異物的寶寶。日常生活中,也要預防寶寶可以輕易拿到小珠子或其他可能造成危險的物品。

如何分辨寶寶是哪一種鼻塞?

如果長期鼻塞、也沒有合併其他生病癥狀、幾乎每天都鼻塞,尤其空氣污染嚴重或氣溫變化大時,鼻塞狀況更明顯,可能是過敏性鼻炎所導致的鼻塞;如果是0~6個月鼻塞,但沒有合併生病癥狀,可能是生理性鼻塞或喉頭軟化症所造成的鼻塞;如果有合併其他生病癥狀,則可能是病理性鼻塞;如果持續鼻塞,內視鏡看到有鼻息肉或其他問題,則另可辨別鼻塞的類型。

有哪些錯誤的做法必須避免?

1、大人直接用嘴巴吸寶寶的鼻水:口水有許多細菌,這樣做可能反而會使寶寶生病;也可能因大人吸得太用力,造成寶寶的耳膜受到傷害。

2、大人挖寶寶的鼻子挖太深:如果挖太深、超過2公分,或是太用力或太頻繁,可能會使鼻黏膜流血、腫脹,更容易鼻塞。

3、塗涼涼的藥膏在寶寶的鼻子下:2歲以下的寶寶鼻塞,大人絕對不要塗含有薄荷的涼藥膏在寶寶的鼻子下,會刺激神經而可能反而抑制呼吸。此外,有些涼涼的藥膏含有樟腦成分,萬一寶寶有蠶豆症,會引起黃疸、肝脾腫大、溶血,甚至死亡,不可不慎。

4、給小寶寶使用鼻噴劑:多數鼻噴劑所標註的建議使用年齡為6歲以上,不適合嬰兒使用。而且許多鼻噴劑含麻黃素。

如果寶寶有鼻涕,如何吸出?

吸球:0~6個月可用吸球吸出鼻涕與分泌物(但不宜深入鼻腔超過2公分),吸球通常比較溫和,且6個月以下的寶寶鼻孔較小、黏膜也較脆弱,大力吸可能會流血。

吸鼻器:6個月以上可考慮使用電動吸鼻器,但也不宜深入鼻腔超過2公分。但無論是吸球或電動吸鼻器,如果寶寶會害怕、掙扎,大人也不用一定要將鼻涕吸出,以免寶寶可能因害怕掙扎而傷害到鼻黏膜。

正確觀念Vs錯誤觀念,寶寶鼻塞6原因,爸媽可以這樣做

這些狀況不是流鼻涕,不要混淆

如果寶寶有頭部外傷(比方先大力撞到頭或從高處摔落),鼻子持續流清澈液體,有可能是腦脊髓液而不是鼻涕,要儘快就醫;此外,鼻子的腫瘤(例如:鼻腔長腺瘤),也可能分泌止不住的液體(清或濁皆有可能),也要儘快就醫,不過這種狀況非常少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道歉不能流於形式,幾招教出富有同理心的孩子!
腹瀉、腹脹、腹痛、便秘、嘔吐,寶寶腸胃5大癥狀,如何緩解?

TAG:鴿子醫生育兒 |